摘要:冬春交替,天气忽冷忽热,像个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个时候,流感病毒可就开心了,四处“撒欢儿”,特别是甲型流感(H1N1、H3N2等)来势汹汹,专挑抵抗力差的人下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冬春交替,天气忽冷忽热,像个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个时候,流感病毒可就开心了,四处“撒欢儿”,特别是甲型流感(H1N1、H3N2等)来势汹汹,专挑抵抗力差的人下手。
而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甲流可不只是“普通感冒”那么简单,它可能会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加重基础病,后果不容小觑。
可有些朋友却说:“我喝点白酒驱寒,杀菌消毒,岂不是能预防甲流?”其实,这种想法可是个大误区!酒虽能暖身,但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戒酒不容易,那如果实在放不下这一口,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甲流的风险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冬天喝点小酒,感觉热乎乎的,似乎能“驱寒”,这让不少人误以为酒能防感冒,甚至能“杀菌”。但真相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酒精确实能杀菌,但那是指外用的75%医用酒精,而不是你杯子里的白酒!市面上的白酒酒精浓度一般在40%-60%,远远达不到医疗消毒的标准,更别提喝进去还能起到什么“杀菌”效果了。
其次,喝酒后,血管短暂扩张,身体会感觉发热,但这只是表象。事实上,酒精会加速体表散热,让身体的核心温度下降,反而更容易受凉感冒。
尤其是北方冬天寒风刺骨,外面零下十几度,喝酒后出门,体温一旦骤降,反倒更容易让病毒钻空子。
所以,靠喝酒预防甲流?这可不靠谱!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军队”,专门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但喝酒就像“撤掉城墙”,让病毒更容易攻破防线。
研究表明,长期饮酒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抗体的产生,使得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免疫力本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酒精的“拖后腿”,感染甲流的风险更高。
而且,甲流并不是“打一针疫苗就万事大吉”,免疫力才是关键。想要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力才是正道!
如果实在离不开白酒,建议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换算成白酒,大概就是男性一天最多1两,女性最多半两。超过这个量,免疫系统就要“辞职”不干了。
而且,喝酒最好选择低度酒,别空腹饮酒,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和免疫系统的伤害。
不少人觉得“年年打疫苗,还是会感冒,打它有啥用?”其实,疫苗并不是100%防感染,而是降低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需要接种甲流疫苗来增加保护力。
各地的疫苗接种政策不同,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年都会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或补贴接种,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也有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如果有基础病,建议提前咨询医生,看看是否适合接种。
酒精会导致脱水,而呼吸道黏膜是我们抵御病毒的第一道屏障,一旦黏膜干燥,病毒就更容易入侵。所以,喝酒的同时,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温水。
另外,可以在家里放加湿器或者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水,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这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北方冬天,空气干燥,室内湿度太低,病毒更容易存活,增加感染风险。
喝酒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搭配花生米、咸菜、腊肉,但这些高盐、高脂的食物会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增强抗氧化能力,帮助身体抵御病毒。此外,大蒜、洋葱、生姜等食物含有天然抗病毒成分,对预防感冒和流感有一定帮助。
山东人喜欢喝姜丝大葱煎鸡蛋汤,四川人爱吃泡椒炒鸡杂,广东人钟情于陈皮炖水鸭,这些食疗方式,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预防甲流也有一定好处。
睡眠是免疫系统恢复和修复的关键时期,但酒精会干扰睡眠质量,让人半夜醒来、睡眠浅,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建议晚上少喝酒,尽量在睡前3小时停止饮酒,避免影响深度睡眠。同时,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足7-8小时,这样免疫系统才能保持最佳状态,对抗病毒的能力才会更强。
白酒虽好,但身体更重要。甲流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提高免疫力才是关键。如果实在戒不掉白酒,那就一定要记住这5点,尽量减少酒精对健康的影响。
其实,喝酒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健康和生活习惯。如果你能做到适量饮酒、合理搭配饮食、规律作息、接种疫苗,甲流的风险自然会大大降低。
健康,是自己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身体,让这个冬天远离甲流的困扰!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饮酒指南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关于流感的科普资料
3. 《酒精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国际免疫学杂志》2023年研究报告
4. 《流感疫苗接种指南》——中国疫苗与免疫学会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枫桥夜泊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