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启南极航段之前,“和平之船”邮轮公司专门请来几位南极专家,在乌斯怀亚登上太平洋世界号,其中一位极地史专家2月4日在7层甲板后方的维塔士剧场举办一场《斯克特南极探险》的讲座。我没去听,我以为讲南极探险如果只能讲一个人,那不该是斯科特。
开启南极航段之前,“和平之船”邮轮公司专门请来几位南极专家,在乌斯怀亚登上太平洋世界号,其中一位极地史专家2月4日在7层甲板后方的维塔士剧场举办一场《斯克特南极探险》的讲座。我没去听,我以为讲南极探险如果只能讲一个人,那不该是斯科特。
在刚刚交给出版社的拙作《世界海图史》的第十五章,我通过航海图介绍了多位著名的南极探险家。阅读极地地图或海图会发现,它有一个向前辈或先烈致敬的传统。在许多极地地图上,常常会看到图例中,列出一串过往的航海家的名单及其探险时间、航迹,还有冰上行走的足迹,引领后来人完成那未竟的探险事业。比如,1890年巴黎出版的法文南极洲地图,右上角图例中排列出一串历史上的南极探险家:Cook、Weddell、Dumont-d′Urville、 Wilkes、Ross、Nares。即库克、威德尔、杜蒙-杜维尔、威尔克斯、罗斯和纳尔斯。
南极探险如果以时间为序,排在第一的应是库克。1772-1775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率领决心号和冒险号帆船,三次进入南极圈,曾一度进入了南纬74度10分的海面,创造了地球最南端的航行记录。同时,库克三次进入南极圈,也将大航海第四阶段的任务——极地冰海航行推向高潮。而后是美国海军军官威尔克斯,1840年经过实地测绘,完成人类第一幅南极大陆海岸地图。
以登陆探险而论,排在第一的应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他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并住了3天。1912年1月17日,与阿蒙森竞争到达南极点第一人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终于到达南极点。斯科特在阿蒙森留在南极点的帐篷里发现33天前阿蒙森留下的便条,这里已不是“处女地”了。斯科特不仅是一位迟到者,最令人哀伤的是他的归程:先是一位同伴死去;另一位不想以病体拖累他人的同伴自杀;3月19日,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面对粮食告罄,身体疲惫到极致,选择在帐篷中从容迎接死亡;11月12日,前来搜救的伙伴在斯科特遗体旁发现了他写给妻子的信。遗书写于1912年3月,收信人是“我的寡妇”。
如果让我选一位南极英雄,必是沙尔克顿(他曾是斯科特早期极地探险的伙伴),虽然,他在南极没有任何“发现”意义的贡献,但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南极探险领导者”是有充分理由的。此外,介绍他还有一个“在地”原因,他的故事就发生在南设得兰群岛。太平洋世界号原定的航线就是绕行南设得兰群岛东边的象岛,进入这个群岛与南极半岛中间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而今南极航行的主航道。
南极四周都是海,最出名的有四大海。这四大海几乎都在西半球,即威德尔海(约西经15°—45°)、别林斯高晋海(约西经75°-100°)、阿蒙森海(约西经98°—126°)和罗斯海(西经158°-东经170°)。这四大海都是有故事的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我们的船无缘靠近,但我们的船跨过德雷克海峡驶往南设得兰群岛,它东拥威德尔海,西抱别林斯高晋海,象岛是其分界线。
不过,由于夏日乔治王岛西海岸没有冰,船就改由这里直接进入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没绕象岛。虽然,与象岛失之交臂,但讲沙克尔顿,不能不讲象岛。
象岛即象海豹岛(Elephant Seal Island),位于南极半岛尖端东北约250公里处,是南设得兰群岛的一部分,地理坐标为61°10′S,55°14′W。南极大陆周围遍布岛屿,命名的逻辑各异,鲜有使用一种南极动物的名字进行命名,足以说明这种动物在这个岛屿数量之多。另一个说法是,人们从地图上看,这个岛像大象,有个长鼻子(图一),两种说法都与这里的最早“开发”者英国人乔治·鲍威尔有关。
图一:象海豹岛,也称象岛。
1821年11月,25岁的鲍威尔抵达南设得兰群岛不久,便驾驶59吨级的侦察船达夫号将他的海豹捕猎团队送上了象海豹岛。鲍威尔并不只想捕猎,除了收集海豹皮,他还四处打听消息,为绘制这里的第一幅准确的航海图做准备。后来,鲍威尔带着4440张海豹皮回到英国,1822年11月,伦敦出版商R.H.劳里已经在兜售鲍威尔的南设得兰群岛航海图了。
好了,现在说说这几年,再次成为极地史热点的英国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 1874—1922年)。其中一个热点是,2022年3月,由历史学家、航海家、考古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勘探团队,在南极外海威德尔海3008米深处的海床,找到了一艘沉没古船。海洋考古学家说:“这是迄今为止见过的状态最好的木质沉船,它傲然挺立在海床上,完好无损。”当沉船尾部弧形船号——“Endurance”被认出时,考察队专家全都惊呆了。它就是一百多年前沉没的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南极探险的坚忍号(图二)。传奇坚忍号再续传奇,让人们再一次说起传奇人物沙克尔顿。
图二:它就是一百多年前沉没的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南极探险的坚忍号
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实际上出生于爱尔兰。10岁时,全家迁往英国。受航海时代的冒险风潮影响,一心向往海上探险的沙克尔顿,16岁弃学,开始海员生活,24岁获得船长执照。由此开启了1901-1922年间的四赴南极探险。
第一次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是随斯科特领导的发现号探险队赴南极探险(1901-1904年)。
第二次南极探险,沙克尔顿开始单干,自己组织了猎人号探险队赴南极探险(1907-1909年)。1909年1月9日,沙克尔顿终于把英国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创造了比当时任何人都更接近南极点的纪录。因此享誉全世界,并被英王授予爵士称号。
后来,沙克尔顿准备冲击南极点,但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于1911年底到达了南极点。他只好另设一个难度挑战自己——从威德尔海登陆,乘雪橇横穿南极大陆,到达另一端的罗斯海——完成人类首次穿越南极大陆。
第三次南极探险,沙克尔顿的探险计划曾被制作成“沙克尔顿计划穿越南极大陆地图”,为多家报刊广泛报道。这幅策划地图(图三)所示:南极探险队将分为两支队伍,一队由沙克尔顿带队乘坚忍号从南美洲巴西向南驶往南极大陆的威德尔海(图上方绘有粗虚线,其终点标注Weddell Sea)。在这里登陆后,乘雪橇穿越南极大陆。另一队乘极光号从澳大利亚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向南驶往南极大陆的罗斯海(图下方绘有粗虚线,其终点标注Ross Sea),由麦克默多湾登陆,在罗斯冰架上沿着早期南极探险路线建立一系列补给站,接应沙克尔顿穿越南极大陆,完成返程。
图三:1916年,很多媒体刊登过这种沙克尔顿穿越南极计划图。
如同,坚忍号百年之后被在海底找到一样神奇。当年,沙克尔顿手绘制的南极探险、遇险与救援地图,在消失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出现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最终以7万英镑被一位私人藏家收藏。这是沙克尔顿亲手绘制并签名(右上角)的南极探险、遇险与救援图(1914-1916年),以蓝色和红色蜡笔绘制,纸本手稿(图四)。
图四:这是沙克尔顿亲手绘制并签名的1914-16 年南极探险与救援图手稿,日期为 1918 年 11 月 27 日。
它像一个图像版的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了这次传奇探险、遇险与史诗级救援:
1914年8月1日,沙克尔顿率领着依据家族格言“坚忍制胜”命名的坚忍号探险船和27名队员,从伦敦出发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图右侧用蓝色绘出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以蓝色字母标注“C,Horn”;蓝色虚线是进入南极的航线。1915年1月,坚忍号到达南极大陆边缘的威德尔海,不久即陷入冰川之中,无法着陆,11月坚忍号被冰压入海底,沙克尔顿和船员们只能在零下57摄氏度的浮冰上生活。图中的红色虚线,表现的是坚忍号在海上漂流了十个月后,沙克尔顿离开将要沉没的“坚忍”号,又在冰上又漂流了5个月。第二年的春天,沙克尔顿探险队驻留的浮冰不断碎裂。1916年4月9日,沙克尔顿只好率领船员乘3艘救生船在冰海中漂流。作者用蓝色在南极半岛东北部绘出并标注的荒岛“Elephant”(象岛),是全探险队28人最后落脚的点。
登陆象岛时,距探险队出发已过去497天。
在象岛,沙克尔顿挑选了5名强壮船员乘最大的救生艇,穿越冰海出去寻找救援。他们向东南偏东横渡了16天,靠桨划行1300公里。在南极的坏天气中,了不起的领航员沃斯利(Worsley)仅能从太阳上读取读数,但也只能目击到太阳四次,分别在4月26日和5月3日、4日和7日,其余的都在进行航位推算,保持原样的直线航行。他们沿着图上所绘的红虚线,终于抵达来时曾驻足的南乔治亚岛。这是南大洋冰海有史以来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小船旅行,它像海浪中的软木塞一样被甩来甩去。这让我想起国内有个节目叫“乘风破浪的姐姐”。怎么会有姐姐乘风破浪呢?只能有乘风破浪的大叔或爷爷。作者用蓝色字母在图上方特别标注了“Endurance”(坚忍号)和“S Georgia Islands”(南乔治亚岛)。
1916年5月20日,沙克尔顿的求援小队靠着一根绳索、两把冰镐,翻过南乔治亚岛冰山,终于找到最近的一个捕鲸站。他们借来一艘捕鲸船,又耗费了三个月,终于重返象岛。
8月30日,坚信沙克尔顿一定能回来的22个同伴,终于在象岛上等到了救援船。全探险队28人,一个不少地实现大团圆——从而完成史诗般的极地大营救。
此图下方,既有沙克尔顿1907-1909年那次探险到达最南端88度23分的签名,也有用红虚线表示的另一支探险队,于1914年12月乘坐蒸汽船极光号(Polarlys)从新西兰到达了罗斯海岸的航线。他们在罗斯冰架上建立补给站,但最终没有等到穿越南极大陆的沙克尔顿探险队,于1917年返回英国。
历史上,有过很多探险队在类似的危情之下,分崩离析,最终全军覆没的例子。比如,富兰克林129人的探险队。但沙克尔顿的团队靠着“坚忍制胜”的信念,从冰海中死里逃生,全员平安返回。虽然,沙克尔顿没能创建人类横穿南极大陆的纪录,却创造了极地探险史上值得永久颂扬的生存“纪录”。
此图左下角写有制图日期:1918年11月27日。沙克尔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讲师,这可能是他为演示那次探险与救援行动而绘制的南极探险、遇险与救援图。
还有一个记录这个传奇的传奇,这次南极探险还带了摄影师,而且在性命难保的情况下,保住了一部分照片。
作为一个曾经的摄影人,我强烈推荐其中的一幅。这是沙克尔顿的敢死队,离开象岛,划着没有帆的小船,去茫茫冰海中寻找,几乎就不存在的救援的生离死别的分手照片。
这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家,在这个危难时刻,他清醒地将机位定在“欢送队伍”的身后。远景是沙克尔顿等人划向未知命运的小救生船,近景是剪影化的14个亢奋的背影,他们高高挥动的手,全都戴着大手套……似在狂躁的西风中喊“我们等着你”……虽然,这个故事以喜剧结尾,但这舞动的森林般的大手套,今天看起来仍是散发着无限的悲壮的豪情(图五)。
图五:这舞动的森林般的大手套,今天看起来是仍散发着无限的悲壮的豪情。
他们不知道,还要在象岛的临时小屋里,靠着沙丁鱼罐头做灯,用外科绷带做灯芯,烧海豹鲸脂油作为燃料,照亮他们漫长的四个半月的时光。22个有信念的人,全都活了下来,全都安全返航,这段神奇的经历,让象岛有了电影般的传奇色彩。
所以,不能不说说这位用生命记录传奇的澳大利亚探险家、摄影师弗兰克·赫尔利(Frank Hurley)。1914年,当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摄影师赫尔利签约,作为记录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摄影师时,他知道自己将拍摄到南极洲荒凉而美丽的未开发形态的最早图像。不幸(也是幸运)的是,事实刚好相反,由于沙克尔顿的船被浮冰压垮,他没能完成南极大陆的科学记录,却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史诗般的生存故事。
当时的照片是用厚重的玻璃底片拍摄,它不仅捕捉到了荒凉的极地景观,还捕捉到了被困船员的勇气和决心,他们试图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保持温暖,避免饥饿和绝望。
赫尔利甚至在船上建立了一个暗室——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室外温度为零下13度,暗房工作变得极其困难,靠近机舱的暗室温度刚好高于冰点。”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世界最南端的暗房。但药水必须保持温暖,否则盘子里的药水会变成冰块。
10个月后,当坚忍号最终被冰海吞没时,赫尔利的玻璃底片也随之被吞没。赫尔利决心与它的照片共存亡。他潜入冰冷的水中取回底片。但取回照片后,还必须面对艰难的选择,救生艇上不能带更多的东西。他与沙克尔顿讨价还价,最终保留120块玻璃板,剩下的400块被砸在了冰上。他还不得不放弃大部分设备,他携带了一台相机和部分底片,以备剩下的磨难。正是这些设备让他在象岛又拍摄了大约三十多张照片,以及最终的救援过程。每个人都活了下来,他的部分照片也活了下来,成为极地史上最伟大的图像之一。
沙克尔顿第四次南极探险,也是沙克尔顿的最后一次南极探险,时间是1921-1922年。此次探险的目标是环游南极洲,并绘制其海岸线地图。1921年9月18日,沙克尔顿率探险船“探索”号离开英国。1922年1月4日,沙克尔顿到达第三次南极探险与脱险的南乔治亚岛,次日凌晨,因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应他妻子的要求,他被安葬在南乔治亚岛上。今天,这里已成为进入南极旅行和科考的人都要敬拜的重要“家庙”。
南极大陆,最终被证明是一块冰结的大陆。它“兑现”了古代希腊人关于“未知的南方大陆”的臆想。但是,除了它是一块“大陆”之外,这里的一切都与古希腊人的想象不一样。这里不仅不热,而且极其寒冷,从未有人类在此生活,也无法正常在这里生存,但它是上天赐给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
来源:梁二平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