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登顶影史冠军,中国动画电影不被看见的60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8 08:18 2

摘要: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也是撕掉低幼标签、重新出发的十年。中国电影票房前五名里,有两名都被动画电影占据。2015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分水岭之年。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多部作品都取得了可观的票房,动画电影肉眼可见地火热

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单一低幼、拥抱本土国风,并开拓更大商业化空间

文|王静仪

编辑|施智梁

2025年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60亿元,超越电影《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并且还在冲击更高票房数字,有望达到百亿元。

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也是撕掉低幼标签、重新出发的十年。中国电影票房前五名里,有两名都被动画电影占据。2015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分水岭之年。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起点,《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多部作品都取得了可观的票房,动画电影肉眼可见地火热了起来。对哪吒等本土国风形象进行现代化演绎,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公共IP进行改编,成了这一时期动画电影的灵感来源。“大圣归来和哪吒都是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很战斗、很燃,让观众的情绪在电影的两个小时里有很好的共鸣和释放。近两年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热血题材,票房也很高,动画电影行业将目光聚焦在本土国风和观众熟知度高的公共IP改编上,未来还会有更多相关作品。”一位资深动画电影从业者对《财经》记者说。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就已经到达过相当的高度。《大闹天宫》等一系列以中国美学为核心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也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但投资额度大、制作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让动画电影的孵化面世面临不小的难度。前述从业者说,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的最大不同是,动画电影的容错率极低,预算超支的风险大,极考验项目组织管理的水平。随着近年一系列电影的成功,小众动画电影圈日益走入大众视野,资金更容易拉到了、跨界合作更多了,动画电影行业进入正向循环的红利期, 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几年动画电影还会继续发热,上映的作品数量会更多、制作会更加精良。从《大闹天宫》《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四部代表影片为切入点,我们细数中国动画电影的60年。《大闹天宫》:中国美学的高光上世纪60年代,堪称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之年。《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于1960年,先后斩获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5项国际大奖。《大闹天宫》(1961)是中国第二部彩色动画长片,也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先后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4项国际荣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认为,这些动画影片的共同特点是,富有浓郁的中国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剪纸、皮影、国画、木偶、折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运用。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水墨动画,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意境和审美旨趣发挥到淋漓尽致,以形写神、以神写意,追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中国美学境界。在由万籁鸣执导的《大闹天宫》里,影片在造型、布景、用色等方面大量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融合中国古代绘画、民间年画、庙宇建筑、佛像雕塑等众多艺术元素为一体,采用中国戏曲艺术的演绎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成就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2012年,《大闹天宫》再次在电影院进行重映,虽然这已是半世纪前的电影,可经修复和3D转制后,还是获得了5000万票房。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以中国美学为核心,这与历史文化的积累有关。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在60年代推出的漫画是蜘蛛侠,而中国在60年代推出的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山海经等名著改编。在行业不成熟的情况下,讲述架空故事非常困难,必须有多部作品的基础才能塑造出没有漏洞的虚拟世界观。因此动画电影必然要从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里寻求灵感。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该片耗时15个月,完成5万多张画稿,拍摄胶片长达5700英尺,工程量巨大。《哪吒闹海》继承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所固有的民族化风格和艺术创作传统,参考了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以及民间门神画等中国传统艺术杰作,在人物塑造上与时代相契合进行大胆创新改编,成就了中国动画影史上哪吒这一经典人物形象。该片在获得国内观众认可的同时也赢得国际声誉,先后荣获第3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放映奖等三项国际大奖。《熊出没》:扎根低幼市场做商业化上世纪60年代的高光之后,中国动画电影出现断层的情况,一度陷入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991年北京播映的动画片中66.7%为引进动画片,其中50%来自迪士尼。2002年到2003年,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的制作方第一名是日本,第二名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海尔兄弟》(1995)《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等国产电视动画片走入家庭。进入新世纪,《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熊出没》(2012)等电视动画片都面向儿童观众,打入低幼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电影引发观众的共鸣非常重要。好莱坞的优势在于将不同故事塑造的世界观相对扎实,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人,大家愿意相信有这样一个世界和一堆人物存在。尽管中国的电影都会套用好莱坞的三幕式,明确何时应该达到高潮、何时应该有情节冲突和人物升华,但很多并非真正为故事情节和人物服务,观众容易认为有拼凑感。上述人士说,塑造一个两分钟的故事相对容易,扩展到90分钟难度系数会几何倍增加,需要考虑更多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塑造和人物成长,需要为每一个事件分配合理的时间并且还能一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可能改动一句台词,就导致整个故事坍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於水认为,受国外动画片占据主体市场的影响,国内的动画制作也开始在模仿中逐步西化,《宝莲灯》就带有迪士尼动画制作的痕迹,这段模仿历程是国产动画发展的必经阶段。《喜羊羊与灰太狼》影片的推出,让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实现首次盈利,但由于面向的是儿童观众,学界始终难以将两者归结为“国产动画真正的成功”。可喜的是,以诞生于2014年的《熊出没》为代表,国产动画电影开始形成稳定IP——积累了11部电影,固定在春节档上映;在制作系列电影的基础上,发行周边,售卖熊大熊二的衣服书包和铅笔等,同时像迪士尼一样开办主题乐园,实现不菲收益。全球首个“熊出没”主题乐园于2024年在江西宜春开园,这个华强方特旗下知名的动漫IP,被打造成集互动体验、娱乐探险、教育科普、餐饮购物于一体的主题乐园,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更多可能。当前“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累计总票房已突破82亿元。2025年春节档,《熊出没·重启未来》正在上映,票房已破5亿元。主创透露,第12部电影正在制作中,第13部电影正在创作剧本。《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二次出发2015年是动画电影的分水岭,不再只是单一的低幼、面向成人市场。
在那个动画电影被好莱坞统治的年代,不被看好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着过硬的素质和无数“自来水”的安利,最终拿下了9.56亿的票房,超越《功夫熊猫2》问鼎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这部电影讲述了孙悟空被封印后,与江流儿相遇并逐渐找回初心的故事。该片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这个项目一做就是8年,即便是后来真的拿到了天使投资,钱也根本不够用。”根据导演田晓鹏自述,钱很快花完后,他压上了自己在外面“接活”时期积攒下来的几百万,再后来又开始“拿老婆的钱、爸妈的钱、岳父岳母的钱……”投资额度大、制作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让动画电影的孵化和面世面临不小的难度,容错率极低。首先,动画电影的周期长、管理难度高。动画电影动辄需要三年五年的孵化周期,生产高峰期需要投入几百甚至几千人同时工作。这意味着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如果团队经验不足、任务分配和优先级调配不对,那么每天就有几百人人空转,预算很容易超支。其次,统一性的难度非常大。一个虚拟角色的背后,往往需要几十个上百个动画师将片段串联起来,要保证人物表演理解和每个人呈现的统一性难度系数非常大。“一般炒菜先放油,再放菜,然后放佐料,有先后顺序。但是我们这一行需要几个人一起放油、放菜,基础壁垒很高。谁放的油多少、火候把握不一致,都影响结果。如果做的菜做坏了,就必须反馈第一道程序,菜的素材和油等都需要重新准备。”前述从业者说。这导致动画电影的废片比必须控制到很低,要求故事创作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把握,再往后续推进,因为没有太多的预算和时间可以给予更多的创作素材用来在后期做不同的创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风登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以东方美学为主题,出现了《大鱼海棠》(2016)《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雄狮少年》(2021)等一批制作精良、视效唯美的动画电影作品。
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1年,国内院线动画电影年均票房达45亿元,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占比近七成。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十名里,有四部都是华强方特IP《熊出没》的春节档大电影。剩下的六部分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姜子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深海》,都在这一时期诞生。对传统形象进行现代改编、主打中国风,是这一系列动画电影的特点。有分析人士观察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至少上映了四部与猴子相关的作品,但是接下来的几部猴子电影的票房都很平淡,观众存在审美疲劳的问题。所以行业开始转战大唐和聊斋主题,继续挖掘不同的中国风主题。“在好莱坞和日本市场,动画电影也是挖掘自己本土文化。动画电影行业将目光聚焦在本土国风和观众熟知度高的公共IP改编上,是近几年的主要方向。因为中国人熟知的都是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山海经这些名著公共IP。”该分析人士说。因此,更可能成功的创作方式是,首先打造大家观众所熟知的内容,然后将其扩展改编成一个能让大家接受的完整故事,之后才能够转型创新,挖掘科幻、奇幻、悬疑等更多元素。刚刚登顶中国影史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典型,哪吒被塑造成一个阴差阳错来到世间惹尽麻烦的乱世“魔童”,电影讲述了一个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的奇幻故事。下一部在不远处下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在哪里?业内认为,故事、视觉和商业化是三大评判标准。
首先,故事是所有创作的核心,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尽管故事可能是一个老题材,但是在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就是可做的,比如对哪吒的改编也能做到耳目一新。其次是视觉。大部分观众关注热闹,电影需要在视觉上吸引人,给观众呈现足够的视觉刺激。《哪吒之魔童闹海》就以极致的特效与宏大的场景,堆砌出一场视听盛宴。第三点是商业化的可能性,即寻求电影票房以外的收益。迪士尼30%的收入来自电影票房,70%来自其他收益,实现电影产业、周边产品和主题公园三者的联动统一。目前中国的熊出没IP做得比较好,此外没有其他案例,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行业进入红利期。“动画电影凭着越来越完整的故事塑造,与观众越来越有共鸣的人物设定和故事内核精神的传递,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非常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美感刺激,近几年随着多部动画电影票房出色的表现,让这个窄小的赛道被更多的人看到并认可。相信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会大家见面。”前述从业者说。

责编:王 祎

the end

来源:出行一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