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市月入3万"的短视频刷屏时,我楼下的煎饼摊悄悄换了第三任老板。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被吹上天的"摆摊神话",可能藏着98%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夜市月入3万"的短视频刷屏时,我楼下的煎饼摊悄悄换了第三任老板。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被吹上天的"摆摊神话",可能藏着98%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在杭州武林夜市,确实有摊主靠卖手作饰品年入百万,但更多人坚持不到三个月就黯然退场。我跟踪观察了20个摊位发现,能存活下来的摊主都有三个共同特征:
1. 选品暗藏玄机
小王把冰粉玩出了新花样,从成都带回的糍粑冰粉配上手搓气泡,定价比普通款贵5元反而卖断货。隔壁卖传统凉粉的老张,三个月都没摸清年轻顾客的口味变化。
2. 选址堪比谍战
95后姑娘小美在CBD摆早餐车,专攻8:00-9:30的白领群体,下午转场大学城卖网红奶茶。而那些死守小区门口的摊位,常常要跟城管打游击战。
3. 运营玩转流量
卖卤味的李叔让我最吃惊,他让顾客扫码进群预约取货,现在三个五百人群天天接龙。最近还搞起抖音直播腌料过程,线下摊位反倒成了展示窗口。
但现实往往更残酷:我见过小白领辞职摆摊,花2万加盟网红柠檬茶,结果发现整条街6家同质化摊位;也遇到过宝妈带着孩子出摊,暴雨天守了5小时没开张。这些真实故事短视频里永远不会告诉你。
摆摊确实是离钱最近的创业方式,但绝不是什么轻松致富路。它考验选品眼光、位置敏感度,更要懂点互联网思维。那些真正赚到钱的人,早就不止步于摊位——有的发展成连锁档口,有的转型供应链,最聪明的已经开始收徒弟做培训。
这年头,靠一辆推车改变命运的故事依然存在,但早已不是支个摊子就能赚钱的蛮荒时代。就像在西湖边摆摄影摊的小哥说的:"你以为我在卖拍照,其实我在筛选潜在客户,朋友圈里800多个咨询婚纱照的才是真金白银。"
来源:头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