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查出白血病,巧遇失散30年的战友:他一个电话,全村都沸腾了

360影视 2025-02-08 09:36 3

摘要:世间有句老话:人这一辈子有三件事最难等,一是等天明,二是等雨停,三是等亲人康复。活了大半辈子,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世间有句老话:人这一辈子有三件事最难等,一是等天明,二是等雨停,三是等亲人康复。活了大半辈子,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我是老张,今年65岁,住在江南小城的杨柳镇。退休前在镇上的机械厂当了三十年的钳工,一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也算踏实。直到去年夏天,日子突然就不那么太平了。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修水管,老伴端着一碗刚煮好的绿豆汤过来。她脸色有点发白,手也不太稳,汤水洒了一路。我抬头看她,发现她眼睛红红的。

“老头子,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

她把一张化验单递给我,纸被她攥得皱皱巴巴。我戴上老花镜,心里突然就”咯噔”一下。白血病,这三个字像是一把重锤,直接砸在我心口上。

医生说需要200万治疗费,我和老伴面面相觑。这辈子攒的钱,加上儿子每月孝敬的,一共也就30万。儿子在深圳打工,刚买了房,还背着一身债。

为了筹钱,我跑遍了所有能借到钱的亲戚朋友。有的说手头紧,有的说最近刚装修,还有的直接避而不见。一个月下来,好不容易凑了50万,可这才够几次化疗的。

那段日子,我和老伴守着医院的走廊。她做化疗的时候,疼得直冒汗,我就握着她的手,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说咱们年轻时候骑自行车去看露天电影,说咱们第一次见面时她穿着蓝格子连衣裙,说等她好了咱们去看看儿子。

一天下午,老伴正在输液,我去走廊上透透气。走廊上人来人往,有人欢喜有人愁。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那人穿着白大褂,停在护士站前写着什么。他的后脑勺上有一道浅浅的疤,这疤我再熟悉不过了。

1985年,在边防站,我俩值夜班的时候,他被铁丝网划伤了后脑勺。当时我用衣服给他包扎,还被连长骂了一顿,说是糟蹋军装。

“小王?”我试探着喊了一声。

那人转过身来,愣了几秒,突然瞪大了眼睛:“老张?真是你?”

三十年没见,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有了皱纹,但那双眼睛还是那么明亮。我们俩大眼瞪小眼,看着对方脸上的岁月痕迹,眼泪就不争气地往下掉。

“你怎么在这?”他问。

我指了指老伴的病房:“下午要做检查,你呢?”

“我是这里的血液科主任。”

我傻了眼。当年在部队,他就爱研究医书。后来转业去了军医院,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谁能想到,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听说老伴得了白血病,小王二话不说,马上去看了化验单。他仔细翻看病历,突然说了一句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老张,你还记得那个藏族姑娘吗?”

那是1986年的事了。我们在巡逻时,在雪地里发现一个昏迷的藏族姑娘。她穿着单薄的衣服,脸冻得发紫。我们用军大衣裹着她,走了四个小时才到最近的医院。

姑娘醒来后,说她是去山上采药,不小心迷了路。临走时,她从布袋里拿出一张羊皮纸:“这是我们家祖传的药方,是治血症的。我们家世代以藏医传承闻名,这个送给你们。”

小王激动地拍着桌子:“老张,那张药方你还留着吗?”

我愣住了。那张药方,好像是搬家的时候收在一个红木盒子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这时,躺在病床上的老伴突然说话了:“在老房子阁楼上,那个红木盒子里。”

我赶紧回家翻找。果然,在积满灰尘的红木盒子底层,那张泛黄的羊皮纸还安安静静地躺着。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还能认出是藏文。

小王拿着药方,仔细研究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他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老张,这个药方太重要了!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藏医治疗白血病,去年刚研发出一种新药,现在正在做临床试验。这个药方,正好是我们缺失的最后一环!”

“什么意思?”我有点懵。

“意思是,你老伴可以参加我们的新药临床试验。费用全免,而且效果可能比普通化疗要好。”

消息传回村里,乡亲们都沸腾了。村里的广播站专门报道了这个事,说是我和小王的故事。老支书更是拉着我喝了一晚上酒,说这是活菩萨显灵,是善有善报。

在小王的治疗和新药的帮助下,老伴的病情开始慢慢好转。起初是精神好了,然后胃口也渐渐恢复了。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王带着这个发现申请了专利。他说要在村里建一个药物研发基地,专门研究藏医治疗血液病。这一下子,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年轻人不用再往外跑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如今,每当我站在村口的大道上,看着那座现代化的研发基地,就会想起30年前的那场雪,想起那个藏族姑娘,想起这一切神奇的缘分。大家说,这就是善心的回报,可我总觉得,这世间的缘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奇妙。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我们没有救那个藏族姑娘,如果老伴没有保存那张药方,如果小王没有研究藏医,现在的结局又会是怎样?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早已注定的缘分?

来源:一丝不苟星星NT4bfs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