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review热热闹闹的春节长假已经过去,大家陆续收心,回归日常的工作状态。不过,从假期的放松惬意切换回忙碌的节奏,不少市民都被“节后综合征”给缠上。这节后综合征到底是啥,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应对呢?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内容提要
preview热热闹闹的春节长假已经过去,大家陆续收心,回归日常的工作状态。不过,从假期的放松惬意切换回忙碌的节奏,不少市民都被“节后综合征”给缠上。这节后综合征到底是啥,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应对呢?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春节假期,是亲友开心团聚、放松身心的好时候。可假期一结束,紧张的节奏一下子就变了。有的人告别了能睡懒觉的温暖被窝,重新开启“朝九晚五”的忙碌;有的人从一大家子的热闹氛围中回到一个人生活的日常。这么大的反差,导致好多人都掉进了节后的情绪“小低谷”。
在家里就很放松,很舒服,每天都睡懒觉,现在工作了,突然一下子进入这种“朝九晚五”的工作,突然一下子就情绪调节不过来,包括生活上,一下子就没有家人的依靠,自己一个人去办自己生活上的事情,也感觉现在比较累,很难放松下来。
——市民
感觉过年好像大家都回来了,然后突然结束,就会有“戒断反应”,原本是一个人生活,大家都回来一起生活,最后又变成一个人生活,我觉得最难受的是从老家带了很多零食回到自己的出租屋,一个人吃零食觉得很难受。
——市民
过年期间在家也是休息得比较好,刚刚开工的话,会有一点点心情比较紧张、焦虑,有一点厌工。
——市民
其实,这些现象,很可能就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医生表示,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放了长假之后,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一系列不舒服症状,像疲倦、失眠,心里烦躁、空虚,容易发脾气,没办法集中精神等等。
在生理方面,主要是我们睡眠紊乱,在节假日期间,很多人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且过度玩乐,那么,睡眠节律就会出现紊乱,很多人会出现失眠,出现白天的疲惫感,我们在饮食方面,很多人会出现大吃大喝,鱼肉,很多人平时会吃一些油辣的,比较辛的、炸的一些,难消化的,在胃肠当中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这种不适感。在心理方面也有一些状态,包括有些人会出现分离焦虑,会出现“退潮忧郁症”,在节假日期间,在亲人陪伴之下,非常温馨,节后会出现非常孤独,整个状态非常苦闷、无聊,甚至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出现哭泣这种不适感。
——市中心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薛潮彪
那么,“打工人”要怎么调整,才能尽快适应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呢?医生指出,首先得在作息和饮食上多注意。
在节后,我们要调节作息规律,很多人在节假日期间放松的状态下,睡眠会比较偏晚,我们是提倡早睡,尽量早起;第二,要尽量保持充分的睡眠,最起码要保持七到八个小时的睡眠。在过年期间,会吃比较多的蛋白质,吃比较多的辛辣物质,节后要尽量饮食清淡一点,多喝一些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饮食尽量不要过饱。
医生还建议,大家要适当做体育锻炼,保持好心态。
运动是提倡慢运动,慢走、瑜伽、普拉提,可以放松我们整个身心,也可以起到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促进。我们要进行心理调整,我们要积极暗示我们自己,我们马上要上班了,马上要上学了,进入另外一种状态了,给我们积极的暗示,可以安排简单的任务,逐步回归我们正常的上学、上班的状态。
医生提醒,在处理日常事物时别太着急,要一步一步来。
有时候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适当放松一下,包括可以进行深呼吸,可以到户外走一走,多接触一些自然风光,适当跟工作的同伴稍微交流一下,共同渡过这种比较紧张的状态,有助于我们恢复。
另外,别忘了关爱留守群体。
有些人会出现退潮综合征、退潮忧郁症,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农村留守群体,在节假日期间会出现很温馨的状态,节后非常孤独,那么,我们在外面打工的、拼搏的,就要多给老人、小孩多一点关心,在节后要多给一些微信通话的沟通,多给一些关心关怀,帮助留守群体恢复正常的状态。
节后综合征虽然常见,但只要掌握正确方法,积极调整,很快就能恢复状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希望大家都顺利度过节后适应期,开启美好的一年!
来源:科普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