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发布的教育纲要中,我窥见了孩子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360影视 2025-02-08 16:19 3

摘要:带孩子参加一个高含金量的活动——大湾区STEAM研学,不仅能玩还能学,最后还能参加国白比赛。

朋友们,此时此刻我在珠海啊!

带孩子参加一个高含金量的活动——大湾区STEAM研学,不仅能玩还能学,最后还能参加国白比赛。

直接住在大学学校里,明天开始就要去港珠澳大桥做研学了,等我回头的研学分享哈!

这次让孩子参加的研学项目,是大学直接开展的,而很意外的是,我鼓励孩子多多参加大学实验室的研学项目的想法,竟然也跟国家最新的教育大纲所鼓励的方向不谋而合

今天便是想跟你聊聊这个大趋势,毕竟对于学业规划来说———

方向的选择大有意义!

选择什么类型的活动、孩子以后往哪个方向走,跟父母的前瞻性判断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积累前瞻性判断,我从过来人角度强烈建议你,都会跟随国家教育政策,灵活调整孩子的学习规划。

比如2025年第一个月,国家接连不断发的两个重磅文件,你有留意和关注到吗?

每一个,都与孩子们未来的学业规划息息相关!

第一个是1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理化生等实验操作!

第二个是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这份纲要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

懂的人都知道,这些文件暗示的教育风向大方向。

在这样的风向下,先觉醒的、先行动起来的家庭,大概率能抢占先机!

就跟我们现在为国家人工智能算法的飞跃而震惊,但这个知识和人才储备的过程,至少往前推10年!!

未来教育长什么样子?

这三个文件当中,最重磅的还属第三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以下简称纲要)。(⭐文末有原文供下载)

这份纲要信息量巨大,甚至还在新闻联播里播报了整整3分多钟,要知道能上央视黄金时段播放的必属大事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而关于未来教育是怎样的?国家目标是这样的: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到 2027 年教育要实现的小目标,如家门口好学校变多,孩子上学不用再东奔西跑;学校课程更有趣,孩子不再觉得学习枯燥。

2035 年大蓝图: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教育路径,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技能学习,都能得到支持。

你会发现,从时间上来说,现在到2035年刚好十年,刚好覆盖了新一代小学到高中阶段。

而这十年的教育应该怎么做?未来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这份纲要已经完全给你指明了方向。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未来十年对家长最重要的文件。

对这些文件透露出来的信息有认知的姐妹,你家的孩子大概率能超越90%的同龄人,在接下来的道路中少走很多弯路

但如果你不清楚这份文件说的是什么,记得接着往下看,我们一起抹平信息差。

这几大趋势

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份文件一共有9大方面的任务举措,涵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构想等内容,我挑选了与咱们娃关系比较密切的几条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我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点击可以放大看。

1、未来孩子的选择性会更多,中考五五分流将取消?

《纲要》提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目的是想要通过打造网络教育平台,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接触到各个学科的资源,打破资源上的阻碍,实现学习自由

并且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将“一考定终身”逐渐过渡到学分银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还记得之前和大家说过赛事积分制么,道理都是一样的,通过证书(学习成果)登记到教育系统上,方便日后查看个人总体的成长轨迹

2024年开始,教育局对科学教育类竞赛活动

的获奖证书进行常态化的登记核对。

这样不仅可以看到个人的成长,也可以有效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魔咒。

如果学分银行切实可行,那么不妨也可以大胆推测一下未来中考的考核模式也可以参考学分银行。

用成长轨迹代替片面分数,

用学分积累代替中考成绩。

这样五五分流的恐惧将不复存在,孩子也可以提前找到优势之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学习。

2、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校的课程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让时代进入了一次新的革命,孩子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我们小时候学的那样单一学科、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了。

人工智能课是个很新鲜的内容,究竟要怎么学我们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

但国家对于科技领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从这次《纲要》中就可以看到: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这里是包括了对科技的拥抱和鼓励,对科技提高效率的肯定。

并且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阶段都分别做了规划。

基础教育阶段,科技赛道依然是一片蓝海,在《纲要》中还明确提到了要探索建设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出现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融合科技教育的领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教育始终有重要地位。

如果是真心想让孩子学习科学、掌握科技要领,成为创新型人才,那么就要坚定往前走,因为科学的优势将在高中阶段尽显。

因为在《纲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

沃土计划是在小初阶段实行,主打一个培育,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沃土(学习资源),让孩子在广泛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兴趣。

脱颖计划是选拔,是专项人才的挑选,让孩子可以在兴趣与志向所在领域深入研究,一般是在高中阶段,如各大高校的“攀登计划”。

所以,禁赛不是终点,聪明的家长不管外界如何变动,正确的道路始终在这。

3、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这份《纲要》中,还明确提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普融通拓宽成长成才通道

也就是说,成才不一定只有普高,职高也可以。

关键是孩子的兴趣与志向所在。

过去,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是中考分流中的第二条路,考不上普高的孩子不得不去职业高中,因而职高也被“默认”为不如普高

但从两类学校成立的理念的来看,普高是为理论型科研人员做筛选,而职高同样也是技术人员的后备军,动手应用方面也不会弱于普高的孩子。

当然了,如今职高的风评都不怎么好,有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次校内的设施、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教育资源跟不上也是事实。

因此,如果想要改变如今的局面,国家层面是否有兼顾到位也很重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到了这点。

如果落实到位,未来,职业教育和普高教育将可能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让孩子真正实现自己的擅长领域。

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可以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4、注重孩子全方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还要有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纲要》中明确提到继续推进“双减”、打击非学科类培训、减少重复性无意义的作业等内容,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所以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都有在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外在伤病,所以不少家长选择视而不见,但心理病可以夺走一个孩子的性命,所以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健康。

此外,还要加强体育素质,“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是此次《纲要》中明确提及的。

一个健全的孩子绝不是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精通,而是全方面的,包括人格、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

写在最后

看完有没有对这两份纲要,更加清晰?

这些趋势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以为意。

但其实当你坚持往这些方向走时,时间自会证明它的正确性,最后终将会回馈你。

像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当初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全自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时,选择这个方向时也是少有人认为可行的。

谁曾想多年后的今天,DeepSeek会爆火全球呢?

教育,它从来都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段马拉松。

短跑的比赛起跑线当然是重要的,谁起跑晚了谁就输了,但教育实际上是孩子很漫长的一个人生过程,起跑线其实并不重要,后劲才重要。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人格是否健康,这些素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而现在国家用这样子的方式为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所以我们也要顺势而为,把我们的视角打开,一起看看在这样子的趋势下,我们可以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性,是否能跟得上未来的需要。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拥抱教育改革,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原文感兴趣的姐妹,可以在后台私信我回复【纲要】查看全文。

以上,互勉。

明天见,yours,萌芽~

作者萌芽,港大毕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曾居香港,现居广州,畅销书《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育有两男孩,希望与你一起做自驱型养育父母,培养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

来源:萌芽研究所BU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