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徐熙媛(大S)去世引发的余波不断。2月8日,抖音发布公告称,“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等账号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推荐不实视频,以获取商业利益,并屡次发布不实、侵权内容,进行违规炒作,处罚后未有改正,被予以无限期封禁。微博也宣布,已暂停
逝者生前或许是娱乐圈的热点,但这绝不是放纵无底线窥私欲的理由
近期,徐熙媛(大S)去世引发的余波不断。2月8日,抖音发布公告称,“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等账号利用逝者恶意炒作营销,推荐不实视频,以获取商业利益,并屡次发布不实、侵权内容,进行违规炒作,处罚后未有改正,被予以无限期封禁。微博也宣布,已暂停张兰账号的直播功能。
此次平台果断出手无疑展示了对“无底线博流量”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这两年来,张兰汪小菲(大S前夫)母子因为与大S的婚恋纠纷屡屡在社交平台上制造话题、博眼球,收割流量。特别是在大S离世后,其相关言论及急于直播带货等行为,更是让网友吐槽“蹭流量、无底线、吃相难看”。此外,抖音还公布了部分账号借机炒作,发布谣言,违背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不尊重逝者及家属,也伤害了公众感情。
↑张兰、汪小菲直播画面(网络截图)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为了蹭热点赚流量,一些人不惜歪曲事实、制造噱头,把任何情感都商业化、娱乐化,普通网友则很容易在这信息洪流中被误导,沦为博流量的工具。大S生前虽生活在聚光灯下,但也有权不被造谣、骚扰或侮辱。社交平台必须承担起审核和引导责任,及时维护逝者及其家人的基本尊严。
事实上,封禁恶意造谣账号只是抑制乱象的一环,我们还应深思:那些被流量催熟的“独家爆料”为何总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拆解成热搜词条的生命,又如何在喧嚣中失去温度?
每当名人离世,网络上对家庭纠纷的窥探与道德审判总会如影随形——有人试图把讣告变成小说,有人拿出放大镜对准逝者家人的表情和语言,好像拥有一把衡量悲伤的刻度尺。之前有女星因病离世,其医疗记录被广泛传播,甚至有歌手因抑郁症离世,其父母也在社交平台上遭到恶意诋毁,连一丝笑容都成为被网暴的理由。
每一桩不幸的背后,都承载着真实而沉重的伤痛。逝者生前或许是娱乐圈的热点,但这绝不是放纵无底线窥私欲的理由。“逝者为大”,我们可以选择不喜、不悲、或旁观,但至少不应轻易对逝者及其家人横加指责和侮辱。况且,家事本就错综复杂,名人亦然,简单地将其划分为好人与坏人,非黑即白,制造二元对立,然后站队互撕,只会显得幼稚与极端,也缺少了人性温度。只有承认人性和情感的多样性,才能更理性地看待复杂的家庭纠纷和悲剧。
不可否认,爱八卦是人类深藏于基因中的一种爱好。一项脑神经研究发现,人们对名人的负面报道表现出异常兴趣,这些信息能刺激大脑“奖励区域”释放多巴胺,让人短暂获得愉悦。然而,我们并非任由本能支配的动物。伦理、道德和同理心同样深植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它们敦促我们在追求快感的同时也保持理性,避免幸灾乐祸和出口伤人。
生死大事绝不是流量世界的真人秀。在这个人人皆媒介的时代,我们更应学会在每次敲击键盘前,放下那份猎奇和冷漠,多一份同理心与责任感;平台也应以更慎重、更完善的机制引导流量走向,构筑一个既有温度又负责任的网络空间。愿逝者安息,也愿温情延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