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流感看似平常,不少人将其视作普通的 “重感冒”,认为稍作休息便可自愈。然而,这种认知存在严重偏差。流感病毒绝非普通感冒病毒可比,其引发的健康危机远超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流感看似平常,不少人将其视作普通的 “重感冒”,认为稍作休息便可自愈。然而,这种认知存在严重偏差。流感病毒绝非普通感冒病毒可比,其引发的健康危机远超想象。
流感病毒传播迅速、传染性强,且病毒类型多样、变异频繁。对于特定人群而言,流感很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身体“防线”被削弱
0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等疾病的人,肺部的防御功能本身就不太好。一旦感染流感,很容易并发肺炎,甚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住院风险会大大增加。
02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感染流感后,风险可就更高了。他们可能会出现心肌炎、急性心力衰竭,而且流感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
03代谢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感染流感后,肺炎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倍,重症流感的病死率也更高。
04肾病与肝病患者
慢性肾病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肝病患者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可能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毒的“易感者”
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这些人清除病毒的能力比较差,肺炎发生率高达50%,而且很容易感染一些罕见的病原体。
三、 特定年龄段群体:免疫力的“短板”
01老年人(≥65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渐衰退,这就是所谓的“免疫衰老”。老年人感染流感后,病毒更容易扩散,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年轻人群的5倍以上。
02儿童(尤其<5岁)
儿童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中耳炎、喉气管炎等并发症,而且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住院率在儿童中是最高的。
四、孕妇:特殊时期的“脆弱群体”
妊娠期的女性,身体会发生很多生理性变化,免疫系统会被抑制,心肺负荷也会增加。特别是在孕晚期,感染流感后并发肺炎、ARDS的风险显著升高,死亡率比非孕妇要高。
五、肥胖人群:身体的“重负”
BMI≥40的肥胖者感染流感后,很容易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住院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4.7倍。如果再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会飙升。
六、其他高风险群体:隐藏的“危险因素”
0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儿童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感染流感后可能会诱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脑病。
02 吸烟者
吸烟会破坏呼吸道的屏障,让病毒更容易侵入下呼吸道。
03 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因为职业暴露,感染流感的风险比较高,而且他们还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七、重症流感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加重器”
感染流感后,如果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1.呼吸系统:
病毒性肺炎、ARDS(约占ICU病例的30%-40%)。
2.多器官衰竭:
病毒或过度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肌炎、急性肾损伤、脑炎等。
3.继发感染:
30%-50%的患者可能会合并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或真菌感染,这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八\预防与早期干预: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
01.疫苗接种:
年满6个月的人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了,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优先接种。
02.抗病毒治疗:
如果确诊感染流感,要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这样可以降低70%的重症风险。
03.避免诱因:
流感季要尽量减少聚集,慢性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好基础病,肥胖者要努力改善代谢。
●温馨提示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所以,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流感疾病负担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远离流感的威胁!
来源:上海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