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介绍人给你介绍的对象,代表着你自己的实际水平。
作者/同言
一直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介绍人给你介绍的对象,代表着你自己的实际水平。
其实,如果你多去生活中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倘若,你遇到这样的事,千万不要轻易内耗。
自己永远都要拥有合理的判断能力,还有足够的主体思维,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言行影响自身。
晚上,一个高中同学约我出去吃饭,顺便说起了过年期间的事。
她家的一个亲戚,过年给她介绍一个男生,她拒绝了,然后她就被指责了。
她也很委屈。
这个亲戚介绍的对象,完全不是她喜欢的类型,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比她差劲。
同时,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在高估自己?
我听完她的细节描述,认为她的判断其实是趋向于合理的。
你发现没:当你被介绍很差劲的对象,真实原因往往源于2点。
第一,你被当作人情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还不少。
你以为,对方给你介绍对象,是出于好心,是认真衡量你们的客观条件以后,进行的大致综合匹配。
实际却并非如此。
有的时候,人家给你介绍对象,就是纯粹想卖一个人情。
并且,关于这个人情的主体,带来的某些好处,肯定不在你这边。
基于这个前提,你最容易被介绍不匹配的对象。
去年,我的一个好友,她们小区打扫卫生的阿姨,跟她熟悉以后,非要给她介绍对象。
碍于情面,再加上她不会拒绝人,于是就答应了。
结果,她在见面以后,意识到两个人并不合适,在学历,想法,三观上面真的差距比较远,属于完全没有话题聊的类型。
然后,她就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思,给男生也说清楚了。
为了避免对方吃亏,她把当天的饭钱都进行了aa,一半的钱转给了男生。
结果,那个阿姨一直不依不饶,各种试图说服她。
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妹子,你很优秀,年纪轻轻就自己买房,看得出来很上进,人也特别好。你们真的很合适,刚好你可以带动他,督促他,让他跟你一起进步,免得他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她听得眉头皱起。
这个时候,她才从阿姨不经意的言语漏洞里,意识到那个男生,是她表哥的儿子。而她家最近刚好有一件大事,想要拜托表哥家。
于是,她就试图用介绍对象这样的方式,来增加筹码。
至于,他们合不合适,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谨防自己被当作人情,是在走上相亲道路的时候,最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
第二,介绍人本身的认知,决定她衡量亲密关系是否合适的底层逻辑。
两个人合不合适,不同的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
介绍人本身的认知,层次,想法等都会决定其在试图做中间人的时候,会把怎样的人匹配在一起。
我在生活中,也牵过两次线。
我在促成他们见面之前,首先会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判断。
比如,他们各自的学历,工作,收入,家境等等,进行大致的匹配,都差不多的时候,才会有试图牵线的想法。
共同的经历,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同时,会考虑某些人的特殊偏好。
有的人可能偏向于学历高的,有的人喜欢有才华的,有的人热衷长相身高,而有的人最看重性格等等。
如果,某一方做了特别说明,我肯定不会忽略。
然后,再把两边各自的信息进行大致交换,如果两个人都有意的话,才会促成他们私下的交流包括见面。
因此,我介绍的人,最终都在一起并且结婚了。
但是,不是每个人,在介绍的时候,都会抱着这种综合衡量的想法。
他们不会考虑这么多。
甚至有的时候,他们只要看到两个人都单身,就认为是合适的,并且还试图进行说服:学历不重要,身高不重要,长相不重要等等。
反正就是: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
于是,此时就很容易引发个人的逆反心理。
今年过年,一个男生跟我吐槽,他明确说了自己寻找另一半,要求女方的学历是本科,他自己是研究生。
结果,还是被各种介绍不符合要求的女生,并且大家都在试图纠正他:人好就行,适合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那么挑剔。
他很无语。
所有人都在忽略他本身的诉求,试图重新给他建立标准。
问题是,他只想找自己理想中的人啊。
每个人,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要求跟喜好,不可能随便介绍一个人,就能说服自己喜欢。
喜欢,最终还是要尊重内心。
不管是谁,勉强都是没用的。
因此,普遍情况下,其实谁都没错,只是两代人可能在择偶的时候,出发点跟看重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自己学会客观看待,自然便不会耿耿于怀。
-END-
来源:鲤鱼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