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大时代来临,下一代AI将让50%的程序员失业?前段时间,DeepSeek某首席工程师,曝光了自家AI产品的强大性能。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AI大时代来临,下一代AI将让50%的程序员失业?前段时间,DeepSeek某首席工程师,曝光了自家AI产品的强大性能。
根据他的说法,DeepSeek自研的AGI框架,在HumanEval评测中能替代47.6%的程序员。而且相比于半年前,错误率下降了82%。
此外,该工程师还表示,下一代AI将使得50%的程序员失业,未来的编程领域将是AI的时代。情况真的是这样吗?AI最后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力?
严格来讲,也不光是DeepSeek,其他的AI大模型,也都有替代程序员的功能。
比如亚马逊的AWS,就将程序员的代码产出效率,提升了4-7倍。还有阿联酋的Falcon-180B,在测评中,居然首次超过了麻省理工毕业生的平均水准。
像硅谷的某科技团队,以前3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2个AI工程师+5台设备,就能将其完成。
而且根据Gartner的警示,在2025年,AI将吞掉800万个岗位。可见,如今AI的编程能力,确实已经和部分程序员平分秋色。
既然如此,那未来的技术人员,真的会被AI抢饭碗吗?一旦出现大规模失业,这些劳动力该何去何从?
关于程序员是否会被AI抢饭碗,这个暂时没有定论。但如果要实现产业升级的话,那么AI+机器人就是一条必经之路了。尤其是制造业,更是AI技术爆发的核心要地。
众所周知,如今许多年轻人已经不进厂了。工资低、经常被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进厂的生活每天就跟坐牢一样,不是日复一日的打螺丝,就是枯燥无味的做模具。
总之,进厂待久了以后,普通人基本上就废了。而这一点,今后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和机械臂来做。这样一来,就能将大量的厂哥厂妹给“解放”出来了。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在20年前,各国电视上就已经出现了机械臂。为啥直到现在,工厂都还在用人力?难道人力就这么好用?
严格来讲,人力确实要比机器好用。尤其是20年前,人力甩了机器好几条街。要知道,研发机器人、AI这些产品,都是需要巨额成本的。光是前期投入,就得让无数老板破产。
更何况,那时候的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太低,做起事来极其别扭,甚至还不如数控机床。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们对于机器人的着重点就没那么大了。
相反,那时候的人力却极其便宜、耐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更加促使了人力资源的爆发,几亿农民工进城,直接承担了天量的国际订单。
总的来说,那时候的人力资源性价比,远高于机器人。既然如此,工厂还配那么多机器人干嘛?
但现在都一样了,因为工人的工价已经不再低廉了,你还给他10块钱一小时,你看他干不干?
工价上涨也就算了,关键是工业品的需求仍在扩大。尤其中国这样的工业克苏鲁国家,更有着旺盛的产能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就得考虑转型了。
既然如今的AI技术在进步,干脆就把钱投到AI机器人上面。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
比如昆山富士康,就采用了一大批AI机器人。机器人开动以后,工厂员工立马从11万锐减到5万。即便是这样,工厂的作业效率依旧不减,每天哗哗的生产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还有小米也是,其偌大的一个黑灯工厂,几乎没有人,全是机械臂。在短短76秒时间里,就能造出一台小米su7。什么叫科技改变生活?这就叫科技改变生活。
根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我国那年一共装备了30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一半以上。
而且这种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每年都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在10年后,我国将有1000万台工业机器人循环作业,可直接代替几千万的劳动力。
如此看来,AI进军制造业,完全是大势所趋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除了制造业以外,未来的各行各业会不会也被AI给替代呢?
关于这个问题,倒是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超市收银,现在就采用了自动结算系统。还有停车场,也采用了无人值守系统。更有甚者,像某些银行,甚至还采用AI机器人来处理业务。
当然了,这也很正常,毕竟银行里的工作,基本上都太过程序化,不用人也行。此前,农业银行几个程序员写的代码,就取代了上千人的岗位。
可见,如今的AI产品无处不在,它早已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那里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工作岗位,确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仔细想想的话,这也很好理解。每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一场技术革命。
比如蒸汽机取代水力,内燃机取代马车,计算机取代算盘等。甚至像空调、冰箱、洗衣机这类家电物件,也开始不断解放着劳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某些岗位的缺失已成必然。
但科技进步导致人们失业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有造成大规模失业,反正还增加了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
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后,就涌现了一大堆机械师。汽车出现后,马车夫立马转型为司机。至于电脑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如今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电脑创造出来的。
可见,只要大家融入科技,接纳进步,自然就不会被时代给抛弃。
AI需要养成当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AI也在成长当中,所以它并不是网友所说的那样全知全能。在很多时候,AI也容易爆发乌龙事件。
此前,百度在直播无人驾驶汽车开发的时候,就因为工作人员一直说“开车”这个词,导致系统AI判定其搞“黄色”,直接把给直播停了。可见,AI在某些时候也不咋聪明。
也正是由于AI不聪明,所以它需要不断的训练,以提升智力。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训练AI就跟小孩一样,学的越多,懂的才越多。
同理,AI也一样,AI训练时产生的数据越多,模型就越成熟,性能就越高。久而久之,AI也就愈发聪慧了。
只不过,训练AI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是海量的成本。光是一块英伟达的AI芯片,就要上10万美元。
也正因如此,所以如今各大公司运作AI来,就像个吞金兽似的。动辄几千万美元、上亿美元的投入,简直不要太贵。
当然了,像这种昂贵的投入,今后可能会被打下来了,因为DeepSeek登场了。
这款划时代的产品,训练一次只需600万美元,所需算力也只需ChatGPT 4的1/20。最关键的是,它的性能不输ChatGPT 4。
这就好比,别人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它一箱油直接跑了2000公里。
这也难怪DeepSeek火了后,各大美企股价纷纷暴跌。毕竟DeepSeek主打的就是一个物美价廉,它一入场,其他公司的产品还有啥竞争力?
关键是它还开源,这种精神都能比肩马斯克了。所以说,DeepSeek能瞬间引爆AI圈,不是没道理的。人家实力和态度摆在那里,你不服都不行。
入场AI需谨慎当然了,虽然如今的AI处于烈火烹油的状态,但大家入场仍需谨慎。因为AI革命还没到来,就已经开始有人打着噱头卖铲子了。
遥想当年,Open AI测试Sora的时候,产品火遍全网。一时间,各种卖课大佬纷纷出现,开启捞金之旅。
像那些短视频平台,随便搜索一下Sora,就能蹦出一大堆Sora课程。而且还是明码标价,童叟皆欺,主打一个能骗则骗。
这些课程爆火以后,Open AI的创始人奥特曼都懵了,Sora还没发布呢,课程就出现了?
之前就有网友上过一次当,这位网友花了199元,买了一份Sora课程文档,打开以后发现是啥?
里面居然是有关Sora的介绍、历史和发展沿革,还有一些生成的作品样板及相关技术的解读文章等,这不妥妥的割韭菜?
可见,AI市场虽然潜力无穷,但也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人一忽悠,就成了别人的摇钱树。
那面对现有的AI发展趋势,普通人该如何利用呢?毕竟AI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总不能白白浪费这个风口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种利用方式。比如可以用AI来找资料,像豆包、ChatGPT、DeepSeek等,都能充当资料收集手。
这些AI大模型能从全网抓取信息,然后给你筛选、总结。这样一来,就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了,省时又省力。
再比如Sora,也是一个搞创作的神兵利器。它可以凭借用户的喜好,来生成各种图片和视频。
比如现在网上的各种小说解说视频,就是由AI生成的。更有甚者,某些网友甚至还做出了《狮驼岭》、《大秦重工》等大场面。
可见,只要胆大心细,创作动力强,总能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现象级产品。当AI技术真正物尽其用的时候,大家也就知道其中蕴含的深刻价值了。
今天,你用AI了吗?
参考资料:
国际金融报【上美股份被曝因AI大裁员!DeepSeek爆火下,有人焦虑失业,有人掘金致富......】
中国经济网【齐向东委员:人工智能不会导致失业潮】
IT之家【Take-Two CEO抨击AI失业论:都是数字工具而已,还能增加就业】
来源:Hi科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