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脑机接口让瘫痪患者动起来丨一周科技

360影视 2025-02-09 12:01 3

摘要:瘫痪患者由于生活无法自理,缺乏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日,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系Matthew S. Willsey开发出一种基于手指的高性能脑机接口系统,可以连续控制三个独立的手指组合,总共有四个自由度,其中拇指可以在二维空间中控制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 ● ●

1

高性能脑机接口让瘫痪患者玩电子游戏

图片来源:

瘫痪患者由于生活无法自理,缺乏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日,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系Matthew S. Willsey开发出一种基于手指的高性能脑机接口系统,可以连续控制三个独立的手指组合,总共有四个自由度,其中拇指可以在二维空间中控制。研究人员将系统在一名因脊髓损伤而四肢瘫痪的志愿者身上进行了试验,要求手指触及并抓住目标物体。志愿者表现出的平均采集率为每分钟76个目标,完成时间为1.58±0.06秒。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的手指还能控制电脑屏幕中虚拟四轴飞行器的速度和方向,使其能灵巧的躲过环形障碍物。该系统为瘫痪患者提供了更多地心理支持,满足了患者的休闲需求。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2

你相信科学家吗?

做科学家可能是很多人儿时的梦想。在多数人的心中,科学事业是神圣的,甚至是一种权威。然而,近年来,科学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引起了公众对科学家信任度的降低。近日,由哈佛大学科学史系Viktoria Cologna领衔的100多位学者通过对来自68个国家的71922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来研究民众对科学家的信任程度。从综合评分来看,民众对科学家持“较为信任”的态度,也认为科学家应该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和政策制定。其中对科学家信任度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印度、尼日利亚、肯尼亚和澳大利亚。论文作者认为,虽然人们对科学家缺乏信任并不普遍,但即使是少数人对科学家缺乏信任,也可能影响科学证据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

►文章链接:

3

人类在195万年前就已抵达欧亚大陆

人类最初向欧亚大陆扩散的时间尚不清楚。目前的证据表明,古人类在180万年前(Ma)就存在于格鲁吉亚的德马尼西,但欧亚大陆也存在一些早于德马尼西人的古人类遗迹。然而,到目前,欧洲并没有早于1.4 Ma的古人类遗骸记录。近日,美国俄亥俄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系Sabrina C. Curran团队在罗马尼亚的Grăunceanu遗址发现了多块具有明显切割标记的骨头,为该地区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证据。生物地层学和高分辨率U-Pb年龄推测表明,Grăunceanu的年龄比1.95 Ma还要久远,使该遗址成为欧洲最古老的早期人类居住地之一。环境重建模型分析表明,Grăunceanu的气候相对温和且四季分明,这表明即使是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也对栖息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该研究提示,至少在2.0 Ma之前,欧亚大陆就已广泛存在人类。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4

骆驼奶也可以传播布鲁氏菌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布鲁氏菌病描述为世界上主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中东是该病流行的热点地区。羊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在该地区的牲畜中流行,能通过食用生牛奶等途径发生人畜共患传播。给小反刍动物和牛接种疫苗可控制该病流行。由于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中东地区民众有生吃骆驼奶(camelus dromedarius)的习惯(其他牲畜的奶大多是煮沸后食用)。近日,英国皇家兽医学院Peter Holloway团队完成了一项约旦南部地区227个畜群和202个畜牧户参与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究了布鲁氏菌对骆驼的潜在公共卫生影响。结果显示,在研究人群中,生骆驼奶的日常摄入与布鲁氏菌血清阳性存在明显关联。该研究提示,采取针对骆驼这一布鲁氏菌储存宿主的干预措施对于布病防控至关重要。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s://doi.org/10.1038/s41467-024-55737-2

5

T细胞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如何?

T细胞疗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但其长期风险尚不完全清楚。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Joseph A. Fraietta团队对参与38项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783名患者的安全性结果进行了评估。这些临床试验采用整合γ-逆转录病毒或慢病毒载体来递送特定受体到T细胞,以靶向HIV-1感染或癌症。结果显示,18名患者(2.3%)在治疗后出现继发性恶性肿瘤,发病时间中位数为1.94年。研究人员对肿瘤样本进行了病毒载体拷贝数分析,没有发现高水平拷贝或其他插入突变。虽然检测到1例T细胞淋巴瘤,但这些恶性T细胞没有病毒载体整合。研究人员对176名患者的载体整合位点进行分析后发现,没有与继发性恶性肿瘤相关的病理性插入。这些研究结果表明,T细胞疗法的安全性是值得信赖的。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6

居民区的蝙蝠携带的病毒种类更多

蝙蝠是许多新发病毒的天然宿主,这些病毒存在向人类传播的风险,但人们对蝙蝠病毒的多样性和生态学知之甚少。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Biao He团队通过对来自中国52个地点40个物种的4143只蝙蝠的器官和拭子样本进行测序,生成了8176个RNA病毒宏基因组。由此产生的数据库BtCN-病毒组将蝙蝠RNA病毒的多样性扩大了3.4倍以上。BtCN-病毒组中的一些病毒可溯源到哺乳动物、鸟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植物。饮食、感染动态和环境参数(如湿度和森林覆盖率)决定了病毒的分布。与野生蝙蝠相比,居住在人类定居点的蝙蝠携带了更多种类的病毒,这些病毒也在人类和家畜中传播,包括以前在中国没有报道过的尼帕病毒和Lloviu病毒。BtCN-病毒组为蝙蝠病毒的遗传多样性、生态驱动因素和传播动态提供了重要见解,强调了对人类定居点附近蝙蝠进行监测的必要性。相关论文于1月20日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

►文章链接: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