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镜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医生:做胃镜之前,5大风险需要了解

360影视 2025-02-08 23:08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前几天,一位50多岁的阿姨拉着我的手,满脸担忧地问我。

她最近总觉得胃里不舒服,医生建议她做胃镜检查,可她听说“胃镜会伤胃”“检查过程特别痛苦”,甚至有人说“做多了会得癌”……这些传言让她迟迟不敢下决心去做检查。

做胃镜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它对身体会造成多大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胃镜检查的真相,并告诉大家在做之前必须了解的 5个风险

胃镜,全名“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软性内窥镜(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从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检查方式。

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是目前胃部疾病最直观、最准确的检测手段,可以发现胃炎、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甚至是早期胃癌。

胃镜会对胃造成伤害吗?

这里要先辟个谣—— 正常情况下,胃镜不会对胃造成长期损伤。 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患者本身有一些特殊情况,那确实可能带来一定风险。

1. 恶心、呕吐感:胃镜的“生理反应”

很多人害怕胃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难受了! 当胃镜管子经过咽喉部位时,会刺激咽反射,导致恶心、干呕,甚至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流口水。

怎么办?

调整呼吸:深吸气、慢慢吐气,可以降低恶心感。

选择无痛胃镜:无痛胃镜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整个过程无知觉,醒来就检查完了。

训练吞咽动作:检查前适当练习吞咽,有助于减少不适感。

2. 轻微黏膜损伤:个别情况下可能发生

胃镜管子在进入胃部时,可能会轻微擦伤胃黏膜,导致短暂的胃部不适,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如果胃黏膜本身已经有炎症或溃疡,检查时可能会加重短暂的不适。

怎么办?

检查前一天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减少胃部负担。

检查后1-2小时内避免进食热食、刺激性食物,让胃有个恢复时间。

3. 胃镜检查可能导致感染?其实很少见!

有些人担心,胃镜是反复使用的,会不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胃镜在每次使用后都会进行严格的高温消毒和灭菌处理,正规医院的感染风险是极低的。

但如果检查设备消毒不彻底,或者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等病菌传播的风险。

怎么办?

选择正规医院,确保设备消毒合格。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检查前告知医生,医生会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4. 罕见的穿孔风险:高危人群需谨慎

穿孔是胃镜检查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虽然发生率极低(约1/10,000),但对于胃部病变较严重的人,比如胃溃疡深度较深、胃壁变薄的患者,穿孔的风险会高一些。

怎么办?

医生会在检查前评估你的胃部情况,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可能会建议其他替代方案,如胃超声或CT。

如果做完胃镜后出现剧烈腹痛、呕血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5. 无痛胃镜的麻醉风险:特殊人群需注意

无痛胃镜使用的是短效麻醉,一般来说很安全,但对于心脏病、高血压、严重肺病患者,麻醉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比如血压波动、呼吸抑制等。

怎么办?

有基础病的患者,检查前一定要告诉医生,医生会评估是否适合做无痛胃镜。

检查前一天避免饮酒、熬夜,减少麻醉风险。

做完胃镜后,很多人会觉得嗓子有点疼、胃部不适、嗓子干痒,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一般几个小时到一天内会自行缓解。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就医。

恢复贴士:

检查后1小时内不吃东西,避免胃部刺激。

当天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多喝温水,滋润喉咙,缓解喉咙不适。

1. 胃镜能发现哪些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痛、反酸、烧心?可能是它们在作怪。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幕后黑手”,检测后可判断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胃息肉、早期胃癌: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手段,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大大提高。

2. 哪些人一定要做胃镜?

长期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的人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建议定期筛查。

40岁以上,有长期胃病史的人,建议每2-3年做一次检查。

胃镜并不可怕,关键是正确认识它。

只要在正规医院操作,风险是可控的,而且它能帮助我们早发现胃部疾病,避免严重后果。

如果你长期有胃部不适,或者符合高危人群,不要因为害怕检查的短暂不适,而错过早期发现疾病的机会!胃癌的早期发现率越高,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

你还会因为害怕胃镜,而忽视自己的胃健康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胃镜检查规范化操作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世界卫生组织(WHO).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2021.

中国抗癌协会. 《胃癌防治指南》, 2023.

来源:唐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