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人写了长长的喝茶感受,疑惑自己泡的白茶滋味怎么和文章说的不一样。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在后台收到好多茶友的留言,无一例外都和白茶有关。
有人发了张茶叶照片,问自家的白茶年份对不对;
还有人写了长长的喝茶感受,疑惑自己泡的白茶滋味怎么和文章说的不一样。
就在昨天,又有位忠实茶友私信:“我有一款白茶放了两年,还在保质期内,可香气却淡了好多,这是怎么回事?”
瞬间被这条消息吸引了注意,因为类似的问题真不是个例。
在和众多茶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白茶的存储和香气变化都特别关注。
其实,影响白茶香气的因素有很多,从原料的采摘,到加工工艺的把控,再到后期的储存环境,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
今天,就结合多年来对白茶经验,来为大家深入剖析下。
为什么你的白茶放了两年,非但没有越陈越香,反而香气还愈发寡淡。
究竟是为何?
《2》
其实,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品质”和“仓储”这两个关键词。
要知道,优质白茶在一定时间内,要是储存方式得当,品饮感受会随着时间不断提升,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越陈越香”。
“越陈”是时间概念,而“越香”则是品质概念。
只有白茶一开始的品质就非常卓越,内质丰富,才有完成品质转变的基础。
内质丰厚的白茶,在漫长的时间里,在黑暗的存储环境中,慢慢完成岁月赋予它的使命,在日复一日的陈化中,生出更醇厚、更饱满的汤感。
可要是白茶品质不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粗制滥造、含水量超标的茶,很难实现越陈越香。
按照国标规定,白茶的含水量必须低于8.5%才算合格。
只有足够干燥的白茶,才能经得起长时间存放,不然多余的水分就会慢慢吞噬茶叶的内质。
有些商家为了尽早抢占市场,春茶季时会把含水量尚未达标的白茶提前推向市场。
这些茶叶往往只经过萎凋,没有烘干,含水量一般在10%-15%左右,比标准含水量只多不少。
这种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刚开始喝可能感觉汤感水润、稠滑,可香气层次却不丰富,没什么内容。
要是没及时喝完,储存一段时间后,茶叶内多余的水分会和空气发生不良反应,导致白茶受潮变质,香气和滋味就会减弱,甚至变得寡淡无味。
所以说,想要白茶越陈越香,品质这关一定要把好。
《3》
刨除品质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储存方式不当。
对于很多茶友来说,存茶是件头疼的事情。
白茶这东西,娇气得很,像婴儿一样娇贵,不能太冷、不能太热,不能被阳光直射,也不能闻到异味。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密封。
要是没做好密封,白茶很容易就坏了,跑气、串味、受潮、变质,这些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在茶圈里,大家的密封方式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朋友用紫砂罐,有的用铁罐,还有人用木箱,甚至有些朋友随便拿几个塑料袋装一下就完事了。
在他们看来,只要把白茶装进容器里,就算是密封了。
可实际上,密封的真正目的是隔绝外界的空气、水汽、异味这些会影响白茶陈化的因素。
这么一看,上面说的这些办法,都算不上真正的密封。
像罐子,它是硬物,罐口和盖子之间总会有点缝隙;
木箱呢,木头本身就容易吸潮,还带着一股“木头味”,根本不适合存白茶。
把白茶放在里面,时间长了,茶叶就会吸收水汽。
这对白茶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白茶天性喜干怕湿,而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少。
白茶一旦吸收了水汽,就会受潮变质,茶香渐渐减弱,汤感也变得淡薄,严重的话还会发霉。
长此以往,白茶的香气慢慢消散,汤感越来越薄,整体品质直线下降。
要是再继续不管不顾,茶叶可能就会生出各种奇怪的杂味和异味,到那时,这白茶可就彻底没法喝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以说,存白茶一定要重视密封,这可马虎不得。
《4》
想要让白茶“越陈越香”,储存方式非常关键。
长期收藏白茶,离不开“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这五大要素。
它们紧密相连,缺了任何一个,都难以让白茶完美蜕变。
密封方面,强烈推荐三层包装法,操作也不难。
准备一个铝袋、一个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五层厚的瓦楞纸箱。
先把塑料袋和铝袋依次套进瓦楞纸箱里,再把适量的白茶装进去。
接着把铝袋里的空气挤出去,扎紧袋口,同样的方法把外层塑料袋也扎紧密封。
最后,把纸箱合起来,用胶带把四周封得严严实实,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个方法堪称长期储存白茶的“黄金法则”,既能有效隔绝外界空气,又能让白茶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与微量氧气慢慢发生物质交换,从而实现品质升华。
其次,要保证存茶环境的干燥和阴凉。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质朴,制茶师费尽心思降低茶叶含水量。
所以储存时,必须延续这种干燥环境,远离潮湿。
存茶要离墙离地,将湿度控制在45%以下,温度保持在25℃左右,常温存放即可。
此外,存茶环境的空气清新也很重要。
茶叶就像个“气味小海绵”,吸附性超强。
要是存放的房间满是灰尘、异味,白茶很容易“中招”,破坏原本纯净的香气。
因此,定期打扫房间,在天气干爽时适当通风必不可少。
但通风时别大开门窗,小范围空气流通就够了,不然空气中的水汽会大大增加白茶受潮的风险。
只有方方面面都注意到,按照这些方法存茶,才能存出品质绝佳的好茶。
《5》
白茶的香气淡了,或许是品质的局限,或许是仓储的疏忽。
一款养分匮乏的白茶,从一开始就难以惊艳众人,它的未来早已注定。
而那些原本品质不错的白茶,却因主人的粗心,失去了越陈越香的机会。
存茶并非难事,却是一门需要耐心与细致的活儿。
只要多些用心,白茶就不会在岁月中变得寡淡无味。
香气淡了,并不是白茶的错,而是我们在储存时没有给予它足够的呵护。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