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台湾知名艺人徐熙媛(大 S)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引发社会对流感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新一期《流感速递》的数据令人揪心:自本流感季节起(1 月 5 日起)至 2 月 5 日,香港累计 240 宗严重流感个案,其中 137 宗
近日,中国台湾知名艺人徐熙媛(大 S)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引发社会对流感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新一期《流感速递》的数据令人揪心:自本流感季节起(1 月 5 日起)至 2 月 5 日,香港累计 240 宗严重流感个案,其中 137 宗死亡个案。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如一记重锤,敲响了流感防治的警钟,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防治流感重症的关键防线究竟在哪?
目前,从香港的流感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整体流感活跃程度维持在高水平,死亡个案主要集中在老年人,65 岁以上占 123 宗。在已掌握临床资料的成人死亡个案中,大约有 81% 有慢性疾病。儿童方面,也出现了多宗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个案。不仅如此,在北半球,欧洲、美洲和亚洲地区很多国家的流感活跃程度上升并处于高水平。而我国仍处于流感季节性流行期,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 H1N1、甲型 H3N2 亚型等。流感的威胁,已真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防治流感重症,早确诊是关键的第一步。
流感感染后的症状因人而异,大部分患者仅有发烧、咳嗽、头痛等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这使得流感的早期确诊存在一定难度。但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更高,病程持续的时间更长,全身症状也更为严重。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田欣伦指出,如果在三天左右,体温还是在 40℃、39℃,或者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 93%,都应该去急诊让医生来评估是不是出现重症的情况。另外,像一些老年人,如果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病,一旦出现流感症状,也建议及早去急诊确诊。早确诊,才能为后续的有效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早用抗病毒药物,是防治流感重症的重要防线。
流感传染性强,病情发展迅速,高危人群在发病早期的 48 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尤为重要。孕妇、老年人,有免疫抑制状态、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等基础病的人群,确诊后 48 小时之内用抗病毒药,确实能够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症状,减轻重症的发生率。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一发烧,有呼吸道症状,就想马上吃抗甲流的药;还有很多人家里备有感冒药,有了症状就自行服药。但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广泛的人群大量地吃抗病毒药,可能会带来将来群体对这些抗病毒药物耐药的风险。而且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症状相似,在没有确诊是甲流或者乙流之前,吃抗病毒药反而增加了药物的风险。所以,一般还是建议先确诊,再用针对性的药物。
在防治流感重症的过程中,还需警惕细菌趁虚而入。
临床上,合并细菌感染常常是压垮重症流感患者的 “最后一根稻草”。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损害肺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形成细菌易感的 “窗口期”。如果患者在抗病毒治疗 3 - 5 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反而持续加重,就要警惕是否合并了细菌感染。若除了流感本身的症状,还出现明显的咳嗽、咳痰、黄痰增多、浓痰增多,那么要考虑细菌感染,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除了上述医学层面的防治措施,社会层面的防控也至关重要。
加强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水平,让公众了解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避免因认知不足而延误病情。同时,加大流感疫苗的接种推广力度。从香港的严重流感个案数据中可以看出,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在严重个案中占比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够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少流感重症的发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流感疫苗的可及性和接种率,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做到应接尽接。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做好应对流感疫情的准备。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流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流感患者,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避免在流感高发期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保障流感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137 人因香港流感丧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代价,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防治流感重症的警钟。早确诊、早用抗病毒药物、警惕细菌感染,加强社会层面的防控和医疗机构的应对能力,这些都是防治流感重症的关键防线。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个人到家庭,从社区到医疗机构,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形成全方位的防控体系网,才能有效降低流感重症的发生率,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
让我们以此次香港流感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积极行动,共同筑牢防治流感重症的坚固防线,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有关呼吸道传染病,这些你要知道???
来源:襄阳预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