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公关声明为何总是 “翻车”?

360影视 2025-02-10 00:58 3

摘要:很多时候,撰写公关声明的人并没有真正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视角往往被自身的职位和所在部门所局限。如果撰写者来自法务部,声明就会从法务部的角度出发;若来自销售部,声明则会围绕销售部的利益展开。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优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短期利益,而非公司的长期利益。

在信息传播迅速、舆论环境复杂的当下,危机公关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份好的公关声明,能够及时化解危机,重塑企业形象;而一份糟糕的声明,则可能火上浇油,让企业陷入更深的舆论漩涡。

很多时候,撰写公关声明的人并没有真正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视角往往被自身的职位和所在部门所局限。如果撰写者来自法务部,声明就会从法务部的角度出发;若来自销售部,声明则会围绕销售部的利益展开。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优先关注的是自己的短期利益,而非公司的长期利益。

外企、国企以及上市公司的声明常常饱受诟病。这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是职业经理人,他们虽掌管一方事务,但公司并非他们所有。对他们来说业绩最重要,业绩好坏直接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当公司品牌形象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优先考虑个人被考核的业绩部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民营企业,老板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他们在面对危机时,不仅要对短期业绩负责,还十分注重品牌的长期价值,所以在认错时往往更加诚恳。就像海底捞,真诚的道歉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因为真诚在危机公关中是极为稀缺的品质。

海底捞道歉信

选择合适的人来撰写公关声明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公司在这方面却常常犯错。法务部、销售部和公关部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法务部的职责是确保公司的安全,避免任何损失,所以他们撰写声明时,往往会极力规避责任。他们不会直接承认错误,诚恳道歉,而是使用模糊的措辞,如“我们注意到有人在说这件事,对造成的损失深表遗憾”,字里行间都在表明不确定事情是否真实存在,也不愿承认公司有错。这种滴水不漏却又冰冷、缺乏担当的声明,很难获得大众的认可。

销售部同样不适合撰写声明。销售部门肩负着业绩压力,承认错误可能会对后续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们即使面对问题也不愿承认,甚至会试图将负面事件转化为正面宣传。他们的声明可能会强调问题是极小概率事件,不排除个人不当使用的原因,然后列举公司的过往成就和荣誉,将道歉声明写成了销售文案。这种小伎俩容易被大众识破,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引发反感。

公关部虽然比法务部和销售部更合适一些,但在很多公司,公关部的话语权较低,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干扰,难以独立、客观地撰写声明。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老板亲自撰写声明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规模较大的公司,可以考虑成立品牌资产部,该部门不承担销售业绩,唯一的职责就是维护品牌的长期价值,并直接向总部汇报。

正如华与华的创始人华杉和华楠老师所说:“世界上没有不出事的人,也没有不出事的企业。太阳那么伟大,还有日食的时候。对一个企业来说,出事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是大事、小事的问题,出大事也是必然的,也是个时间的问题。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接受惩罚,品牌资产部就是要专门真诚地对待错误,不欺瞒,不推诿。”

一些身居要职的公关人员和营销人员,仍然秉持着上一代过时的公关教育理念,这也是导致公关声明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一些公关宝典中,教导人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无论对方问什么,都只说自己想说的内容。比如,当被问到“你们公司的这批产品质量太差了,你能解释一下原因是什么吗”,按照这种理念,回答者不会正面回应,而是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把产品做好,我们从10年前就开始每年增加10%的研发费用,今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了2个亿。

这种答非所问的方式在过去互联网不发达、信息单向传播的时代,或许能够蒙混过关,因为民众的情绪难以集中和发酵,企业的不真诚所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而收益却相对较大。但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民众的情绪可以瞬间被点燃,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这种不真诚的代价提高了百倍。过时的公关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舆论环境,如果公关人员和营销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撰写的声明必然会被大众所唾弃。

部分品牌可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中国人是健忘的,新的热点会不断涌现,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然而,他们忽视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消费者也不会轻易忘记企业的过错。所有未被认真对待的危机,都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痕迹,一旦市场上出现更好的替代品,或者有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企业若总是抱有这种侥幸心理,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永远不遇到危机,当危机来临时,诚恳道歉、积极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做法。切不可一错再错,等到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时才追悔莫及。希望企业能够从这些问题中吸取教训,提升危机公关的能力,写出真正能够化解危机、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公关声明。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