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百年荣耀…话说“空降书记”杨志光

360影视 2025-02-24 15:06 1

摘要:早上,晚上,静静的躺在床上,历史的往事,就像走马灯似的,一幕一幕的在脑海浮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张光忠拍摄。

诗人说,人是在回忆中生活的。

是啊。

早上,晚上,静静的躺在床上,历史的往事,就像走马灯似的,一幕一幕的在脑海浮现……。

从二十年代七十年代开始,武汉,首义路,总有一些新人,空降到一个大学,这个大学,曾经是湖北大学,后面换了几个名字,老人们认定他还是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永远的活在,是因为这块天空,在共和国诞生之前,中原大学就扎根在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骨子里就是中国著名大学的基因。

一九五八年,学校的名字叫湖北大学,为了加强学校领导,国家从北京“空降”来了一位党委书记,名字叫朱劭天。

火红的热土,辉煌的历史,这个地方一直轰轰烈烈。

一,学校“空降领导”第一人, 革命家朱劭天

查查学校的发展史,严格意义的“空降领导”,开始于朱劭天

资料介绍,朱劭天,山东省单县人。1936年6月参加工作,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随父(朱五箴,境内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母赴北京,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1935年入燕京大学经济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山西第二战区总司令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初任特务营指导员,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及财经部工作,1949年任铁道部财务局长。1951年兼任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院长。1958年,“空降”武汉,任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2年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70年调任华南工学院,历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校长。副省级待遇。

这个朱劭天,来湖北大学,与孟夫唐共担湖北大学的担子,孟夫唐时为湖北省副省长。

这个朱劭天,后来去武汉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校长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毛泽东主席称他为老师的……李达。

朱劭天,学校空降领导第一人,历史显赫。

二,学校“空降”领导排排坐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空降领导来学校,是一个新常态。

张赤侠,空降来的,曾任湖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

邓周立,空降来的,曾任湖北省荆州纪委书记。

洪德铭,空降来的,曾任华中工学院副校长。

上述学校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着辉煌的、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扛过枪,打过仗,立过功,得过奖,有着丰富的革命经验和领导工作经验。

其革命经历,就可以征服人。

特别是张赤侠,亲校、校民,赤胆忠心为教育事业,一直为我们所怀念。

三,空降书记……杨志光

(一)“杨志光猜想”

二零零零年,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学校迎接到一位新人……杨志光。

新人杨志光,

在没有见到杨志光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对杨志光进行了种种的猜想。

个种的猜想,实际有三个含义。

其一,猜想杨志光的领导风格、领导魅力。

其二,猜想杨志光的“三把斧”。

其三,猜想杨志光将以怎样的领导才能,将学校推向快速发展的主干道。

(二)杨志光精彩亮相,让人们耳目一新

学校迎接新人杨志光,是极其隆重的。

特意在学校电教楼(首义校区电教楼,时为学校的主校区),安排一场新任党委副书记与学校处级以上干部、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级别见面会。

人们以好奇、期待的眼光,早早就来到会场。

笔者紧紧盯着杨志光书记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包括拿茶杯的姿势,与人交流的神情,身体的坐姿……

在掌声中,杨志光书记上台讲话了。

开篇的一句话,就很打动人……

……我们学校是传播管理知识的,是以管理教育为己任的,要完成这个使命,就从管理好自己开始!

…… 做好人、财、物,管理的大文章,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也是教职员工每一个人的任务……

……为官一任,就是希望学校变得更好,变得更美,让人心变得更舒畅,……

心情舒畅,多好的一个承诺,多好的一个期待,……。

杨书记的话,久久的在人们心中回荡。

心情舒畅,需要良好的精神基础,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空降书记杨志光,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认可

查了一查杨志光书记的简历,知道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教育管理的,学校的很管理是个大学问。

杨志光用他的管理实践,再充实、检验他的教育管理理论。

(一)亲和力,是大学管理的第一要领。

中国历来重视亲和力,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是当好大学领导的基础。

一个大学领导如果没有好的亲和力,他在这个大学路,是不会走远的。

(二)向心力,是大学领导的工作目标。

同心才能同力,同心才可能同利,同心才可能同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特别的困难。

杨志光,在任期间,一直在努力实践“同心同力”的这一命题。

(三)当大学领导,慎用“三把斧”。

中国人都有“三把斧”的古训。熟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

笔者曾经期待杨志光的“三把火”,但是很失望,一直没有盼望到“三把火”的到来。

空降来的杨志光,看重学校管理的“借势管理”、“因势管理”、“助势管理”,……。

在杨志光看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未来,……。

大学之道,用心为上。心绪管理、心智管理,需用心管理……。

笑眯眯的杨志光书记,我们很怀念您。

杨志光书记的大学教育管理,我想好好地重温一下。

张光忠,写于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北京金融街。

来源:中南财大张光忠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