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广场舞,啊,这个被广场霸占的娱乐活动,成了不少退休大妈的“必修课”。
天气一好,广播一响,广场上一片欢腾。
大妈们挥舞着手臂,踏着欢快的节奏,跳得那叫一个“精神抖擞”。
他们跳得那么带劲,旁边过路的年轻人有时候都能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气息”。
不过,广场舞看似是一项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健身活动,却不一定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
尤其是,到了某个年纪,它的“危害”就开始浮现了。
大家知道,广场舞有个特点——它的节奏很快,动作幅度大,且很多跳舞者都是中老年人。
你觉得这是锻炼身体?不错,的确有一些好处,但问题也不少。
尤其是上了年纪,身体开始发出“抗议”,跳广场舞可能就不再是“快乐广场”,而是变成了“健康隐患”。
说到这里,估计有些人要说了,“跳个舞,能有什么问题?”哎呦,别急,咱们慢慢说。
广场舞看起来挺简单,主要是快步走、跳跃、扭腰这类动作,但很多动作对关节的冲击却不可忽视。
尤其是年纪大了,关节本来就开始“老化”,一开始可能觉得没啥大问题,可跳久了,膝盖、髋关节这些地方就开始吃不消了。
很多老年人在跳广场舞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膝盖的负担有多大。
长期反复跳跃、弯曲膝盖,都会导致膝盖的软骨逐渐磨损,甚至会引发膝关节炎。
一项研究指出,约有40%的老年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问题。
大多数人以为这是年纪大了自然发生的事,但其实不完全是。
膝盖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运动所致。
尤其是跳广场舞这些高冲击的运动,可能让很多本来就存在小问题的膝关节被“逼急”。
早期可能只是膝盖有点不舒服,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关节炎,疼得连走路都成问题。
到那个时候,再想通过跳舞来缓解病痛,恐怕就真成了“舍本逐末”了。
说到广场舞,大家总会联想到锻炼身体、增强骨密度这些好处。
对,理论上来讲,跳舞确实有助于增强骨骼的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
但是,一些“极限”动作,反而会让骨头受损。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密度自然下降,而跳广场舞这种“猛力碰撞”的运动,虽然短期内能增强骨骼的负担能力,但长期频繁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骨折的风险。
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开始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广场舞的高冲击动作可能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老人骨头非常脆弱,跳得太激烈,哪怕一个小小的扭伤,骨折的风险就非常大。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约1/3的老年人会在跌倒后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柱、髋部和腕部,这些地方的骨头更容易断裂。
如果每次跳舞都做剧烈的转动或突然的弹跳,骨头的压力就会增加。
如果年纪大的时候骨密度本就低了,跳舞对骨骼的负荷就更大。
这时候再去跳广场舞,只会让身体积累更多隐患,换来的是“骨折事故”。
广场舞本身是一项有氧运动,它能提高心率,增强心肺功能,前提是你跳的时间、强度合适。
问题是,很多老年人在跳广场舞时,不懂得适量。
他们为了“练好舞蹈”,动不动就跳得满头大汗,甚至一跳就是两个小时。
这样一来,心脏就开始吃不消了。
研究表明,心脏的承受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广场舞这种一开始就较为剧烈的运动,强度过高可能会让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长期过度的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律失常,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一项关于老年人运动的调查指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0%以上。
广场舞这种快节奏的活动,虽然可以带动身体机能,但是对于没有经过专业指导的老年人来说,过于激烈的动作有时反而会让健康堕入“恶性循环”。
跳广场舞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还是心态上的考验。
虽然跳舞是为了健康,但有些老年人往往把跳舞当作“证明自己”的方式。
总是想着自己跳得越来越好,跳得越来越带劲,却忽略了自己身体的局限。
甚至有些老人为了表现自己,明明已经感觉到疲劳,依然不敢停下来。
长期处于这样的心态下,反而会让人产生更多焦虑感和压力,甚至有可能形成心理上的负担。
我们都知道,情绪和身体健康是紧密相关的。焦虑和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健康。
这样一来,身体的疲劳感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增加了生病的风险。
健康专家指出,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每次跳舞的目的是为了“拼命跳”,而不是“舒展身体”,那么就很容易让自己的身心都“垮掉”。
心理的疲劳和情绪压力,远比实际的跳舞动作本身更可怕。
年纪大了,跳广场舞并不是不可以,但关键在于“讲究方式”。
适度的运动才能带来健康的提升,而不是无节制的“拼命跳”。
如果想跳广场舞,最好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调整强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剧烈动作。
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低强度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不仅能保持身体活力,还能有效减少关节、心脏等部位的负担。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广场舞本身不好,而是年纪一大,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退化,原本不太有问题的活动,可能就成为了健康的隐患。
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继续过度运动,可能就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健康风险。
健康不是“拼命运动”,而是“合理运动”。
[1]王先锋.从“阴阳平衡”浅谈广场舞的利与弊[J].中国农村卫生,2020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