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血液照射仪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5版)-中金企信发布

360影视 2025-02-24 21:29 2

摘要:血液照射仪行业是一个专注于血液处理与安全的医疗设备领域。该设备主要用于对血液制品进行辐照处理,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等活性成分,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血液照射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

一、行业现状

血液照射仪行业是一个专注于血液处理与安全的医疗设备领域。该设备主要用于对血液制品进行辐照处理,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等活性成分,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增长,血液照射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全球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血液照射仪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全球血液照射仪主要厂商有BestTheratronics、Hitaci、Gilardoni和Gamma-Service等,全球前四大厂商共占有大约70%的市场份额。目前北美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照射仪市场,占有超过35%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欧洲和日本市场,二者共占有接近40%的份额。

三、全球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血液照射仪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金企信市场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血液照射仪市场规模大约为68.8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126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2%。

血液辐照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癌症、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这些疾病通常需要输血,而血液辐照可以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此外,血液辐照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医疗支出的增加正在推动市场需求。许多地区的监管机构还制定了严格的指导方针,以确保输血安全,推动医院和血库采用血液辐照设备。

血液辐照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与辐照设备和维护相关的高成本。这些费用对于较小的医疗机构和血库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的,限制了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采用。另一个挑战是越来越多的替代血液灭菌和免疫调节方法,这些方法与血液辐照竞争。监管障碍以及对处理辐照设备的大量培训和专业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和操作复杂性,影响了市场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国产化率(认证&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投资价值评估预测、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等全套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累计完成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全套解决方案三方认证服务。

近期,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门最新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号),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继2021年中央财政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之后,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比历年,有关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普遍强调“专、精、特、新”四个方面,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根源,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核心业务,拥有高度的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

细分来说,专业化指的是企业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生产具有专门性、专业性和市场专业性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精细化指的是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生产精良产品;特色化指的是企业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域特点或特殊功能的产品;新颖化指的是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以及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是其显著特征。

目前,我国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从低到高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最新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到,有关补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范围、方向、实施路径有了明确强调,也就是本次所要关注的重点。

一、申报对象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政策显示,补贴对象仅针对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称“小巨人”企业),且未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境外公开发行股票。通过发挥“小巨人”企业自身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对于这些“小巨人”企业这次的补贴政策需要好好把握,机不可失。

二、“三新一强”是政策支持重点,也是专精特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政策的实施为的是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深化上下联动、央地协同,增强政策实效性、培育系统性和服务精准性,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作用,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下称“三新”)、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以下称“一强”),同时支持地方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

“三新”即打造新动能,从人才、组织机构、设备条件等方面,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团队;攻坚新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一强”即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加大产业化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政策的规范化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明确了申报方向,同时这也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通过这些方面能够看清企业创新实质、成果水平、应用价值,更好反应企业所要填报申报表的来龙去脉。虽然政策中也提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的部分,但是通过资金的分配可以看出,奖补资金总额的95%以上将安排企业围绕“三新”、“一强”目标任务使用,不超过奖补资金总额的5%可重点用于对“小巨人”企业培育赋能,所以能拿到补贴的关键还是在于抓好“三新一强”,培育赋能的发展可作为配套补充。

三、扶持企业数量分三批实施

截至2024年2月,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这次补贴将会在1.2万家的基数上,在2024-2026年期间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业,以后年度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

四、奖补资金分批下达,每批金额不固定:

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按照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每家企业合计600万元测算对地方的奖补数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家企业资金的分配并不是一次性下发的,按照文件表述,每批次奖补资金将分两次下达,实施期初下达50%,实施期末根据绩效评价情况下达剩余资金。也就是说,三年600万元、每年200万并不是统一的补贴额度,每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是拿到资金的硬标准,成绩出众的企业也许可以拿到全额,绩效不理想或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拿到0元也不是不可能。

五、申报方案将影响最终奖补资金:

申报方案由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同财务部门一统编制,之后再由工信部审核企业是否符合条件。根据“三新一强”的重点导向阐述企业在几个领域的未来投资计划并分别提出目标,讲明是否具有财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组织可行性以及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等。几项计划的投资总额需超过2000万元,并且计划的填报必须如实、可行,因为如果计划投资总额未达2000万元的企业,将会收回所申报的资金;如果计划投资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但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将拿不到剩余批次的资金。

除此之外,申报企业还需要提供经济效益和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例如主营业务收入、修订标准数量、研发费用总额、权威机构认证情况等,以及主导产品和产业链配套情况,例如主导产品名称、所属产业链、与行业龙头企业配套情况等。

六、保持与省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尤为重要:此次政策通知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省级主管单位将同财政部门一同编写有关各省的工作实施方案,在资金安排中还提到,奖补资金以切块下达到省级财政部门。从这几点可以看出,保持与省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尤为重要。关注自身企业所在省份的出台方案,积极联系所在地上级单位,按条件、程序统一上报是“小巨人”企业的首要任务。

来源:中金企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