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冠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常见且有效的检查手段。它通过微创的方法,将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通常选择手部的桡动脉或腿部的股动脉)送入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冠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常见且有效的检查手段。它通过微创的方法,将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通常选择手部的桡动脉或腿部的股动脉)送入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1、诊断性适应症
不明原因胸痛胸痛症状不典型或难以确诊,尤其无创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不明确时。需鉴别心绞痛与其他疾病(如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异常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新发传导阻滞需排除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从事高危职业(飞行员、消防员等)或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2、治疗指导性适应症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前评估明确冠脉狭窄部位、程度及病变范围,指导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狭窄≥75%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与病情追踪PCI或冠脉搭桥术后复发心绞痛,评估血管通畅性及新发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需紧急手术前的评估。3、其他特殊场景
重大手术前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等术前,需排除冠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年龄>50岁患者)。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胸腹部大手术前,评估是否存在隐匿性冠心病以降低围术期风险。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知情同意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能等基础检查,评估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操作风险及可能并发症(如出血、过敏等)。药物与设备准备停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出血风险。准备碘造影剂、导管、导丝、鞘管等介入器械,并确保X光机等设备正常。2、术中操作
穿刺与导管置入穿刺点选择:通常选取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根部),局部麻醉后穿刺并置入鞘管。导管引导:通过鞘管送入导丝,沿血管将导管推送至主动脉根部,分别进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造影剂注射与影像采集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碘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动态观察血管显影情况,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多角度拍摄影像(如左前斜位、右前斜位),确保全面评估血管病变。3、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与止血撤出导管和鞘管,对穿刺点加压包扎(桡动脉常用止血器,股动脉需卧床制动6-8小时)。观察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213。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水化治疗。1、造影剂类型及发展
离子型造影剂代表药物:泛影葡胺(第一代)。特点:价格低,但渗透压高,易引发过敏、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现已少用。
非离子型造影剂第二代:如优维显(碘普罗胺),渗透压降低,安全性提高,但仍有一定副作用。第三代:碘克沙醇(等渗型),渗透压与血液相近,过敏反应和肾损伤风险显著降低,现为临床首选。2、选择标准及推荐
高危人群优先选择非离子型针对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龄、过敏体质等患者,推荐使用碘克沙醇等非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无需皮试(部分医院仍会常规测试)。特殊情况选择肾功能不全:选用碘克沙醇,并在术后水化治疗(静脉补液或口服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碘过敏史:需谨慎评估,必要时改用不含碘的替代造影剂(如钆剂,但应用较少)。
3、使用注意事项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体重、血管病变复杂程度调整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肾损伤。术后处理术后建议饮用600-800ml水,加速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延长水化时间。过敏预防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降低过敏风险。4、与其他检查的对比
冠脉CT vs 冠脉造影:CT常用碘海醇(非离子型)作为造影剂,剂量较大(80-100ml),但无法术中治疗;造影剂用量更灵活(约100ml),且可直接介入治疗。1、诊断价值: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精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部位、程度及血流动态,尤其对≥50%的狭窄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可鉴别非典型胸痛(如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和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明确复杂病变细节识别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血管畸形(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桥)8。动态观察血流特征,避免冠脉CTA因钙化干扰导致的误判。2、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介入治疗(PCI)的直接依据若狭窄≥75%且药物治疗无效,可立即进行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明确病变范围,帮助选择支架类型、数量和手术策略。外科手术的评估基础心脏瓣膜置换、大血管手术前排除冠状动脉病变,降低围术期风险。冠脉搭桥术(CABG)前定位狭窄血管,规划桥血管路径。3、疗效评估与预后管理
术后复查与并发症监测评估支架或搭桥术后血管通畅性,发现再狭窄或新发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后排查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疾病进展追踪长期随访中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调整用药方案。4、特殊场景应用
高危人群筛查无症状但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或从事高危职业者(飞行员、消防员)。心脏移植术前供体心脏评估。非心脏手术风险评估胸腹部大手术前排查隐匿性冠心病,预防术中缺血事件。5、与其他检查的对比优势
冠脉CTA:适用于筛查或无法耐受有创检查者,但无法动态观察血流或术中治疗。心电图/心脏超声:仅提示间接征象(如心肌缺血、室壁运动异常),无法明确血管病变细节。1、造影剂相关副作用
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恶心等。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肾功能损害造影剂需经肾脏代谢,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即“造影剂肾病”)。术前需评估肾功能,术后建议大量饮水或静脉补液促进排泄。2、穿刺部位并发症
出血与血肿常见于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点,多因止血不当或血管条件差导致。严重血肿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需手术处理。血管异常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或异常血流杂音。3、心血管系统风险
心律失常导管操作可能刺激心脏,引发室颤、心动过缓等,多为一过性,严重者需紧急处理6。血管损伤包括冠状动脉夹层、穿孔、血栓栓塞(斑块或导管操作导致脱落)。发生率极低(<1%),但需介入或外科手术修复。4、其他潜在风险
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