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背后看大国崛起(2)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24 22:38 2

摘要:上一个文章我们说到哪吒2虽然票房总额不及阿凡达,但它却仅用了阿凡达1/3的制作成本获得了不俗的表现,虽然在特效上略逊于阿凡达,但利润率却一倍于阿凡达,以近30倍在全球电影十大票房中碾压式的遥遥领先。

上一个文章我们说到哪吒2虽然票房总额不及阿凡达,但它却仅用了阿凡达1/3的制作成本获得了不俗的表现,虽然在特效上略逊于阿凡达,但利润率却一倍于阿凡达,以近30倍在全球电影十大票房中碾压式的遥遥领先。

为什么哪吒2可以比阿凡达成本少了近1/3呢?

动画电影整个制作过程中最烧钱的部分是动画特效,至少要占到制作成本的一半。

阿凡达当年总制作成本是2.6亿美元,特效花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影片时长178分钟,共10680秒,算下来平均每秒成本在10万左右。其特效由工业光魔、维塔数码、数字领域三家公司一起完成。

这三家公司的名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我提到他们制作的电影名字,大家肯定是如雷贯耳。

工业光魔制作的影片:《星球大战》、《阿凡达》、《终结者》、《侏罗纪公园》、《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

维塔数码制作的影片:《魔戒三部曲》、《金刚》、《X战警》等

数字领域制作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等

可以这么说,其中的任何一家在世界电影特效制作上都可以独当一面,但为了阿凡达,卡梅隆却成功将其他两家公司说服(数字领域是卡梅隆自己的公司),一起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即便如此,阿凡达仍然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才制作完成。

了解完了阿凡达,我们再来看哪吒2。

哪吒2特效成本2.48亿人民币,影片时长144 分钟,共8640秒,平均每秒成本不到3万元,不到阿凡达的1/3,历时5年。

了解了以上信息,我们再来看哪吒2是怎么做到的

特效渲染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哪吒的导演饺子在刚进入动画行业时,用了一台还算不错的高性能家用电脑进行渲染,结果一个10秒钟的镜头硬是渲染了3天才完成。而对那种宏大规模的渲染场景,家用电脑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传统渲染一般都是企业自建服务器集群,硬件成本投入动辄几千万。上面提到的维塔,为了阿凡达就用4000台服务器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这个服务器集群甚至可以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中排进前200。

反观哪吒2,使用了深圳 瑞云渲染 提供的云渲染服务,通过其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架构和智能调度系统,快速完成渲染任务。云渲染服务的背后,则是提供云基础服务的硬件云计算平台,比如阿里云的分布式GPU云计算集群。通过这种云渲染服务,哪吒2不需自己购置服务器、组建集群而付出一大笔开销,按需付费,成本直接下降80%。

特效制作离不开人,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设计师、建模师、特效师等等进行深度参与,特效制作成本与人员支出成本成正比。哪吒2 片尾共列出142个参与制作团队,有4家来自海外,其余138家均来自中国,参与制作人员4000人左右。

哪吒2的人员成本较阿凡达相比之所以低,很大原因是我国的人员工资水平大概为国外的1/3甚至1/5,尤其是哪吒2的主创团队《可可豆》还是在成都的,相比国内一线城市工资水平可能还要再低一些。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坐不住了,哦,原来所谓的低成本,是靠资本压榨底层换来的呀。对这样的论调,我不想争辩。不过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下:如果把国外人员的工资降到原本的1/5,也就是跟我们一样,比如原来他收入是5000美元,现在1000美元,那他在当地还能否活得下去?

我其实想表达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对劳动的普遍定价,都不可能远超过或远低于基本生活水准。他们之所以收入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成本相对高;我们之所以收入低,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好比我同样在中国,在上海一个月基本开销至少要5000块,在东北小县城一个月2000块就基本够用一个道理。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我们可以维持较低的生活成本呢?

因为我们有足够健全的工业门类,有足够先进的制造能力,有足够低廉的电价,有足够庞大的劳动人口,有足够勤劳的人民群众,有足够安全的社会治安,有足够稳定的政治环境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成就了我们可以维持一个足够低的生活成本。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成本还会持续的降低,那时我们各个行业的利润会更高。

我并不是说我对现在的一切都很满意,眼睛里看到的从来不缺问题。但纵观两千年的历史,真正的和平盛世其实没多长时间,我们能够投胎在当下,已属不易。

来源:自由践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