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路小学开展“守护青岛方言”红领巾大讲堂主题活动

360影视 2025-02-24 20:11 2

摘要:为深入贯彻市南区“十个百分百”榜样浸润校园活动精神,厚植少先队员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青岛大学路小学将本土方言保护融入“大思政课”实践,特邀青岛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青岛中文国际网总编辑张旭老师走进校园,学生处丁超主任向张旭老师颁发了校外辅导员聘书,聘请他为学校

为深入贯彻市南区“十个百分百”榜样浸润校园活动精神,厚植少先队员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青岛大学路小学将本土方言保护融入“大思政课”实践,特邀青岛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青岛中文国际网总编辑张旭老师走进校园,学生处丁超主任向张旭老师颁发了校外辅导员聘书,聘请他为学校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随后,张旭老师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带领少先队员们探寻青岛方言的前世今生,唤醒红领巾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使命。

方言起源探秘:百年交融铸就城市乡音

张旭老师从泛黄的《胶澳志》讲起,向队员们描绘了青岛话诞生的历史图景。这座因港而兴的城市,自清末开埠便汇聚五湖四海——齐鲁古汉语的厚重、胶东半岛的质朴、云贵川移民的爽利、江浙商贾的绵软,与德日外来语的异域风情相互碰撞,历经百年交融,最终凝练成“浊上偃下”的独特音调体系。当屏幕上浮现“街里话”“沧口话”“西镇话”的地域差异示意图时,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方言背后蕴藏的城市记忆。

张旭老师特别提到,青岛方言的“混血基因”恰似这座城市的气质:既有“琴屿飘灯”的诗意婉转,又有“劈柴院里”的市井烟火。他通过“前海沿儿”“轱辘马子”“般大般儿”等充满地域特色的词汇,将方言与城市发展脉络紧密相连,让队员们体会到乡音中流淌的历史温度。

方言魅力解码:舌尖上的文化密码

“方言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密码,藏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智慧。”张旭老师带领队员们细品青岛话的五大语言特色,从“新旧词汇更替”到“同义词宝库”,从“中外合璧”到“形象词缀”,将方言的魅力娓娓道来。他对比“釜炱”与“烟囱”、“馉馇”与“饺子”,让队员们触摸到时光在词语中流淌的痕迹;解析“涨颠”“显摆”“翅鳞”等十余种“骄傲”的表达方式,展现方言的鲜活创造力。

那些充满画面感的独创词汇尤其引人入胜。“齁咸”“焦酸”“糊黑”等形容词,让抽象概念瞬间变得活色生香;“蜆着鼻子上脸”“比腚裁褯子”等诙谐俗语,既传递着市井智慧,又彰显了方言的幽默特质。张旭老师还特别讲解了方言中丰富的后缀词,如“洗巴洗巴”“转悠转悠”,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表达,让队员们感受到方言与日常生活的深度交融。

红领巾行动:让乡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面对“12岁以下儿童方言使用率仅0.7%”的调研数据,张旭老师的话语中充满紧迫感:“方言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当孩子们只会说‘厉害’而不知‘离海’,这座城市就失去了最生动的表情。”这番警示激发了少先队员们的责任感,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入“方言守护行动”,决心用行动留住乡音文脉。

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们围绕方言传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创意火花四溅。他们不仅提议成立“红领巾方言社”,用童声录制方言故事,还计划创编《趣味方言画册》,将“舔么”“扎箍”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让方言文化以更直观、更活泼的方式呈现。张旭老师对队员们的这些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一步提议将方言词汇巧妙融入写作中,比如用“焦黄”来描绘秋叶,以“铮绿”形容春芽,让青岛方言在孩子们的笔尖绽放出新的光彩。其中,关于创编《趣味方言画册》的倡议,尤为引人瞩目,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投入这一创意实践,为方言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领巾心声:乡音滋养成长路

少先队员李柏萱:“通过这次活动我触摸到方言里的城市血脉,那些被忽略的‘老话儿’,原来是读懂家乡百年变迁的活化石,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少先队员蔺沫苒:“从‘羞于开口’到‘主动传承’,我意识到每个方言词汇都是祖辈智慧的结晶,守护它就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少先队员陈译博:“当用方言写下‘焦黄的梧桐叶铺满大学路’时,突然明白语言的温度——它不仅传递信息,更承载着城市特有的情感密码。”

少先队员刘承璐:“数据警醒让我懂得传承的紧迫,红领巾不仅是荣耀标志,更是文化接力的火炬手,要用创新方式让古老乡音焕发新生机。”

少先队员郑毓歆:“方言课堂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作为城市小主人的责任。那些流淌在舌尖的音调韵律,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缺失的文化底色。”

乡音里的家国情怀

“一句方言,半部城市史;一声乡音,万里故园情。”活动尾声,张旭老师指着屏幕上“红领巾与方言”的标识深情说道,“保护方言不是守旧,而是让文化的根脉生生不息。当你们将来走遍世界,一句地道的‘恁看看这景致’,就是递给家乡最美的明信片。”

本次思政课将“大主题”转化为“小场景”,让少先队员在乡音乡韵中读懂城市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十个百分百”榜样活动为引领,开展主题研学、文化寻访等活动,引导少先队员用童言童语讲述青岛故事,让融合山海之韵的乡音,成为新时代少年心中最美的中国话。(通讯员:丁超)

本文来自【掌上青岛】,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