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明明是一场生产逻辑重塑的战役,《哪吒2》用票房核弹轰开迪士尼防线的幕后,是中国动画产业正用制造业逻辑暴打资本文化输出。
别被「国漫崛起」的热血口号骗了,热血背后,那是非常冷静的工业化能力。
所以别在讨论哪吒2爆火的时候,只讲票房了,那太浅了。
这明明是一场生产逻辑重塑的战役,《哪吒2》用票房核弹轰开迪士尼防线的幕后,是中国动画产业正用制造业逻辑暴打资本文化输出。
有人可能要问:不就是个动画片么,干嘛这么上格局?
别慌,先看看美国人的「百年文化输出大计」,是怎么变成产业的。
从1937年《白雪公主》开始,迪士尼卖的根本就不是动画片,卖的是美式生活方式体验套餐。
一眼看去全都是光鲜亮丽,米老鼠同款发箍+钢铁侠三件套+《let it go》洗脑循环,这就是打包出口西方文明优越感。
所以美国对外输出软实力的核心就是影视产业,高强度的不断制造出简单易懂、喜闻乐见的影视产品,就能把美国人试图投射的生活模式、意识形态、文化追求,全球到处喷射。
那细看迪士尼,还觉得就几个动画片,几个游乐园,几家度假酒店么?
不是,迪士尼其实拥有战略属性的一整套工业流水线,有资金来源、有人才培养、有制作流程、有IP扩张。
做个小类比,日本的七龙珠、火影忍者、圣斗士在亚太地区很火,但放眼全球就弱了,因为日本依然是用工作室模式在打造IP。
而哪吒2,不光是把票房做到了全球动画电影第一,更重要的是,哪吒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成体系的制造业逻辑产业。
这个越来越成熟的产业,就是全网通缉迪士尼和美国文化输出的「周处除三害」檄文:收你们来了!
哪吒2的灵魂人物是谁?
是导演饺子。
但哪吒2绝对不是饺子的个人秀,实质上,这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指挥的集团军作战。
你没听过王长田的名字,无所谓,我们可以稍微看看他的战绩。
光线传媒是个大集团,旗下有个叫彩条屋影业的动画厂牌。
2015年彩条屋推出了爆火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贡献了9.56亿人民币,斩获了金鸡奖、华表奖、金龙奖,不光是暴打了当时滥竽充数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和《栀子花开》,而且还和重投入大明星的《捉妖记》打的有来有回。
在哪吒2之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内地最卖座的动画片,也一举拉开国漫电影崛起的序幕。
饺子本人就是被彩条屋的CEO给拉进公司的,得到了彩条屋的资金支持,才有了潜心五年制作并且一炮而红的《哪吒1》。
但光线传媒的战绩可不止于这一条线。
2016年的《大鱼海棠》,本来已经因为资金问题搁浅了,是光线传媒注入资金重新启动的。
2020年拿到16亿人民币的《姜子牙》,2023年春节档的《深海》,也是光线传媒的产品。
到这为止,我都是列出一个一个光线传媒出品的动画电影,依然是工作室模式。
精彩的来了。
哪吒2的成功,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这些工作室积累出来的产业链共同做的流水线支撑。
比如,捕妖队和海妖的对撞,就是《姜子牙》联合导演王昕的公司泥丸星完成的。
再比如,申公豹的老爹申正道和哪吒的打斗戏,就是《深海》出品方十月文化负责的。
感受到这种整合威力了么?
从工作室逻辑开始慢慢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再也不是做一个项目就解散,留下来的技术和专业人员都是可复用的。
那如果光是光线传媒自己的团队来帮忙做哪吒2,意义还不大。
我们更进一步看。
哪吒2里面铲除「民间教学」的瀑布场景,做的非常漂亮,是“熊出没”出品方华强方特完成的。
而殷夫人的特效,是《流浪地球》特效团队MoreVFX制作的。
这就是把全国最硬的动画专家都装进同一个项目,是不是更大规模的整合感就出来了。
我做个跨行业的类比,光线传媒就类似于汽车制造的总装商,自己的工厂负责核心技术和核心组件搭建,但又把很多特效场次的「零件」给分包出去,让整个产业都有饭吃。
整个哪吒2一共牵连了上百家公司参与制作,这在全球动画产业都是非常罕见的,就连迪士尼都很难做到。
为什么?
因为这又牵扯了一个完全没有人探索过的领域,大规模制作协同。
怎么切割分包?怎么制定要求?怎么确保交付?怎么统一整合?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组装,而是一次全新的制造产业探索。
现在就只有中国,在尝试走这条路。
这条路走通了以后威力有多大?
哪吒2,我们都说制造周期是五年半。
但这五年半里面,前三年半都是在雕琢剧本、设计角色、确定场景,真正实打实高强度的制作,就两年时间。
别小看实际制作周期的缩短,这意味着中国影视产业真的可以和迪士尼掰手腕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等了很久,才有了《姜子牙》和《哪吒2》,然后又过了很久才有了《哪吒2》。
观众,可以等,但资本不喜欢。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资本,但你不得不承认影视产业就像其他所有产业一样,需要投资。
不让这帮玩儿钱的人精看到短期回报,要求他们有耐心,那是天方夜谭。
而一旦制作节奏快起来,高投入低风险快回报,那中国动画影视产业就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底气,去不断的制造新的优质电影。
以后是多年一部,以后变成一年多部,是不是想想就很刺激。
2006年迪士尼用74亿美元收购课皮克斯,获得了先进的3D动画技术和创意团队。
2009年有用40亿美元完成了对漫威的收购,获得了超级英雄IP资源。
于是我们看到,漫威宇宙一共积累了31部电影,还有十多部处于不同的制作阶段。
这就是制造业流水线的威力,哪怕里面不停的有烂片出现,也无所谓,整个集团化、军团化的作战模式可以扛得住亏损,等得到下一个爆款,这是工作室模式的影视制作很难做到的。
而咱们国家现在就正在构建自己的产业集团军。
孙悟空、哪吒、姜子牙,我们的IP可太多了,而光线传媒在2022年成立了线动画,就是要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现在公布出来的规划是至少在20年的开发周期里面出品20到30部动画电影。
现在产业基础逻辑都已经构建完成。
《哪吒2》制作主体是可可豆(饺子的公司),靠市场表现获取收益和激励;彩条屋对投资金额和比例、制作周期、剧本、形象等掌握发言权;光线传媒的发行能力则在下游支撑票房(比如市场份额最大的在线购票平台猫眼,就是光线传媒控股的公司)。
所以哪吒2的成功,不光是在票房上,更是在给这一宏伟的制造业计划注入了强心针。
我们是最不缺IP的,几千年积累都是优质老库存,缺的只是一套工业化快速产出的产业机制。
封神榜总共365个正神,按年出3部算,也能拍到22世纪,哪吒有独立电影了,妲己是不是也该有,雷震子是不是也可以。
更别说《封神榜》这部小说,仅仅是中国神魔故事中的一个,比如西游记里面的虎力大仙,背后的曲折身世也可以深挖。
有时候我感觉,说中国要有自己的迪士尼,其实都是气短了。
应该说,我们要用自己的影视帝国,暴打迪士尼。
我命由我不由天,坚决不当第二名。
或许再过二十年某天,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里会有这样的奇幻场景,中央城堡的睡美人已被齐天大圣一个筋斗云踹到园区角落当背景板,成群金发碧眼的小游客挥着风火轮玩具,在「陈塘关激流勇进」前排起长队。
东方文明从来都璀璨,现在只是在觉醒。
有中国模式的文娱制造能力加持之后,我们把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包装成爆米花卖给全世界,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各位大佬觉得呢?
来源:曹小灵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