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国产7.0T磁共振落地深圳南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1 09:54 5

摘要: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影像室里,医生正通过屏幕展示0.15毫米级的脑血管成像。“这就像在芝麻表面雕刻出完整的血管网络。”南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邱迎伟解释着全球首台国产7.0T磁共振的颠覆性突破:“传统设备只能看到‘主干道’,现在连毛细血管分支上的‘违章建筑

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影像室里,医生正通过屏幕展示0.15毫米级的脑血管成像。“这就像在芝麻表面雕刻出完整的血管网络。”南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邱迎伟解释着全球首台国产7.0T磁共振的颠覆性突破:“传统设备只能看到‘主干道’,现在连毛细血管分支上的‘违章建筑’(微小病变)都一览无余。”

近日,南山区人民医院成功引进西门子全球首台第四代国产化7.0T核磁共振设备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全球磁共振领域内最高端的临床科研影像检查设备,标志着南山医院在医学影像技术和科研能力上迈入国际领先行列。这台由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自主研发的“重器”,不仅实现关键部件自主可控,更以150微米血管造影精度改写了国际医疗装备竞争格局。

打破技术垄断,磁体实验室走出全球领跑者

在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的生产车间,工程师正在调试新一代磁共振核心部件。作为西门子全球唯一具备完整价值链的磁共振研发基地,深圳团队经过20年技术积累,成功实现从部件生产到7.0T整机研发的突破。基地累计发货9000台设备,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键部件本土化率已达80%。

据悉,7.0T相比3.0T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磁共振的成像极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分辨率与功能成像能力,具有显著的科研与转化潜力。

临床数据印证技术突破:7.0T磁共振可清晰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铁沉积、实现150微米级脑血管造影,并能检测传统设备无法显示的膝关节代谢物。通过单次大约30分钟的头颅扫描,癫痫致痫灶检出率较3.0T设备提升23%,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或创伤性介入诊断。

临床医生变身“科技侦探”,微米级病灶“无处遁形”

在7.0T磁共振控制室,显示屏正实时呈现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部影像。“看这个铁环征和中心静脉征,就像给病灶打了身份证。”南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薛水培一边滑动着三维重建图像一边说:“7.0T不仅看到黑质区铁沉积,连神经纤维束走向都清晰可辨。7.0T可提供海马亚区的超高清显示并可解释皮层内的铁沉积情况,这对AD(阿尔兹海默症)、PD(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

这台设备实现了几个突破:

看得更早:以前CT只能拍‘风景照’,现在7.0T能拍‘4K纪录片’。比如癫痫患者的病灶,过去10个患者可能漏诊2-3个,现在检出率提高23%;

看得更准:就像给病灶装上了GPS导航。患者脑血管上的小鼓包,用3.0T查了三次都没结论,7.0T扫一次就能确认是否为肿瘤;

看得更深:连细胞“吃饭”(能量代谢)的变化都能看清。现在做膝盖检查,能直接看到软骨细胞消耗了多少能量,这对关节炎早期治疗作用很大。

“新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现在做检查也变得很新奇。”一位患者说道。技术的提高,让过去难以观察的微小病变无所遁形。院方数据显示,设备启用后,需二次检查确认的病例显著减少。

“产学研用”创新雨林成型,南山跑出医疗装备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南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精神科、骨关节科、肿瘤内科等临床科室合作,截至3月9日,共扫描56人次。其中头颅46人次,膝关节10人次。头颅MRI平扫+MRA用时约30分钟;头颅MRI平扫+MRA+SWI用时约37分钟;单侧膝关节平扫用时约25分钟。

南山区人民医院将以7.0T核磁共振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在临床诊断和科研创新中的优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将积极推动该设备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诊断、骨关节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为市民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医院还将依托设备强大的科研平台,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区域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前沿技术惠及市民群众。

近年来,西门子医疗在中国持续加大投资,2023年5月宣布追加投资总计超过10亿元,在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西门子医疗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加速全球领先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并不断开拓本土创新。同时,西门子医疗持续推动本土业务模式升级,提升医疗装备在疾病全流程各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逐步完善产业生态,探索、实践多维度医工协同创新模式。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根据规划,西门子医疗在南山新建的10亿元级研发制造基地,将加速推进全产品线本土化。随着7.0T临床应用国际论坛的筹备,中国高端医疗装备正从“跟跑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