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企大领导们不再自己动手写材料,这事就麻烦了!

摘要:一是学术型干部增多。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体制内的干部们大多都具备了基本写作能力。

不知你是否发现:当今社会,笔杆子好像不怎么吃香了。

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学术型干部增多。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体制内的干部们大多都具备了基本写作能力。

二是后来者居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入职后稍加锻炼,都能够胜任一些日常的材料撰写工作。

三是新媒体技术冲击。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和科技化,也让传统的笔杆子角色逐渐淡化,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文字宣传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好的材料是一个人认知水平、理论能力和实践经验三者的综合体现。

文字秘书工作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

他们笔下流淌的是领导的思路,体现的是领导的意志,表达的是领导的心情。

当领导们越来越依赖这些文字秘书,甚至不再自己撰写材料时,问题就来了。

因为当领导不再亲自撰写材料,他们就不再深入思考工作本身,脱离实际越来越远。

而秘书们,由于他们很难接触到一线群众,对基层实际了解有限,所以他们写出的材料往往缺乏实际内容,只是一些空洞无物的“正确的废话”。

现在的材料,越来越多的都是“高瞻远瞩”、“华丽出彩”,就是不知道再说啥、有啥用,没有具体内容。

有一次开大会,领导读稿子,可能觉得有些提法是有问题的,和自己的想法相左,于是特地停下来强调: 这是他们写的,不是我自己说的。

当然,有人会说,材料本身就是形式主义,与其浪费时间在上面,不如让领导干部多做点实事。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实际上却不然。

材料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材料。

如果领导能够亲自撰写材料,那么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工作,更系统地规划未来。

而如果领导只是依赖秘书,那么这些材料就可能成为形式主义的产物,无法真正指导实际工作。

更重要的是,领导亲自撰写材料,还能够推动净化工作生态。

当领导必须自己写材料时,他们就会更加审慎地选择哪些材料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取消的。

这样一来,那些“屎上雕花”、“尿里浣纱”的材料就会被淘汰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如果会议材料让领导自己写,那么会议时间可以压缩一半,如果活动方案让领导自己做,那么形式主义层层加码问题可以少一大半。

因此,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顽疾,突破口不如就从领导亲自撰写材料做起。

这并不是要求领导必须写出多么优美的文字,而是要求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工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来源:婉儿在北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