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同一种病,为何换家医院看还要重新做检查?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什么这么难?为了解决这一很多患者心中的疑问,2024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看同一种病,为何换家医院看还要重新做检查?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什么这么难?为了解决这一很多患者心中的疑问,2024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给予了明确的政策保障。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在这一改革举措得到稳步推进,并且取得初步成效的地方的具体做法和所思所想系列稿件,供业界参考。同时,也向广大读者征集更多新闻报道线索,为业界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广州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
1.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反映病人当前实际病情的;
2.因时效问题,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
3.检验检查结果与疾病发展关联程度高、变化幅度大的项目;
4.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
5.患者或其亲属要求做进一步检验检查的;
6.重新复查检验检查项目对治疗措施选择意义重大的(如手术等重大医疗措施前);
7.因疾病转归需连续对比观察的;
8.急诊、急救等抢救生命的紧急状态下的;
9.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所需的;
10.其他符合诊疗需要的不可预测情形。
上述情况,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须向病人说明,并将复查依据在病历中予以记载。
为了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广东省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用创新技术克服推进阻力,用创新思维筑牢质量根基,构建出具有全串联、信息安全、覆盖基层、跨地市、省市系统通用、精准督促、资金支持等特点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体系。
截至2024年10月,广州市医疗机构通过互认平台累计实现互认约438.31万次,全市共有300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互认平台,255项检查项目和1181项检验项目可进行互认。2023年,广州市互认次数达128.45万次。广州市如何解决互认难题?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在广州市进行了深入采访。
建好“地基”,搭好“顺风车”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指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可以相互认可。然而,要实现互认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互认工作需要先从哪些方面下手?对此,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负责同志表示,推进互认工作首先要完善信息化建设,搭建可靠的互认平台。由于广州市的省属、部属医疗机构数量多、类别杂,信息互通难度大,所以广州市提前部署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从2010年起开始统筹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17年,包含省部属医院在内的全部三甲医院、卫生健康系统的二级医院、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在内的305家医疗机构已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这为建设互认平台建造了扎实的“地基”。
“2018年,我们就在全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互认平台。虽然平台建设得很快,但是推广却成了问题。”记者在广州市卫生健康技术鉴定和人才评价中心中遇到的一位工程师对平台搭建之初时遇到的困难依旧记忆犹新。辛苦建好的平台为何在推广时却四处“碰壁”?医政处负责同志表示,虽然广州市信息化建设较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破除信息壁垒带来的阻力,但是由于医疗机构本身要考虑创收,昂贵的医疗仪器买回来需要进行效益评价,推行互认会降低医院的检查检验次数,从而影响医院收入等客观现实的问题,以及医保支付方式和支撑政策不到位、互认的质量和责任保障不全面、医患之间对于互认的理解存有差异等诸多因素,部分医院对推进互认工作多有顾忌。推进互认工作需要多部门进一步协调推进。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先将部分市属医院作为固定试点,然后遴选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医院“连点成线”,逐渐向其他医院延伸。最后,抓住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的需求,通过互认工作为居民健康管理赋能,从而搭上医联体建设的“顺风车”。经过不断探索,互认工作在广州市逐渐打开局面。
2020年,在广州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广州市医保局印发《广州地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方案》,明确了互认的原则、规则、项目和范围,标志着广州市互认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信息统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的政策下发后我们及时对互认平台进行升级,为了减轻医院负担,我们秉持“平台改,医院不改”的原则,在平台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广州市医保码升级为国家医保码,为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数字化互通、互认奠定基础。此外,经济支持也不容忽视。广州市通过对互认工作开展好的医院在医保报销上进行加成,以及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抽出专项资金助力推广互认工作等举措,用经济杠杆撬动医院推进互认工作的积极性。
实现“关口前置”,解决“疑难杂症”
检查检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施互认的基础。《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要坚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营造适宜制度环境为重点,以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便利患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监测反馈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有序推进互认工作。
当前,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医疗机构间的硬件设施水平、人员能力素质等要素存在差距,使得各个医院的检查检验水平不尽相同,诊断患者病情的水平参差不齐,这都会严重影响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很多医疗机构面临由于医疗机构等级和救治水平不同,对其他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不想认、不敢认的问题。
如何保障质量是一道不容回避的难题。医政处负责同志坦言,质量控制是互认工作的难点,互认平台接入众多医疗机构,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提升医疗机构质量控制水平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见效慢而且花费大。“推进互认工作就像写文章一样,需要层层递进,哪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体进度。但是如果把结果前置,确定医疗机构为第一责任人,将互认结果和医疗机构考核指标挂钩,用结果倒逼医疗机构强化质量控制,则会让医疗机构自发地严格把控检查检验结果质量,从而解决质量控制难点。”
医政处负责同志介绍,广州市在推进互认工作初期就把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置,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所提出的相关要求,邀请相关专家制定互认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只能将符合“ISO15189”标准的数据上传到互认平台。同时,依托技术手段升级平台,对数据的质量标准和格式等因素进行规范统一,从而推动各个医疗机构上传数据标准化、格式化。将互认工作开展情况与医保结算和医疗机构总体表现相挂钩,提升医疗机构推进互认的内在动力。每月通报全市医疗机构互认开展情况,让医疗机构之间横向有对比。开展经验分享会,邀请互认工作开展较好的医疗机构介绍做法,为推进互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然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医疗质量监管人员在对医疗机构的督导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对互认工作理解有偏差、对互认流程不够熟悉等问题。部分医生存在因患者病情变化需要重新检查,但是使用互认平台后又不得不认,出现问题谁担责的顾虑。以结果为导向倒逼医疗机构提升质量控制只是手段,如果不能了解医疗机构的实际困难,帮助医疗机构解决互认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医疗机构难免会对互认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
如何解决这些“疑难杂症”,为推进互认扫清障碍?医政处负责同志介绍,一方面要灵活使用行政手段,约见互认工作待提高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帮助他们理顺互认流程,加深对互认的政策理解。明确互认只是参考,并不能替医生做决策的原则。举例来说,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时,互认平台会自动提醒接诊医生有可互认项目供调阅查看,避免医生让患者做重复检查。但如果出现“因病情变化,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等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明确的10种情况,可以不进行互认,具体由医生做出最终判断。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完善责任认定方法,解决医生互认的后顾之忧,互认平台在2021年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互认信息上链存证。据前述的那位工程师介绍,该技术可对平台内的检查检验数据和互认记录进行全流程追溯,其独特的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特性可保障互认数据各个节点的数据安全,互认报告、互认过程和互认结果全过程实现上链存证,一旦发生因互认产生的医疗纠纷,可通过互认平台进行精准溯源,为监管部门判定责任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进而厘清不同医疗机构间互认的权责关系,并在技术上保障健康数据隐私不被泄露。
加快患者周转,提升服务效率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诊疗效率,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2024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把“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列为卫生健康领域十件民生实事之首。推进互认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为患者就医带去便利,但是这份便利并不仅仅局限在让患者少跑路和节约钱上面,挖掘互认所带来的深层次效益有助于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互认工作,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推进互认后,患者在医疗机构无需进行重复检查,可以大幅缩短就医时间。患者在门诊的时间缩短了将更有利于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周转,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收治更多患者,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医政处负责同志表示,推进互认工作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但是从长远计划,互认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释放医疗压力,收治更多匹配医疗机构救治水平的患者,助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此外,医政处负责同志还表示,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医疗中心,市内的大医院有很大比例的外地患者。为了给外地患者提供更多便利,广州市主动与深圳市、佛山市等地进行对接,促进互认工作以点带面向外辐射,服务更多患者。“广东省目前复用了广州市的信息平台,理论上只要其他地市接入进系统中,就能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将互认带来的便利延伸到各个地市。”
“下一步,我们将会努力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合作力度,持续提升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大对互认工作进行的宣传力度。也许医生多说一句话,让患者知道有互认这项工作后,患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会更强,更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医政处负责同志对记者说。
文:本刊记者 吴风港 杨金伟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3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