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自驾车,满怀向往之情,走进了这座古城,一睹它那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领略了它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的自然之美,非物质文化之美,泉水文化之美,儒商文化之美以及清照文化之美,是别具风格的,是独特的。令我们振撼,感叹不已
图/文/张昭琏
2023年国庆节期间,明水古城(章丘区明水泉水旅游度假区)已建成,试营业开城纳客。
我们自驾车,满怀向往之情,走进了这座古城,一睹它那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景,领略了它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的自然之美,非物质文化之美,泉水文化之美,儒商文化之美以及清照文化之美,是别具风格的,是独特的。令我们振撼,感叹不已,留连忘返。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明水古城,位于济南东部的章丘区,从市里往东仅半小时的车程。它的核心景区面积2400余亩,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它以“资源为基础,视内容为关键,链结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历经六年的精心策划与打造,已成为济南东部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成为济南天下泉城的一个新地标。它为章丘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谱写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齐鲁大地上熠熠生辉。
明水古城的历史悠久,它上溯到两汉景帝时期。在今明水东就设置土鼓县,唐贞观年间设两泉镇。五代后周设镇遇使(军事派驻机构)金代,已成为章丘四大名镇之一。曾在城东马棚山下置明水驿,以利交通与军事。至明代已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镇。清代为防御捻军,建成防御城墙,至今仍遗存南门至西门之间的一段高4米的残墙。民国属章丘县第七区,至1958年县政府由章丘绣惠进驻明水。古城规模进一步扩大,明水山水形胜,人杰地灵,是一处人间宝地。
章丘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交接处,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盛。由130处古文化遗址组成的章丘古文化小区,证实了早在距今9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已有先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发源于4000年前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主要特征的龙山文化因发现地章丘龙山而命名,并且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相继发掘的城子崖遗址、西河文化遗址和小荆山文化遗址、洛庄汉墓遗址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形成了西河类型、晚期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文化、西周文化系列。此后,文化发展连锦不绝,从未间断,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的中心。清晰地呈现着中华文化的进程,收录于《诗经·小雅》中的谭国史诗是传唱在章丘最古老的诗篇,而且是“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历史见证。这片灵山秀水孕育了历代英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才女李清照、东方商人孟洛川的故乡,他们的名字光艳史册,他们的传统故事传诵至今。
非遗文化璀璨多姿
章丘物华天宝,千年积淀的民间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种类众多,而且独具魅力。龙山黑陶、章丘点银壶、剪纸、面塑、小磨香油、铁器锻打以及章丘梆子戏等非遗项目琳琅满目,绚丽多姿,为我们带来了精采的视觉盛宴。
这些独具特色的非遗不只是尘封在民间的记忆,而且是连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明水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域,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展示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成为古城独特的文化名片。
走进古城,高高的城门内,映入眼帘的是青砖黛瓦的建筑,纵横交错繁华的商铺客栈,小桥流水人家,桥下碧波中的摇橹的小舟。非遗文化项目以全新的面貌活跃在古城的各个角落。昔日遗存在老一辈人手中的技艺,如今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游人眼前,成为人们倍加喜欢的打卡点。染房内尚存完好的染印镂空雕花板用具,室外飘动着晾晒的花色各异的染布;德功黑陶店更是一个亮丽的打卡点,形状各异的黑陶产品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龙山的黑陶以“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声如馨”为特征,名誉全国。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外宾朋对龙山黑陶称赞有加,更值得提及的是,早在8000-10000年,千姿百态的陶器就已经出现在章丘的大地上。城子崖出土的4000年前龙山文化陶器,不仅制作、造型精美,而且有宏伟的气势。实用、美观、宏伟,是城子崖龙山文化陶器的突出特征。这说明当时就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艺术素养高人一筹的制陶工匠,同时也反映出城子崖龙山城具有超过一般的综合工艺基础。黑陶及其制作技艺能够传承至今并展现到古城中实属难得可贵。德功黑陶铺引入了陶艺体验。游客在工艺拉坯、印还、彩绘、压光雕刻、陶艺装饰等工艺流程中能够深刻体会非遗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漫步古城,我们看到,社会团体、教育机构组织,在这里开展研学、考察及沉浸式的体验等各种活动,在非遗店铺、摊位前人头攒动,游客惊叹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感受他们的匠心独运。冶坊、布坊、酒坊、豆腐坊这些见证章丘历史沧桑的元素融入古城,融入现代人民生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千年文脉连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激活非遗“一池春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活化。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旅游,非遗+智能创造……系列,明水古城已取得了传承、保护、转化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东方巨擘 儒商传奇
孟家大院是明水古城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其主人就是中国瑞蚨祥商号创始人、掌舵人孟洛川。章丘刁镇旧军村是孟洛川的故里。是儒商孟氏家族祥字号商业的发源地。孟家在旧军村是名扬海右、声誉齐鲁的名门望族。孟氏祖上屡获皇恩犒赏,封官加爵,享有无限荣光。孟洛川,原名孟继笙,字洛川。幼年丧父,赖母养育成人。他精明睿智,讷于言而敏于行,少年时就显露其理财的才能。18岁便代伯父管理各地祥字号。他慧眼独具,任用贤才,锐意开拓,大力发展瑞蚨祥。在全国各地开设布匹、绸缎店。据孟民家族谱记载,瑞蚨祥开设于清同治元年(1862)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孟家的商号在解放前已扩大到38家之多。这些商号每年盈利白银达300万两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资本家。故当时流传这样的谚语“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抵不过旧军孟洛川”,孟家有了钱,便在家乡大兴土木,扩建家园。孟家在村里南北大街上的住宅就有十几处。每处一宅六院,其中有平房、楼房,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孟氏还建有花园、孟氏祠堂和孟家莹地(周围设有砖砌花墙,当地老百姓俗称“花墙子林”)莹地内松柏合抱,所立石碑、石马、石人雕刻精美,有很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可惜的是昔日孟氏家宅大多今已不存,花园也仅留残迹。孟洛川呕心沥血、驰骋商场70余年,勇于开拓,精心经营,创立了瑞蚨祥的奇绩。然尔,1927年之后,祥字号江河日下,1939年9月7日孟洛川在国忧家愁中病逝天津,时年88岁。孟洛川一代的辉煌已成过去。但可喜的是今日在明水古城内又复建了孟氏大院,重现了孟氏宅院的昔日的风彩。孟氏大院主要有孟氏祠堂、孟洛川宅院、长子、次子房,戏楼、书院、冬院、夏院、私塾等建筑,大小院相套相依,高低房错落有致,设计十分精美,工艺十分精巧,展现了清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大院内曲廊环绕,泉湖轩榭泉涌,环境幽静,游客可以在这里赏泉拍照,还可在戏楼品茶休息,观看精采的戏曲表演,感受章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孟家大院见证了孟氏家族的商业繁荣,也彰显儒商文化的魅力。
百脉之泉 天下奇观
“无限风光说不尽,潇洒章丘似画图”。章丘自古就以山明水秀闻名齐鲁”,而百脉泉水就是这美如图画中最亮丽的一景。元代于钦在《齐乘·水》中就有“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记载。北魏《水经注》记载:“百脉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脉具出,故谓之百脉泉。金《名泉碑》列为济南72泉之一,明代起,即列入著名的章丘八景之中。它与趵突泉齐名,享有小泉城之誉。2005年百脉泉公园被联合国授予“优秀生态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百脉泉公园与明水古城连为一体,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灵秀与活力。游客在城中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可以观泉赏景,尽享古城的自然之美。这里是泉的天堂,水的世界。百脉泉位于龙泉寺院内,站在泉畔,可见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绿藻似绣,锦鱼戏游,奇妙无比。难怪有诗赞曰“空明近地脉,活泼见无机”。泉池北壁为梵王大殿,明堂丹柱,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泉池北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嵌多方诗词、楹联、禅语、著名戏剧家李开先曾写《游百脉泉》一诗,赞曰:“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玉寂无声,。颗颗如珠碎,纭纭比镜平,不可容小艇,但可濯长缨”。2004年国庆节,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此观赏了美轮美奂的百脉泉,并欣然命笔“天下奇观”。
百脉泉泉群是章丘最大的一个泉群,是诸泉之冠。它由18处名泉和众多的无名泉组成,其中百脉泉、东麻泉、西麻湾、墨泉、梅花泉、净明泉被列为新72名泉。龙泉寺西南方的墨泉,因泉口幽深水色如墨而得名,其泉虽小,但喷涌量最大,而且声如沉雷隆隆,颇有气势,西与百脉泉相邻的东麻湾,早在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均有记录。东麻湾泉眼多,而且年喷涌量大,是章丘母亲河——绣江河之源头。这泉水浇灌着周边的稻田、荷塘和菜园,哺出的香米、大葱驰名中外。1958年,东麻湾辟为“明水湖”,在这里,即可赏泉,又可碧波荡舟。登上湖北岸的“汇泉阁”可俯瞰古城全景。位于清照园内的梅花泉,其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趵突泉的三倍。五股泉头的喷涌各显其形,泉水五峰直上,如怒放的梅花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古城内众多的泉如一颗颗的明珠镶嵌各处,络绎不绝的游人驻足泉畔、观赏拍照,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清照才女 蜚声文坛
来到章丘,有一种感悟是人文。这里人才辈出,随处都充溢着先贤文采风流。宋代才女李清照就是独领词坛婉约派之一面旗帜,一代词宗。
李清照(1084—1156)号易安居士,出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一位很才学的著名文学家,她的母亲王氏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也有很好的文学素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对李清照的成才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有影响的女词人。被郭沫若称为“一代词宗。她的词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婉约、清新、秀丽、感情真挚的显著特点,后人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在创作上不仅有很深的造诣,在词的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她一生的文学创作十分丰富。而文学成就不独在词的方面,而且在诗、赋、散文也有较高的成就。李清照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她擅长绘画,通晓金石,据说还精通音乐,据文献记载,明朝有人藏有她画的《琵琶行图》和《墨竹图》,但可惜她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李清照一生十分坎坷,几多飘零。但她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身心遭受严重打击摧残的逆境中,慷慨地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炽热情感和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李清照故居位于古城西北部的清照园内。大门面南,东侧竖有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撰写的《廉先生序》碑,成为李清照籍贯为章丘的实证。西侧立着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的“一代词宗”碑。步内园内,首先看到的是玲珑剔透、造型别致的水檞。匾额题“龙泉漱玉”,是取园内龙泉与漱玉泉二泉合一之意。两旁楹联为“水通南园三千里,气压江南十四州”,句出“李清照七绝”《题八咏楼》,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书写。水榭正中立有李清照塑像。园内设置了两个展室,第一个展室是“漱玉堂,以《漱玉集》中“漱玉”二字而得名,是李清照故居的主要展室。陈列着李清照的年谱和李清照各种版本的著作,以及关于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三面墙上有18幅描写李清照一生的写意画,生动的展现了李清照从公元1084年出生到公无1156年仙逝江南的漂泊辗转一生的历程。第二展室“燕寝凝香”是李清照起居之所。《燕寝凝香》出自李清照《感怀》一诗“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室内东侧是伉俪斗茶塑像,西侧是李清照夫妇卧室。东西墙上分别挂着《载书南渡》和《思念》两幅油画,园内的碑廊内满是李清照各时期的代表作。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她的卓著的文学成就,对发展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尤其她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和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怀,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心存尊敬和怀念。的确,这位享有盛名的中国卓有成就的女词人、文学家是值得尊敬和纪念。
在这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你会感受到泉之灵动,诗意盎然,酒香四溢,乐韵悠长,古城风韵。
明水古城,时尚与纯朴共存,繁荣与宁静同在,古老与现代完美传承。这里不仅是旅行者的观光圣地,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天堂。
漫步古城,犹如阅读一部烟波浩翰的史书;犹如欣赏一幅悠长的自然人文画卷;犹如聆听一曲扣人心弦的赞歌。
来源:爱心暖暖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