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隆基为讨爱妃一笑,所做的或荒唐或轰动的举措,坊间有着太多的版本,而杨玉环第一次侍寝创下记录,让李隆基彻底沦陷,情愿被“剃头”。
杨玉环乃李隆基挚爱的妃子,其短暂的一生中也流传着不少佳话,以及惹人议论的小是非。
李隆基为讨爱妃一笑,所做的或荒唐或轰动的举措,坊间有着太多的版本,而杨玉环第一次侍寝创下记录,让李隆基彻底沦陷,情愿被“剃头”。
这背后,究竟是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美貌令人乱神,李隆基夺李琩所爱
在成为李隆基的爱妃之前,杨玉环便已经是皇子李琩之妻。因有着令人着迷的美貌,和出众才气,杨玉环在因缘际会之下,被李琩相中,成为了寿王妃。
在与自己夫君渡过了甜蜜的婚姻初期后,杨玉环因腹中久久没有喜讯,最终被李琩冷落。
眼看着李琩和其他妻儿其乐融融,杨玉环心中也甚至落寞。
这样一位这样貌美的妃子,皇帝李隆基自然也是对杨玉环有着深刻的印象。
传言某日晚上,李隆基梦中惊醒后,谱下一曲《霓裳羽衣舞曲》,并打算翌日就找到伶人们表演。
至于领舞的人选,李隆基思量许久,脑海中都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身影。这时,他突然想起在千秋节有一面之缘的寿王妃,杨玉环。
杨玉环当时作为寿王妃,跟伶人们一起表演歌舞,自然会让外人有闲言,身份也不合适。
这个顾虑也被李隆基身边的心腹,高力士所看透,聪明的他马上献计。
每年十月,李隆基都会带上亲信家属到温泉宫度过严寒,届时,宣召寿王妃入宫也便理所当然。
入宫后,寿王妃如何献舞,自然也不为人所知。
李隆基认为这个计划可行,便答应了。
到了十月,李琩和杨玉环随同李隆基进入温泉宫。
不久,高力士便进入到李琩和杨玉环住处,表达了邀请杨玉环到皇帝前表演歌舞的想法,称道,由于自己忘了召伶人入宫,恰好王妃又能个善舞,因此便希望杨玉环能帮忙解围。
给自己父皇献舞,也是理应之事,李琩没有考虑便答应了高力士。
即便高力士后面要求他,为了保护寿王妃名誉,这事不能声张,李琩也应允了。
杨玉环被告知要给李隆基献舞,自然精心准备一番,便迅速赶到了李隆基准备鉴赏歌舞的地方。
本来就有着白皙肌肤和如花美貌的杨玉环,在经过悉心打扮之后,更显得美艳动人。
来到李隆基规定的地方,杨玉环不免感到闷热,脸上泛起红晕的她更加迷人,李隆基见状,心中不免已泛起涟漪。
眼前这个寿王妃,已经不是当初稚嫩青涩的模样,而是散发着成熟的美丽,风情万种,格外迷人。
李隆基本不想惊动,可看到眼前的美人被热气熏的冒出来汗珠,便轻声提议可脱下披帛,不料却让有点失措,并马上叩拜。
李隆基将其扶起,手和眼睛却久久不能从杨玉环身上离开,无论是容貌还是肌肤,他早已深陷其中,无法忘怀。
缓过来后,李隆基说道:“不知玉环可否为朕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编一支舞?”
杨玉环稍有迟疑,说到:“陛下的仙曲若只有臣妾一人独舞,恐怕无法将其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隆基表示无妨,并告知明日伶人乐师会相继到达,届时再完整演绎也不迟,如今,杨玉环可先依照自己的理解,将此曲进行呈现。
杨玉环便应允,李隆基开始演奏,琴声一起,便点头示意杨玉环可开始随兴起舞。
只见她摆动起丰腴美丽的身体,口中吟唱着:“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此等动人的画面,李隆基早已陶醉不已,
两人奏乐起舞了好一会,李隆基停下音乐,舞动过后的杨玉环出了一身汗,显得娇羞迷人,
李隆基没忍住,轻轻抬手为其擦汗。
没想到这一触碰,确实带来了后续的缠绵,为杨玉环和李隆基日后的情愫种下了种子。
深陷情网,甘被“剃头”
两人的肢体接触,有了一次便有了无数次。
以后的数日,李隆基召见杨玉环的次数日渐增多,每次两人都在歌舞中更进一步接触对方的身体,离别时,甚至对对方产生了不舍的情绪。
虽然杨玉环与李琩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可名义上的夫妻关系也阻碍着李隆基和其更进一步的发展。
为此,李隆基再次施计,以几年太后忌辰为由,将杨玉环送入寺庙中,以“出家”之名,与李琩结束夫妻关系,以便日后能够名正言顺为李隆基入宫。
李琩得知自己的妻子被召为女道士,心中多有不解。
而后,高力士坦言寿王妃日后再也不会回到他身边了,甚至提起随乐起舞的杨玉环,让皇帝想起心爱的昭成皇后,李琩这才得知真实情况。
无论是作为君臣还是儿子,李琩并无权力阻拦此事。只能一声叹息,接受了这个事实。
想当年,杨玉环与自己情投意合,是一对众人眼中的郎才女貌。
如今,两人却成了辈分不对等的人,除了感到不可思议,也为自己当年对杨玉环的日渐冷落,感到羞愧悔恨。
另一头,杨玉环自是早就因为李琩的冷漠而心凉,心中对他的感情也消逝,反而是与李隆基频繁的对歌起舞,让她对这位魅力非凡的君皇产生了爱慕。
因此,她也畅快答应了“出家”,并开始与李隆基热烈相爱。
两人在骊山渡过了甜蜜的时光。据闻杨玉环与李隆基足足缠绵了二十六天,杨玉环更是第一次伺寝就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记录,让李隆基甘愿为她“剃头”。
很快,李隆基便信守承诺,迎娶杨玉环入宫,世间流传的各种杨贵妃的故事,便也拉开了序幕。
李隆基在位期间,大唐繁荣强盛,美艳的杨贵妃也宛如大唐的代表,动人、丰富、艳丽。
渐渐地,她从皇帝身边的爱妃,成为了大唐的象征,荣誉的载体。
不少百姓都想要一睹杨贵妃真颜,并把她当做传奇的角色,为她添上几分神秘色彩。
当然,在众多关于杨玉环的故事中,既有表现她美丽温和的,也有对她表达不满的。
诗人李白正是其中一位对杨贵妃质疑的人物,他曾经接着诗性,暗暗表示了对这位贵妃的嘲讽。
借诗抒发,褒贬难辨
李白跟杨玉环的关系,始于诗歌, 也终于诗歌。
当年杨玉环受玉真公主的托付,向李隆基举荐诗人李白,无奈李隆基不感兴趣。
无奈之下,杨玉环便直接念出李白的诗句,试图引起李隆基的注意。
知道李隆基观赏过庐山壮阔的瀑布,杨玉环便念了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此有感染力的词句,令李隆基赞叹不已,便终于答应会见李白。
可惜,当时的李白在外回到家中才接到圣旨,此事李隆基早已将自己要见李白的事情给忘了,无奈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
转眼又到了十月份,当杨玉环与李隆基再次决定到骊山温泉宫度假时,杨玉环再次提议召见李白,为他们的闲暇时光,作诗赋词,增添乐趣。
于是,李隆基便又再次下圣旨,召见李白。
然而,这一次又再次错过了当面献诗的好机会。
在和杨玉环赏花的李隆基,因沉迷于乐曲《凌波曲》,全然忘了自己已召见李白的事情。但李白这一次,决定直接上呈自己的诗作给李隆基。
杨玉环收到李白的诗之后,边念给了李隆基听:“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隆基听后,认为这还不如自己刚才听的《凌波曲》,杨玉环不放弃,既然她已经答应了玉真公主的要求,便要将此事落实到底。
一番撒娇劝说之后,李隆基果然受不住美人的需求。接受了这首诗,甚至还给李白一翰林学士的职位,以让杨玉环开心。
完成了玉真公主交代的事情,杨玉环自然也感到舒心。
后来,李白的诗作也确实大放异彩,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
另一方面,他的孤高和酗酒恶习也惹来了不少麻烦,这其中,就包括得罪了皇帝身边的红人——高力士。
愈发目中无人的李白,甚至在一次召见中,以醉酒的姿态面圣胡言乱语,扰乱了正在赏花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兴致。
本来李隆基难得主动要叫李白过来作诗助兴,为赏花活动增添雅兴。
没想到李白醉醺醺地够来,且衣衫不整,邋里邋遢,实在难堪。
众人努力为其醒酒之后,李白才意识到自己正在圣上面前出丑,即刻下跪求饶。
李隆基恰好也心情不错,便原谅了李白的无礼,并命其马上为今天的赏花活动赋诗一首。
拥有了将功赎罪的机会,李白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迅速完成了一首《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并交给李隆基。
李隆基看后,对李白欣赏有加,便更加不在意李白刚才的冒失,随后,他又命令李白作新词,为今日的花和他最爱的妃子助兴,李白大笔一挥,作下三首《清平调》。
乐人李龟年亦为此加上了曲调,演唱了一番,这让李隆基拍手称好,也更加认可了李白的才华。
而李白的诗歌,也从这时候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被誉为诗仙。
这几首《清平调》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诗作,但是,不同的人却解读出了这首诗的不同含义,尤其这几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不少有才学的人认为,这看似在赞美,却在隐喻杨贵妃的美色令昏庸的君主日渐无心政事,最终害国害民。
不过,杨贵妃当时正得宠,因此无人敢大肆传播这首词的隐藏寓意,以免遭受惩戒。
一直跟李白不对付的高力士,得知了这个民间传言之后,便向杨贵妃打了小报告。
得知坊间流传着对自己不利的谣言,杨玉环自是内心感到愤慨,并逐渐不再向李隆基提起李白。
无人提携之后,李白也不再被重视,更加沉迷于喝酒消愁,成为了一颗陨落的明星。
虽说自古美人多争议,但如果没有杨玉环的举荐,李白也难以谋得这官职,更不会有机会将自己的诗作传播于民间。
这放在今日,怕也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至于杨玉环,有人说,她是一个无辜的女人,因为美色被相中,君主的昏庸无能以及国家的兴衰都不应该算在她的头上。
为了美色昏了头脑,抢夺自己儿媳妇的是李隆基,日日夜夜不问朝政,与美人共度良宵的也是李隆基,自始至终,杨玉环并无过错。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女性在历史上更多都是作为男性的陪衬,没有权力没有财力,何来的能耐让皇帝放弃自己的职责,并祸害国家和百姓呢?认为杨玉环耽误朝政,确实显得像是无稽之谈。
另一方面,很多纷争确实也是因杨玉环而起,甚至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多少跟她也有关系。
当一个美人被推上一个代表了国家的位置,她便不再是自由身,而是权势的象征。她在,国家在,她亡,国家亡。
这种被赋予的意义,对杨玉环来说也是一个枷锁,锁住了她的自由,逼迫她活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虚空的皇室。
因此,李隆基可以不惜一切得到他,李白也可以随口作诗讽刺她,国家危难之际,她也成为了傀儡,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或许,没有成为寿王妃的杨玉环是可拥有快乐自由的一生的,可惜美貌令她别无选择。
因此,与其说美人误国,不如说身为男性的君王无法遏制自己的贪念和欲望,沉迷酒色,才是国家从兴转衰,并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吧。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