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文采上不可同日而语吧,但其中传达的生存智慧,却大同小异。不知不觉间,参玉也蹉跎到了不惑之年,终于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比之东坡先生这首《洗儿诗》,我更熟悉的,却是自幼就听父母挂在嘴边上的那句“憨儿不败家”。
尽管文采上不可同日而语吧,但其中传达的生存智慧,却大同小异。不知不觉间,参玉也蹉跎到了不惑之年,终于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而每每见到那些自作聪明,谋取了一些眼前利益,并且为之沾沾自喜的人。我就不免生出一种集合了怜悯、鄙夷、同情,又不屑的复杂心情来。
与之极其的相似,今天大多数的爱玉之人,往往更推崇色彩鲜艳绚烂,题材标新立异,雕工极尽精巧的玉器。对此,就连许多以资深人士自居的主播们,也都不惜溢美之词。还大言不惭的夸赞其具有传承价值。
殊不知俏色巧雕的器物虽难能可贵,却从底层的逻辑上,就已违背了“巧诈不如拙诚”的古训。细致入微,甚或已经到了密不透风地步的雕工,的确令人敬佩。
但这种毫无节制的机巧工艺,却分明与大道至简,无绺不雕工的造型原理相冲突。好多人还会叹服于险绝伶俐的镂空雕刻,却忽略了,过度穿凿得千疮百孔,早就破坏了和田玉的耐久与安全性,这又谈何流传后世呢?
少数初学者还可能会偏执于玉器造形的逼真,笔者也不只听一位同好夸赞过,“这观音雕得多像啊?简直就跟真人一样。”谬以千里,我只想说。
玉器与其它雕塑门类不同,它要求的,绝非是一味的写实,而是在外形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尽力保留的神似。
与之截然相反,真正值得珍藏传承的玉器,质地浑厚,如同陈年佳酿般层次丰富,耐人寻味。至少是不会像青海料那样,轻灵单薄,不会像俄料那样色彩明快,又缺乏底蕴。
以之雕刻而成的玉器,大都造形古朴稚拙,承袭传统,甚至执拗的遵循法度制式,即便是被人讥笑过于迂腐,也不退让半步。
这岂不就像憨直的愚儿,虽不够灵活,但却能够坚守忠厚传家,诗书济世的门风。从眼前利益上看,比之那些思维活跃的孩子,这种憨儿肯定是吃亏不少的。
但从长远考虑,为人耿介,处事不必太过圆滑,也未必不是存身之道。而一块这样气息敦厚、题材淳朴、形态中规中矩的玉牌、手串或者手镯,也许能在不知不觉间感染佩戴者。
只有这种玉器,才值得被当做传家宝吧!那些争奇斗艳,旁溢斜出的器物,或许只配用来亵玩而已。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