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时,团长说很快让我接任连长,不成想,却很快安排我转业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3 07:30 6

摘要:1981年春,我从农村高中毕业后不久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那会儿,咱们农村孩子能当兵,是村里人眼中的大出息。我爹娘送我上车时,老泪纵横却又满脸骄傲,村里人都来送行,还放了好几挂鞭炮。连村支书都特意来送我,拍着我肩膀说:"小李啊,到了部队好好干

【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原创文章,拒绝搬运抄袭!】

"你马上就是连长了,小李!"团长拍着我的肩膀,眼神里透着笃定。可三个月后,我却踏上了返乡的列车,转业证沉甸甸地装在挎包里。

1981年春,我从农村高中毕业后不久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那会儿,咱们农村孩子能当兵,是村里人眼中的大出息。我爹娘送我上车时,老泪纵横却又满脸骄傲,村里人都来送行,还放了好几挂鞭炮。连村支书都特意来送我,拍着我肩膀说:"小李啊,到了部队好好干,俺们村就指望你争气呢!"

部队分配我到炮兵师三团二营四连,成了一名炮兵。刚到连队那阵子,真别提有多苦了。凌晨四点哨声一响就得"翻身下床叠被子",五点整就得在操场集合出操。每天除了常规军姿训练、队列训练,还有专业的火炮操作训练。我们连装备的是122毫米榴弹炮,光炮管就有好几百斤重,每次炮位转移,全连战士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上磨出的血泡结了又破,晚上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浑身像散了架似的。

"小李,想家不?"老班长刘虎问我。

"不想,就是手上的泡有点疼。"我咬着牙回答。

"嘿,真硬气!来,俺教你个土办法。"刘虎从内务柜里拿出一小瓶红药水,帮我涂在起泡的手上,"咱当兵的,就得先把自己练硬了,才能保家卫国。"

我从没叫过苦,因为心里头装着个大目标——要在部队扎根,当个有出息的军人。每天站岗的时候,我都会偷偷练习站军姿;休息时间,我反复练习拆装炮栓、调整炮瞄。班里有个东北大个子王铁柱,打趣道:"小李子,你咋跟着了魔似的?休息时间也不消停。"

"俺就是想早点掌握本领,争取当个'五好战士'。"我笑着回答。

我爱钻研,把操炮要领琢磨得滚瓜烂熟,几个月下来便能闭着眼睛拆装炮机。团里组织比武,我多次拿了第一。那时候部队流行一句训话:"宁愿流汗流血,不当无能炮灰。"我就像着了魔似的,练得比谁都狠。每次射击训练,我都争取打"九环十环",和靶场结下了不解之缘。连队政治指导员曾当着全连的面表扬我:"小李同志有股子拼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83年,我被提拔为班长。记得接到任命那天,我兴奋得一宿没睡着,给家里写了长长的一封信。爹回信说:"儿啊,当官不忘本,继续努力,咱家祖祖辈辈种地刨食,终于出了个当官的了!"朴实的话语让我心里暖洋洋的,也更加坚定了在部队干出个样子的决心。

当班长不久,连队遇到了一次重大考验。那是1984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过后,驻地附近的河水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团长一声令下,我们接到"紧急战备"命令,全连是第一批赶到的。我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带着战士们扛沙袋筑堤。

"小李班长,水太急了,危险!"王铁柱喊道。

"打仗都不怕,还怕这点水?跟我上!"我大喊着,率先冲进了最险的决口处。

整整三天三夜,我们连轴转没合过眼。战士们轮流休息,我却一直坚守在最前线。有一次,洪水冲垮了一段堤坝,我和几个战士被冲下水,多亏王铁柱拉了我一把,才没被冲走。最后虽然累得像条死狗,浑身湿透,两眼布满血丝,可看着保住的村庄和乡亲们感激的眼神,那个滋味,比蜜还甜。

"小李,你小子真是个好样的!"连长握着我的手,眼里满是赞许。

这事过后不久,师里召开"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我作为先进个人代表上台发言。我朴实地说:"俺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台下掌声如雷。会后,我被提拔为副排长,不久又当了炮兵排排长。

当时,我已经在部队服役七年了,早已把部队当成了家。每天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严厉中不失温情,成了小伙子们又敬又爱的排长。我常对新兵说:"当兵先当人,要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每到新兵下连,我都亲自带他们整理内务、学习条令条例,从叠"豆腐块"被子开始,一点一滴地传授军营生活的技能。

年年"八一"文艺汇演,我们排的节目都拿一等奖。1988年,我们排在师军事比武中夺得了团体第一,荣立集体三等功。那天晚上,全排战士围坐在一起,喝着"老山前线"寄来的"军功章"白酒,甭提多自豪了。

"排长,听说你要被提干了?"新兵小赵好奇地问。

"别瞎猜,服从组织安排就是了。"我笑着搓了搓他的寸头。

转眼到了第九个年头,1990年的春天,一次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团长当着全体干部的面表扬了我的工作,特别提到:"小李工作积极肯干,战士爱戴,政治素质过硬,是难得的好苗子,不久后就准备让他接任张连长的职务。"那一刻,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回到宿舍,我对着镜子偷偷地练习着"立正""稍息""敬礼"的动作,想象着自己穿上军官制服的样子。

可人生的转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那年夏天的一次实弹射击演习中,我带队攀爬陡坡架设炮位时不慎滑落,右腿骨折。虽说不算太严重,可也住了一个多月团部医院。出院后腿脚落下了毛病,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尽管我竭力隐瞒,可在高强度训练中,这点小毛病还是被发现了。

团里派卫生连军医给我做了全面检查,结论是右腿负重能力下降,不适合继续高强度训练。团长愁眉不展地找我谈话:"小李啊,你是块好料子,老团长看着你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优秀排长,心里很是欣慰。可这腿的问题不解决,担任连长怕是会有风险啊!"

我急了,保证说自己能克服,可团长却说:"部队不是逞能的地方,一个指挥员的身体状况关系到整个连队的战斗力。再说了,万一战时打起仗来,你这腿要是拖了全连的后腿,那责任谁负得起?"

就这样,原本说好的连长任命悄无声息地搁置了。接下来的日子,我心里头像压了块大石头,每天训练更加拼命,希望能证明自己没问题。我偷偷找了位老中医,天天敷中药,想尽快把腿伤治好。可越是这样,腿伤越是反复,弄得我整个人都焦躁不安。

营区大喇叭天天播着《解放军进行曲》和《军营之恋》,原本振奋人心的旋律,此刻却让我心如刀割。司务长老宋看出了我的心事,常常叫我去他的库房喝茶。

"小李啊,人这辈子,有些事情强求不来。"老宋一边往我茶杯里续着茶水,一边意味深长地说,"我当了二十年的司务长,眼看着多少战友立功受奖、提干转业,可咱不也好好的吗?"

"可我就差那么一步啊,司务长!"我叹了口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组织上的安排,必有道理。"老宋拍拍我的肩膀。

1991年初,一纸"关于精兵简政调整军队规模的通知"传到连队,团里要调整一批干部战士。团长再次找我谈话,委婉地提出了转业的建议。他说:"小李,你为部队付出了这么多,立过功,当过标兵,现在国家建设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转业到地方,说不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当时如遭雷击,眼泪差点掉下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自己苦苦坚守的军旅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回到宿舍,我拿出贴身携带的《士兵证》和立功证书,一张张翻看,十年的军旅时光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回。我辗转反侧,一宿没合眼。

第二天早上,老政委来看我,他是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火洗礼的老同志,眼神中透着慈祥和智慧。他递给我一根"大前门"香烟,自己也点上一根。

"小李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次转业,看似是挫折,实则是另一种可能。部队养成的作风和能力,到哪儿都是宝贝。"老政委抽着烟,慢悠悠地说,"记得我们那会儿在上甘岭打仗,有时候明知前方是埋伏,也得咬牙冲上去。人生的路,有时候也是这样,看似没了出路,转个弯,可能就是另一片天地。"

我听着老政委的话,内心的波澜渐渐平息。也许,转业并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三个月后,我拿到了转业证和"军人荣誉证书",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在全连战友们的送别中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临行前,全连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战友们给我凑了一块"西铁城"手表作为纪念。团长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小李,虽然你没能当成连长,但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好战友。相信你到地方上,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列车缓缓启动,我趴在车窗上,看着站台上敬礼的战友们,泪水模糊了双眼。十年的军旅生涯,像一场梦一样,戛然而止。

回到家乡,县武装部根据我的军龄和表现,安排我在一家国企当了车间主任。刚开始时,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是被部队抛弃的。没了军装的束缚,我反而不习惯,每天早上还是五点准时起床,按部队作息整理内务。

厂里的工人们开始不理解我的管理方式,背地里叫我"李疯子"。我把部队的作风带到了车间,每天早会点名,检查工装,要求工人们整齐列队听派工。有人不服气,说:"这又不是部队,搞得这么紧张干啥?"

我没有动摇,而是一点点改变他们。我像带兵一样带工人,既严格要求,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谁家有困难,我上门帮忙;哪个工人病了,我送医陪护。慢慢地,车间的风气变了,效率上去了,产量提高了,不到一年时间,我们车间就成了全厂的标杆。

1993年,我被提拔为厂办副主任,分到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单位福利房,还娶了媳妇。两年后又当上了生产副厂长。我把部队里学到的"三严三实"作风带到工作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有一次,厂里接到一个急单,需要三天内完成一批出口产品,而正常生产周期至少需要一周。大家都说完不成,我却站出来接下了这个任务。

"同志们,困难再大,也大不过当年抗洪那会儿!"我召集车间主任们开会,"咱们分成三个突击队,24小时轮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我组织工人们采用部队那套连轴转作业法,成立突击队,划分作战小组,设定时间节点,整个生产线像上了发条一样高效运转。我亲自带头在一线督战,三天只睡了八个小时。最终,我们提前半天完成了任务,为厂里挽回了一个大客户。

"李厂长,你这股子劲头,真是让人佩服!"厂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这批货要是误了期,咱们厂至少损失三十万!"

后来,在一次省里的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遇到了几位和我一样从部队转业的老兵。闲聊中得知,他们中有的当了乡镇干部,有的开了企业,有的进了政府部门,各自都有不错的发展。

其中一位老兵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部队的每一天,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们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带到工作中,教会我们坚韧、团结和无私奉献。这些品质,不管在哪里都能让我们站稳脚跟。"

是啊,虽然当年那句"你马上就是连长了"最终成了泡影,但部队的十年经历,塑造了我的性格,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依然能够迎难而上。军营的操场上踏出的正步,射击场上的枪声炮声,战友们的欢声笑语,都已深深刻进我的骨子里,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我,已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带领着近千名员工。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我珍藏多年的那张军装照和"三等功"奖章,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段军旅岁月,想起团长眼中的期许,想起老政委的谆谆教诲,想起司务长老宋的热茶和宽慰。

每天早上,我还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五点半起床,先做半小时军体拳,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员工们都知道,李总最注重纪律和效率,开会从不拖沓,布置任务明确具体,检查工作雷厉风行。

我常对年轻员工说:"无论你在哪个岗位,都要像军人一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咱们厂的产品,代表的是中国制造的形象,容不得半点马虎。"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当年那个失之交臂的连长梦,如今看来,不过是命运给我安排的一次转弯,引领我驶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老政委说的,有时候看似没了出路,转个弯,可能就是另一片风景。

回首往事,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初真的当上了连长,或许现在已是团职干部,或许已经转业,走上了另一条路。但无论如何,那十年军旅生涯刻在我骨子里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品质,永远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年八一建军节,我都会约上几位老战友,喝点"军功章"白酒,聊聊当年。我们会回忆那些艰苦训练的日子,会谈起每个人的近况,也会为那些已经离开的战友默哀。那时的我们年轻气盛,以为失去了什么,却不知道命运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更适合的位置。

有一次,一位战友问我:"老李,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当兵吗?"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那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十年!"

人生啊,就像行军打仗,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重要的不是你走到了原本计划的终点,而是在每一段旅程中,都尽力做到最好。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探亲,偶然碰到了当年的团长,他已经退休了,但精神矍铄。见到我,他笑着说:"小李啊,看来我当年的决定没错,你在地方上果然干出了一番事业!"我们相视一笑,握紧彼此的手,那些曾经的遗憾和不舍,早已化作人生路上的一抹暖色。

那天晚上,我们找了个小饭馆,点了几个家常菜,又要了瓶二锅头。酒过三巡,团长告诉我:"其实当年让你转业,团里讨论了很久。说实话,论能力,你绝对够格当连长。可那时部队要精简,上面的指标下来了,必须得有人走。与其让你当了连长再转业,不如趁早让你到地方上发展。"

听了这话,我心中释然了许多。原来,不是我不够格,而是形势所迫。命运的齿轮,总是以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运转着。

我想对所有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战友们说:无论命运如何安排,请相信,你曾经的付出和努力,终将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绽放光芒。部队教会我们的坚韧和担当,是任何学校都教不来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有不同的选择和可能。正如那首老歌唱的:"军营的道路,虽然坎坷,但它通向理想的彼岸......战友啊战友,你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