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肾动脉狭窄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两者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促使醛固酮水平升高,从而产生相似的临床表现。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是筛查原醛的关键指标。
肾动脉狭窄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两者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并促使醛固酮水平升高,从而产生相似的临床表现。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是筛查原醛的关键指标。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肾动脉狭窄合并原醛时,标准化ARR筛查原醛约有50%的假阴性率。恶性高血压和肾动脉狭窄是导致假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者指出,肾动脉狭窄合并原醛并存时,血浆醛固酮浓度和直接肾素浓度的变化不同于单一疾病状态,进而影响ARR。对于存在恶性高血压或严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更要警惕原醛筛查假阴性的可能。对于继发性高血压且伴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在进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后,应依据标准流程重新检测ARR,以避免漏诊原醛。
研究纳入肾动脉狭窄合并原醛患者78例,平均年龄为60.2岁,男性占59%,且多数患者有3级高血压(88.5%)和低钾血症(73.1%)。
根据标准化原醛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RR阳性组42例(53.8%)、ARR阴性组36例(46.2%)。
两组患者的恶性高血压比例(2.4% vs. 27.8%)、3级高血压比例(81.0% vs. 97.2%)以及肾动脉狭窄程度[(64.3±16.4)% vs.(71.8±14.4)%]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显示,恶性高血压(OR=15.250)和肾动脉狭窄程度(OR=1.034)是导致肾动脉狭窄合并原醛时原醛筛查假阴性的重要因素,即恶性高血压和严重肾动脉狭窄可导致原醛假阴性结果。
对接受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术后直接肾素浓度显著下降,而血浆醛固酮浓度无明显变化,ARR升高,原醛筛查阳性率从53.8%提升至100%。这一结果证实,肾动脉狭窄会干扰ARR检测,肾动脉介入治疗排除肾动脉狭窄干扰后,能更准确地反映疾病真实情况。
研究者分析,恶性高血压会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直接肾素浓度大幅升高,尽管血浆醛固酮浓度也会升高,但不如直接肾素浓度升高幅度大,从而影响ARR,导致假阴性结果。肾动脉狭窄则会因肾动脉狭窄,刺激肾素分泌,抵消对肾素活性的抑制作用,降低ARR,同样造成假阴性。
静脉取血是判断原醛是否存在优势侧的金标准,蒋雄京团队尝试经贵要静脉路径行双侧同步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安全,且技术上可行,双侧取血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短,适用于大多数需要静脉取血的患者。
来源:
[1] Aldosterone-to-Renin Ratio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and Aldosteronism.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5, 27(3): e70031.
[2]左毓杰,李弘武, 邹玉宝,等. 经贵要静脉路径行双侧同步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首次报道[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755-759.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4.08.003.【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