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or 耳机,只能是一道单选题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3 12:18 9

摘要:原创 糕级冻雾 果壳前些天,在公司跟同事一起看小米发布会,他们一个个都盯着超跑跃跃欲试,而我(因为经济实力)只能点头微笑,仿佛镇定地表达对新耳机更感兴趣(扶额苦笑.jpg)……是的,又一款冠以 AI 头衔的耳机。官方自夸小米 Buds 5 Pro 为“4000

原创 糕级冻雾 果壳前些天,在公司跟同事一起看小米发布会,他们一个个都盯着超跑跃跃欲试,而我(因为经济实力)只能点头微笑,仿佛镇定地表达对新耳机更感兴趣(扶额苦笑.jpg)……是的,又一款冠以 AI 头衔的耳机。官方自夸小米 Buds 5 Pro 为“4000 元以内音质最好 TWS 耳机”,拥有无损音质、深度降噪,以及一些 AI 功能。小米 Buds5 Pro Wi-Fi 版能达到 2.1 甚至 4.2 Mbps 的传输速率;55dB 的降噪深度,AirPods Pro 2 官方未公布具体数值,发烧友测试在 40-44dB 左右,Bose “王牌产品” QC Ultra Earbuds 最深度也是 46dB 左右;频响范围在 15-50kHz,然而正常人耳能听见的频响范围是 20-20kHz。Buds5 Pro Wi-Fi 版本搭载了骁龙 S7+音频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 Wi-Fi 功能的蓝牙耳机芯片,但主要还是服务音频传输速率。耳机支持高通 aptX Lossless 编码,该协议支持传输 16bit/44.1kHz 音频,这也是 CD 唱片和主流音乐平台里无损音乐(绝大多数)的规格。aptX Lossless 官方最大码率为 1200 kbps,而 Wi-Fi 版最高达到4200 kbps,理论上也为后续更新的编码,提供了更大的码率空间。这似乎跨过了“AI 耳机得先是一个好耳机”的门槛?暂时,还没有一个能打的其实,TWS 耳机自开始就少不了 AI 算法——处理音质、优化拾音、环境分析、智能降噪等等。但今天我们讨论的 AI, 意味着让耳机去做一些更时髦的任务:给打工人翻译、整理速记、唤醒智能助手。反而TWS 原本的“三要素”——佩戴、音质、降噪成为了AI耳机的短板。大众默认和市场成熟的产品形态和标准,却成为了让产品 AI 化的桎梏。比如字节 Ola Friend、Cleer ARC3、小度G108 等选择了耳挂或者耳夹式。虽然相比入耳式更能成为一个“随身 AI”,少了很多压迫和异物感,能长时间佩戴,但是被动降噪几乎没有,音质也会因为开放式设计,低频泄漏严重。也有AI耳机选择了入耳式的外观形态。比如 iKKO ActiveBuds AI、科大讯飞 Nano+、飞利浦 8 号。降噪上用了主被动降噪结合,有几款官方标注的极限降噪深度能达到 45db,效果还不错——但音质又拿不出手了。《Her》比如当你再问耳机里的智能助手“锅包肉咋做”,它会考虑到你刚健完身,推荐一个低卡版给你,甚至从电商平台上比好了价,整理好了购物清单给你;如果能与其他随身设备配合,比如根据手表在记录的运动类型,自动在跑步时放快歌,在游泳时播播客;也会在你设置闹铃时,提醒你当天有哪些安排。这也是大家仍执着于要 AI 耳机(或其他 AI 硬件)的原因——随身的 AI 不应该被困在某个 app 当中,而即将到来的通用 agent,也许并不再会是软件应用,而恰恰是一款硬件,比如耳机。作者:糕级冻雾原标题:《AI or 耳机,只能是一道单选题么?》

来源:小顾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