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江里的鱼咋恁多啊!再禁下去不得把船给顶翻了?”长江边钓鱼的老张头叼着烟杆(例如武汉虽然禁渔但是部分地区允许垂钓),瞅着江面上一群群翻腾的鱼影直咂嘴。
#深度好文计划#“这江里的鱼咋恁多啊!再禁下去不得把船给顶翻了?”长江边钓鱼的老张头叼着烟杆(例如武汉虽然禁渔但是部分地区允许垂钓),瞅着江面上一群群翻腾的鱼影直咂嘴。
四年前长江全面禁渔时,老张头还心疼自家渔船被收走,如今眼看着江里鱤鱼窜得像小潜艇,刀鱼挤得跟赶集似的,他反倒犯嘀咕了:“鱼都多成这样了,咋还不让捞?十年禁渔是不是太轴了?”
这可不是老张头一个人的疑问。自从长江十年禁渔启动,短短四年多,江豚组团“拜风”,消失二十年的鳤鱼重现江湖,连号称“水中老虎”的鱤鱼都多到让钓鱼佬们直呼“钓到手软”。
可就在老百姓觉得“鱼满为患”的节骨眼上,国家又发话了:禁渔必须坚定不移,一天都不能少!
您瞅着江里鱼多了,可科学家们扒拉数据一看,眼下这鱼量,连老祖宗那会儿的三成都不到!就拿“四大家鱼”来说,禁渔前它们的鱼卵苗资源量惨得可怜,现在涨了四倍多,但这点数儿搁过去也就是个零头,离恢复元气还差得老远。
更闹心的是,长江江豚数量刚涨到一千来头,中华鲟还在“ICU”里抢救呢,白鲟更是彻底成了博物馆里的标本。
有人说:“鱤鱼都泛滥成灾了,这还不算成功?”您可别被表象忽悠了!鱤鱼这“水中平头哥”吃起鱼来六亲不认,它现在嘚瑟是因为别的鱼还没缓过劲儿。
这就好比烧烤摊刚支起来,肉串还没烤熟呢,孜然粉倒先撒了半袋子:生态链压根没搭齐全!
科研人员拿生物完整性指数一测,长江生态刚从前些年的“无鱼”升到“较差”,离“健康”还差着两档呢。
您当禁渔就是让鱼歇口气?那可就小瞧国家这盘大棋了!长江生态早年被祸害得千疮百孔,拦河大坝把鱼道截成八段,污水把产卵场泡成毒水池,采砂船把江底犁得比苞米地还平整。
现在禁渔头四年,相当于给长江做了个急诊手术:清创(打击非法捕捞)、输血(增殖放流)、上呼吸机(修复栖息地)。
就拿鄱阳湖说事儿,禁渔前这儿像被薅秃了的蒲公英,现在刀鱼能游到洞庭湖甩籽,搁二十年前这就是天方夜谭。可您要觉着这就完事了,那跟做完开颅手术缝了头皮就出院有啥区别?
真正的硬仗才刚开始:得给长江装“人工鱼道”让洄游鱼翻坝,得重建被挖烂的产卵场,还得盯着污染企业别往江里“投毒”。这些活儿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干不利索!
眼下钓鱼佬们为钓到米级鱤鱼乐开花,养殖户为鱼塘遭殃骂骂咧咧,可生态学家们反倒乐见其成。为啥?
鱤鱼多了说明食物链顶层支棱起来了,等哪天它数量自然回落,才证明中层小鱼小虾都缓过劲儿了。这就好比东北黑土地,光长庄稼不长草不算健康,得有害虫有天敌才叫生态圈。
国家发改委的专家说得实在:“现在成效就像刚发芽的豆芽菜,一撒手就得蔫吧!”禁渔四年多,长江鱼类资源量涨了两成多,可这数儿搁历史巅峰期才占三成多点。
更别说那些娇气的珍稀鱼种:中华鲟得养十五年才能生娃,长江鲟得人工帮它“找对象”,江豚妈妈怀胎十一个月才下一胎。要让这些“慢热型选手”恢复种群,没十年真不够它们传宗接代!
国家敢拍板十年禁渔,那是拿着算盘珠子扒拉明白的:四大家鱼要传三代,江豚得生两窝,濒危物种抢救窗口期刚好卡在十年。眼下看着鱼多了就松劲?那跟种地刚出苗就撂荒有啥区别!
再说了,二十三万上岸渔民刚端稳新饭碗,转产就业率冲到顶,养老保险也落实了。要是半道开禁,这帮人咋整?总不能让人家渔船拆了又造,造了又拆吧?国家这手“生态账”带着温度呢,既护江也护人。
下次看见江豚跃出水面,别光顾着拍照发朋友圈。那摆尾的弧度里,藏着退捕渔民转型开民宿的笑脸,映着执法队员半夜蹲守的探照灯,连着科研人员在水里泡皱的双手。
十年禁渔就像给长江按下暂停键,为的是让子子孙孙能永远按下播放键。
所以啊,甭管江里的鱼现在瞅着多闹腾,这十年禁渔的弦松不得!等哪天长江里的鱼多到能自动调节数量,等白鲟的悲剧不再重演,那会儿咱再撸起袖子撒网,捞上来的可都是绿水青山的利息!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小平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