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AFLD)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肝脏病杂志》正式发布。指南包括八个部分,提出了40条推荐意见,对MAFLD的筛查、监测以及治疗等关键临床问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性建议。新指南发布后迅速得到国内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有哪些更新要点?对临床诊疗有何影响?基层医生如何用好指南,且看范建高教授娓娓道来!
整理:吴樱
审核专家:范建高
今年5月《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AFLD)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肝脏病杂志》正式发布。指南包括八个部分,提出了40条推荐意见,对MAFLD的筛查、监测以及治疗等关键临床问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性建议。新指南发布后迅速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和积极反馈,为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并结合最新进展,英文版中国MAFLD防治指南应运而生,并于2024年11月正式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本期,“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了该指南的通讯作者和主要执笔者范建高教授,为读者深入解读指南背后的故事。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直播回放~经过我们浓缩精炼,文字版本如下:Q1今年5月《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以下简称“本指南”)正式发布,11月又发布了英文版本,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次指南修订的背景和要点?
范建高教授:随着全球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2020年,国际专家小组提议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随后,亚太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均出台了相关更名定义、专家共识及诊疗指南。在过去的六年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实践和科研。鉴于这一趋势,我们2018版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亟需更新。尽管更名已获国际共识,但国际疾病编码(ICD)尚未正式更替,因此2024年版指南仍称为“《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与欧洲肝病学会等2024年更新的指南相比,中国指南命名更为务实,既避免了美国肝病学会的保守,也未像欧洲学会那样超前,确保了临床医生的可操作性。发布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指导,助其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这项工作耗时三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名称及其诊断标准和分型在国际上还存在学术和政治争议。因此,中华肝病学会必须站位明确,既要保持科学严谨,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我们希望通过新版指南,让中国在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疗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促进国际间相互理解,推动有关新共识/指南的诞生。Q2英文版指南在发布时强调了就国际视角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中文版指南进行更新,请您分享一下更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再重点关注的内容?
范建高教授:中文版指南发布后,很快收到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馈,包括不懂汉语的外国专家也主动与我们交流以了解中国指南的立场。这些交流促使我们认识到已发布指南的不足,并产生了弥补、拓展和完善的需求。然而,对于中文版的改版,我们并不急于求成,毕竟这不是为了修正错误,而是为了让指南更加完善和实用。英文版指南在参考文献上有所增加,从152条增至175条,尤其在能量过剩、体脂超标和肥胖的药物治疗方面纳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代谢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补充了两条推荐意见。英文版指南不仅是对中文版指南的直译,更是其拓展和升华,增加了结构式摘要和流程图,使内容更加清晰易懂,详细列出了不同情况下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排除或确诊方法,以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全过程管理的流程图。此外,英文版指南明确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指出其与一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差异,如2型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个体中,即使影像学检查未显示有脂肪肝,也可能存在进展期纤维化或肝硬化。总的来说,英文版指南提供了更多深入、详细的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Q3英文版指南整合了MAFLD风险人群从初步筛查直至诊断、分层评估及治疗随访等核心环节,并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应用流程图。请问,该流程图的重点是什么?临床应用中,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
范建高教授:这一流程图旨在展示从高风险人群筛查、肝脏疾病状况的评估,到明确病因、区分单纯的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并存其他类型肝脏疾病的全过程。首先,我们要重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进展,尤其是肝纤维化和活动性肝炎损伤。对于转氨酶增高、肝脏炎症活动明显的患者,需强化针对肝脏损伤的干预,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或临床试验的纳入。其次,从疾病分期角度,我们将代偿期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分为早期、进展期以及明确的肝硬化阶段,提供了防治肝硬化和筛查并监测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分层对策。最后,流程图还指出了代谢手术和肝脏移植手术的时机(图1)。此外,该流程图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协作治疗的重要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涉及代谢、心血管、肾脏疾病和肝外肿瘤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因此,有效的筛查、评估方法以及临床营养、运动康复、行为修正、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和数字治疗等手段都至关重要,它们能辅助内分泌、心血管、消化肝病等多学科医生的治疗及慢病共管。图1 MAFLD的风险人群筛查、病因诊断标准、分层评估方案和治疗随访方案Q4
新指南着重指出,MAFLD的治疗需依赖于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请问,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我们应如何有效实施这种协作模式?
范建高教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肝脏疾病本身,还需关注导致疾病的始驶动因素(病因),这些病因或危险因素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单纯的肝病医生难以全面应对,需要实现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理念。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在多个科室都可能被发现,如体检中心、全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这些医生在处理相关疾病时,应具备整体观,意识到肝脏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肝病医生也应关注肝外疾病成因及表现,把握患者的主要矛盾和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多学科团队协作不仅适用于疑难、危重、特殊病例,更应通过专家会诊、专科医生制定方案等方式,让全科医生、社区医生等非肝病专科医生能够执行,实现全专科管理理念的落地。我们强调糖肝共管、脂肝共管,甚至脂肪肝与“四高”(高体重指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转氨酶血症的共管,从多学科角度全面考虑。然而,当前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医疗水平同质化不足。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上各有特色,难以统一标准。因此,我们强调以肝病状况为中心,同时拓展前后治疗环节,包容并蓄,推进脂肪肝的规范诊疗。为打通从预防到治疗的全流程,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派医生坐诊、讨论。我们希望借助防治指南的推进,将专科、全科、三级医院与一、二级医疗机构打通,共同应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挑战。 Q5本指南是一部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具有临床实践指导价值的工具,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本指南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
范建高教授:为了提高公众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认识,并让患者及时受益于新的诊疗理念,我们正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首先,我们要确保更多的人知晓新版指南,因为这一指南能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在推广指南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医生与患者之间需要搭建沟通的桥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等形式,促进专家、专科医生与一般医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我们鼓励医生大胆开展临床研究,以数据为证据,解决指南中存在的争议或未被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患者和医疗行业的其他参与者能参与到指南的制定中来,使指南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新药研发、无创诊断等热点问题。中国的指南制定通常由专家和医生主导,但我们也认识到,患者的参与对于制定更好的指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期待更多患者和医疗行业其他代表的声音能被纳入指南的制定过程。为了让指南更好地渗透到广大医务人员和高风险群体中,我们将继续通过巡讲、杂志评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同时,我们也会及时介绍国际上最新的指南,以及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深知,指南的完善是一个开放的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因此,我们将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以用好指南和完善和提高接下来更新指南的质量。Q6根据当前指南的内容,您认为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领域还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挑战?对于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您有哪些建议和展望?
范建高教授: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领域,首要任务是让政府和公众意识到这是一种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为此,我们正通过多种途径呼吁将其纳入WHO及中国的慢病管理目录,以提升其重视程度和防控效果。目前,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正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相关机构沟通,争取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纳入慢病管理范畴。此外,我们还强调中国在全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中的担当和责任。我们不仅要让中国的科研成果和指南造福中国人民,还要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声音,引领全球脂肪肝的防控和诊疗。我们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医务人员有这样的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想法和做法。最后,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指南制定中,能够更多地引用中国人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让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更加响亮。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我们一定能够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工作做得更好。专家简介范建高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长期致力于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防治的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11项。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罕见病用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名誉组长。
·《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WJG、JCTH、CMH等SCI期刊副主编。PubMed收录论文360余篇,Google学术H指数73,总被引3万余次,2020至2023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