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不容易睡着了,凌晨四五点又迷迷糊糊醒过来,天还没亮,心里却开始发慌,想着今天的工作、明天的饭钱、后天的房贷,怎么也睡不回去了。
参考文献: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睡眠状况调查》.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安眠药使用指南》.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睡个好觉。
白天忙得像陀螺,晚上倒头却睡不着,翻来覆去数了几百只羊,脑子反而越来越清醒。
好不容易睡着了,凌晨四五点又迷迷糊糊醒过来,天还没亮,心里却开始发慌,想着今天的工作、明天的饭钱、后天的房贷,怎么也睡不回去了。
这时候,很多人会想:“要不,吃点安眠药?听说吃了就能一觉到天亮。”
可转念又担心,“吃了会不会上瘾?以后离不开了怎么办?”
有人说:“睡不着不就是想太多吗?别瞎琢磨,放松点就好了。”但真正失过眠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身体根本不听使唤。
闭上眼睛,脑子里像开了闹钟,一个个念头蹦出来,想关都关不掉。
有的人是入睡困难,躺床上一个小时都睡不着,越想睡越焦虑,越焦虑越睡不着;有的人是睡眠浅,容易醒,半夜一点点动静就惊醒,醒了就再也睡不回去;还有的人是早醒,天还没亮就醒了,醒了就睡不回去,白天困得要死,晚上却还是睡不着。
这种情况,不是意志力能控制的,也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
失眠就像感冒、胃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健康问题,如果长期不解决,影响精神状态,还可能让身体越来越差。
很多人对安眠药的印象,还停留在“吃了就会上瘾”“吃多了就起不来了”的年代。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安眠药已经不像过去的老式镇静剂那样危险了。
现在常用的安眠药,比如佐匹克隆、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研究的,短期、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它们的作用方式是让大脑中的神经活动慢下来,让大脑进入休息状态,而不是“直接把人打晕”。
但药毕竟是药,不能乱吃,更不能长期依赖。如果每天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时间长了,身体会适应,对药物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到不吃睡不着,吃了效果也不明显。
这时候,就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吃越多,越多越没用,最后睡眠没改善,还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比如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那是不是说,失眠了就不能吃安眠药?也不是。
短期的、偶发性的失眠,比如因为考试、面试、出差、时差等导致的睡眠问题,适当服用安眠药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能自己随便买来吃。
如果你已经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周至少有三天睡眠不好,而且已经影响到白天的状态,比如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那就不能再拖了,要去医院看看。
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哪种药、用多久。
当然有。
安眠药不是治疗失眠的唯一方法,真正有效的办法,是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
1.睡觉的地方,真的很重要
有些人失眠,是因为卧室的环境不对。床垫太软或者太硬、枕头高度不合适、房间太亮或者太吵,都会影响睡眠。
如果你发现自己换个环境,比如住酒店、回老家,反而睡得更好,那就说明你的卧室可能需要调整了。
2.电子产品,真的要少看
手机、电脑、平板,这些东西的屏幕会发出蓝光,而蓝光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结果就是——越刷手机,越睡不着。
睡前一个小时,尽量别看手机,试试看看纸质书,或者听点轻音乐,让大脑慢慢放松下来。
3.睡前别喝咖啡、浓茶、酒
有人觉得喝酒能助眠,但酒精虽然能让人快速入睡,但也会让睡眠变浅,半夜容易醒,而且醒了就睡不回去。咖啡和浓茶就更不用说了,下午三四点以后,尽量别再喝这些东西,不然到了晚上,身体还兴奋着,怎么可能睡得好?
4.规律作息,真的很关键
有些人工作日早起,周末一睡睡到中午,结果到了周日晚上又睡不着,周一早上起不来,恶性循环。
规律的作息,才是维持良好睡眠的关键,尽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睡觉、起床,哪怕周末也别睡太久。
5.如果失眠时间长了,别硬抗
偶尔一两天睡不好,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失眠,已经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去医院。失眠影响精神状态,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的风险。
医生可以帮你找到失眠的原因,比如焦虑、抑郁、甲状腺问题、停药反应等,然后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而是给你开安眠药。
睡眠就像手机充电,白天拼了命用,晚上充不满,第二天还得硬撑,长此以往,身体迟早出问题。吃安眠药不是不可以,但用药要谨慎,不能长期依赖。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失眠的真正原因,调整作息,让身体自然恢复健康的睡眠节律。
如果你已经被失眠折磨得精疲力尽,不妨试试从生活习惯开始调整,如果真的睡不着了,也别硬抗,去看看医生,别等到身体熬坏了才后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药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