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解体出来的一众国家现在终于明白,投靠美俄,都不可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9 04:34 5

摘要:然而,这些“独立”二字带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一连串的政治斗争、经济崩溃和外交赌博。三十多年过去,这些国家终于看明白了:它们不过是被利用的棋子。

上世纪90年代,前苏联国家各奔东西,有的投奔美国有的继续抱紧俄罗斯大腿。30年过去,他们各自的结果如何?

选美国的,被割韭菜,选俄罗斯的,发现老大哥也是泥菩萨过江,自己都快站不住了。

如今,乌克兰的战火、欧亚联盟的裂痕,都在告诉他们: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指望美俄?图样图森破!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红旗在克里姆林宫落下,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一夜之间成了“独立国家”。

然而,这些“独立”二字带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一连串的政治斗争、经济崩溃和外交赌博。三十多年过去,这些国家终于看明白了:它们不过是被利用的棋子。

苏联解体之初,乌克兰手里握着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仅次于美俄。按理说,这么个国家未来必定前途光明。

然而,1994年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以放弃核武器换取美英俄的“安全承诺”。乌克兰以为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这张“安全承诺”比手纸还不如。

从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的“广场革命”,乌克兰成了美俄角力的前沿阵地。美国提供贷款和军援,乌克兰却发现,这些援助的钱大部分流回了美国军工企业和银行,而自己背负的债务却越来越重。

2019年,乌克兰的外债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占GDP的80%以上,几乎每年都要靠新债还旧债。

更让乌克兰崩溃的是,它以为倒向欧美可以换来经济腾飞,结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欧洲人对乌克兰的兴趣,从来不是“帮助”它,而是榨干它。

2023年底,德国议员基塞韦特无意间说漏了嘴:“欧洲需要乌东的锂矿。”原来,欧美一直对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虎视眈眈。

2025年初,美国与乌克兰谈判,要求乌克兰用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换取战时援助。乌克兰一旦同意,这等于未来几十年都要为美国“打工”。

而在另一边,俄罗斯的算盘也打得响亮。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不断加强对乌东地区的控制。

乌克兰在2022年拒绝俄罗斯的条件后,战火随之点燃。如今的乌克兰,已经彻底沦为欧美的提款机,俄罗斯的战场,自己却没有任何主动权。

乌克兰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欧美骗得团团转的前苏联国家。格鲁吉亚也是一个典型案例。2003年,“玫瑰革命”让格鲁吉亚成为前苏联国家中最坚定的亲美派之一。

格鲁吉亚全力推行西方经济模式,大量国企被私有化,结果是寡头垄断,普通百姓反而生活更苦了。

2008年,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试图靠美国撑腰,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动武,结果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击,仅仅五天,俄罗斯就把格鲁吉亚打得七零八落。

而美国呢?当初承诺的支持最终只体现在外交辞令上,等格鲁吉亚求援时,美国却以“避免冲突升级”为由袖手旁观。

十多年过去,格鲁吉亚的“入欧”之梦依然遥遥无期。欧盟和北约每年都给它画饼,却从未真正敞开大门。

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经济影响依然存在,尤其在能源领域,格鲁吉亚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

另一部分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依赖俄罗斯,加入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经济联盟”。可现实证明,这个联盟更像是俄罗斯的“小圈子”,其他成员国要么被剥削,要么被迫听命。

白俄罗斯是最早响应俄罗斯号召,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之一。

201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组成关税同盟,并在2015年升级为“欧亚经济联盟”,看似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集团。

但问题是,这个联盟的核心利益,几乎全部围绕俄罗斯展开。白俄罗斯的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电力、农业市场都与俄罗斯绑定。

俄白之间的能源贸易,名义上是“兄弟合作”,但实际上,俄罗斯一直利用能源价格作为政治筹码,一旦白俄罗斯政策稍有偏差,俄罗斯就以“技术问题”为由提高能源价格甚至暂停供应。

2019年,俄罗斯一度切断对白俄罗斯的石油供应,迫使卢卡申科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向俄倾斜。

2020年,白俄罗斯国内爆发抗议,美国和欧盟迅速支持反对派,而俄罗斯则成为卢卡申科唯一的依靠。

然而,作为代价,白俄罗斯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俄罗斯控制权,甚至有传言称,未来白俄罗斯可能被并入俄罗斯,成为类似车臣一样的“联邦主体”。

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国家中最具经济潜力的国家之一。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迅速发展。

然而,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它发现自己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受俄罗斯牵制。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结果,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也受到连带影响。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密切,西方对俄的制裁波及了哈萨克斯坦的出口业务,使其GDP增速大幅放缓。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还面临来自俄罗斯的领土暗示。俄罗斯曾多次在官方场合“提醒”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的部分领土是由俄罗斯“赠送”的,未来如果哈萨克斯坦政策不符合俄罗斯利益,俄方可能会重新审视边界问题。

哈萨克斯坦领导层逐渐意识到,“兄弟情”更多是利益算计。202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明确表示,不承认乌东地区的“公投”,并强调哈萨克斯坦不会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这表明,哈萨克斯坦正试图摆脱俄罗斯的全面控制,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

经过三十年的折腾,前苏联国家终于明白,单方面投靠美国或俄罗斯,最终都只是被利用的棋子。如今,它们开始调整策略,寻求更多元化的外交选择。

乌克兰在战火中挣扎,意识到仅靠西方是远远不够的,正在考虑重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格鲁吉亚发现欧美的承诺靠不住,开始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哈萨克斯坦则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一方面维持与俄罗斯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中国、土耳其等国的联系。

前苏联国家的现实困境证明,美俄都靠不住,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多元发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

得失意仿徨,成功未有时——前苏联国家转轨二十年综述.当代世界.2012

来源:小僧乱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