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儿男性,2.5月龄。主因进食减少、易激惹及发热于急诊就诊。患儿先于社区医生处就诊并指导服用退热药物,但未确定感染源。由于症状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遂至急诊科作进一步评估。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2.5月龄。主因进食减少、易激惹及发热于急诊就诊。患儿先于社区医生处就诊并指导服用退热药物,但未确定感染源。由于症状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遂至急诊科作进一步评估。
急诊快速抗原检测流感A/B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呈阴性。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发现全血细胞计数(CBC)显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1.60 × 10³/µL),轻度贫血(血红蛋白 9.4 g/dL,红细胞压积26.8%),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度升高(13.5%)。血生化检查显示低钠血症(Na132 mmol/L)、高血糖(葡萄糖185 mg/dL)、血尿素氮(BUN)/肌酐比为43.3;肝功能检查(LFTs)显示血清蛋白低(总蛋白 5.6 g/dL),低白蛋白血症(3.1 g/dL),肝酶轻度升高[即谷丙转氨酶(ALT) 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47 U/L]。尿液分析显示尿液混浊存在微量酮,但没有明显的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排除尿路感染。血液培养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阳性,遂开始头孢吡肟早期经验性治疗。头部CT检查显示硬膜下积液,无明显的低密度或中线移位。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为具有特征性表现的脑炎。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脑膜炎/脑炎检查结果显示血清a型流感嗜血杆菌(Hia)阳性。脑脊液分析显示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29 mg/dL),白细胞计数为80 000个/µL,中性粒细胞占优势(84%),外观浑浊。
患儿开始时使用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吡肟治疗广谱细菌性脑膜炎。在第3天确认病原体后,将治疗范围缩小到头孢曲松。住院期间,患儿出现以强直阵挛运动为特征的癫痫发作,使用劳拉西泮治疗,后改用左乙拉西坦维持治疗。此外,患儿由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给予抗生素导致继发性并发症——右颈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超声检查证实,并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入院第7天,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结果显著改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恢复正常。重复培养提示感染已清除,脑膜炎/脑炎检查结果为阴性。患儿继续头孢曲松治疗至第14天,以确保细菌性脑膜炎完全消退。患儿对治疗耐受良好,症状逐渐消退。出院时,囟门柔软平坦,瞳孔反应灵敏、对称,四肢张力和运动均正常。
分析讨论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是一种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为嗜血杆菌属中对人有致病性的常见细菌。Hi 常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传播,新生儿也可通过吸入羊水或接触生殖器分泌物发生感染。根据 Hi 是否存在荚膜,分为无荚膜型和荚膜型,荚膜型又可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结构的不同分为a~f 六个血清型,无荚膜型血清学无法分型故称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均有发生。在 Hib 苗问世之前,Hib 是引起婴幼儿侵袭性感染的主要血清型。随着免疫接种范围的不断扩大,Hib感染率下降,但由其他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型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特别是 Hia 和 NTHi有所增加。目前非 b荚膜型 Hi 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多属于散发。Hia 主要影响北美、加拿大等土著社区,引起脑膜炎、细菌性肺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侵袭性疾病,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
虽然流感嗜血杆菌可影响所有年龄段人群,但婴儿和 65 岁以上的成年人的感染风险更高。在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下,感染风险进一步升高,包括镰状细胞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脾功能不全、补体缺乏以及接受化疗或放疗的个体。
与其他病原体不同,流感嗜血杆菌的治疗策略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需要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个体化定制治疗方法。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 Hi 感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Hi 耐药菌株的分离率显著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新的挑战。氨苄西林曾是治疗 Hi 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其药敏率随剂量、用药时间和给药不规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目前,Hi 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可用作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癫痫发作可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疾病过程中产生,并在该病的管理中代表一个重要的并发症。癫痫发作是大脑中异常、过度或同步神经元活动的短暂发作,可导致各种临床表现,可能是潜在的神经系统或全身疾病的症状,也可能是原发性疾病。继发于细菌性脑膜炎的癫痫发作是多因素的,由神经传递中断引起。
脑膜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包括听力损失、视力损害、癫痫发作、脑积水、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社交困难)、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如脑瘫)。这些并发症主要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导致。管理这些并发症需要与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和神经科医生进行持续随访。
综上,Hia 脑膜炎仍然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具有潜在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儿科人群中。本例强调了及时诊断和个体化定制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尽管由于广泛接种疫苗,Hib 脑膜炎发病率有所下降,但 Hia和其他非 Hib血清型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地造成侵袭性感染。本例患儿尽管出现了脑炎、癫痫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DVT)等并发症,但其完全康复突出了早期干预、适当的抗菌治疗和多学科护理的重要性。此外,持续监测和长期随访对于减少后遗症,特别是神经功能缺损,并确保最佳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Thomas M, Patel S, et al. (March 08, 2025) Treatment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erotype A (Hia) Meningitis in a Pediatric Patient: A Case Report. Cureus 17(3): e80253.
2.安晶,马翠,等.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特征及防治[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02):360-363.
来源:医脉通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