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从“寒冬”到“暖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09:24 5

摘要:2024年的尾声,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被丝丝寒意所充斥,跑不赢主流宽基指数的现实,考验着投资者的信心。然而,当时间的指针悄然拨入2025年,市场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转。短短两个月间,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宽基指数的比例明显飙升,如同一株倔强的春芽,在冻土之下悄然破冰

文|富国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 杨帆

杨帆

富国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广州广播特邀嘉宾、上海财经大学外部讲师。主要负责A股市场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权益基金产品等研究。

2024年的尾声,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被丝丝寒意所充斥,跑不赢主流宽基指数的现实,考验着投资者的信心。然而,当时间的指针悄然拨入2025年,市场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转。短短两个月间,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宽基指数的比例明显飙升,如同一株倔强的春芽,在冻土之下悄然破冰。

这究竟是昙花一现的反弹,还是历史周期的必然?当主动权益基金在漫漫蛰伏中蓄势,当AI浪潮裹挟着算力革命的飓风席卷全球,当中国市场的机构化进程仍在跌宕中前行,主动权益基金是否已站在“否极泰来”的转折点?答案或许藏在一组组客观的数据里,更藏在时代浪潮的褶皱中。

破局时刻——数据背后的周期密码

近年来,主被动之争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2023年以来,相对于被动权益基金的逆势崛起,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在A股的“定价权”更是在2024年底被被动权益基金所超越。若是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来代表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2023—2024年的确是连续两年跑输沪深300,尤其是在A股“924”绝地反击行情中,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不足30%。然而在2025年的开年行情中,主动权益基金却用凌厉的曲线改写了剧本。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2月18日,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接近70%。从30%到70%,主动权益基金终于迎来了一场迟到的“正名”。

实际上,主动权益基金的逆袭并非偶然,而是周期使然。若是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沪深300”的三年滚动回报差来代表主动权益的超额回报周期,可以发现,也如钟摆上的指针,在悲观和乐观间往复运动。此外,历史的呼吸清晰可见,2009年后的每一轮低谷,都对应着产业浪潮的交替期——当旧经济动能的余晖消散,新产业的曙光尚未普照,主动管理者的迷茫往往化作业绩的洼地。但2025年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超额回报曲线已越过周期拐点,走出最坏的时刻。这像极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夜的蛰伏,或是2019年新能源产业链崛起的序章。

图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沪深300”三年滚动回报的历史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11

若是从主动权益基金的内部表现看,一场Alpha(超额收益)盛宴正在悄然开启。根据Wind统计,过去一年收益超50%的主动权益基金达175只,占比突破4.15%的临界值——这个数字犹如资本市场的“黄金分割线”,自2013年以来四次应验,次次都对应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提升,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持续创新高,即2013年9月、2014年12月、2019年10月和2020年4月。另外,回溯突破临界点后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数据昭示着更惊人的趋势,85%的主动权益基金将在未来一年刷新净值巅峰。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韵,这一次的韵脚,或许就藏在4.15%的“数字密码”之中。当多数人还在咀嚼熊市的苦涩时,清醒者已在Alpha的沃土上播下种子。

图2: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超过50%的滚动占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2-07

注1:主动权益型基金收益率超50%的占比为周频数据,且在计算单只基金滚动一年收益率时采用最近的周频日期。

注2:主动权益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

踏浪而行——产业变迁中的Alpha猎手

公募基金的意义,在于逐浪潮头、深度研究,把握时代的Beta(系统性风险),精选浪潮中的Alpha,把好的收益让渡给持有人。复盘过去二十年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变迁,其每一轮的趋势增配,都精准地踩中时代的鼓点。

2005—2009年,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四万亿”刺激政策的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大幅增配金融地产板块,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2009—2012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消费市场的崛起,基金开始大幅增持消费股,再次跑赢市场;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TMT板块成为市场的宠儿,主动权益基金通过超配TMT,实现了业绩的飞跃;2016—2020年,消费升级和核心资产的崛起,让消费股再次成为基金的重点配置方向,主动权益基金也再创辉煌、获得佳绩;2020—2022年,新能源革命的兴起,让先进制造板块成为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宠,不少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也乘势而上。

表:主动权益基金在产业变迁中的持仓变化和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注1: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仅统计前十大重仓股。

注2:板块表现超额收益=板块三级行业收益中位数-所有三级行业收益中位数。

注3:主动权益超额收益=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涨跌幅-沪深300涨跌幅。

如今,AI革命的浪潮正将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重心推向新的临界点。DeepSeek的爆火,标志着国产AI的崛起,也预示着AI板块或将成为下一个时代主线。在技术爆炸的拐点,超额收益永远属于那些敢于“超配未来”的猎手,而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凭借自己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勤奋的钻研和丰富的经验,有望在这一轮AI浪潮中再次挖掘到时代的宝藏,实现丰厚的超额创造。事实上,不少基金经理已然在产业革命的风口中蓄势待发。有人重仓算力底座,在国产GPU替代潮中捕捉硬件突围机遇;有人潜入具身智能的深海,在具身智能革命中提前落子。主动管理的价值,正是在技术迷雾中甄别真金,于产业裂变时重仓时代。

他山之石——中美市场的镜鉴与分野

不少投资者担心,中国主动权益会重蹈美国之路,逐渐走向衰败。但实际上,美国主动权益没落的背后是其长期难以战胜指数,中国主动权益却是恰恰相反。一方面,中国主动权益基金拥有优秀的长期超额创造能力,这是底气的来源。根据Wind统计,过去十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6.5%,远超沪深300的1.1%;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年度正收益概率为70%,将宽基指数甩开二十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基金经理在产业更迭中“翻石头”的坚持,是对价值陷阱的规避,更是对时代主线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相对于美国,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创造能力极具优势,这是信心的本源。进一步剖析中美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来源,可以发现,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的Alpha收益,无论是一年、三年,还是五年、十年,皆为负贡献。而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其寻找Alpha的能力极为卓越。尽管在近一至三年表现稍显黯淡,但若将视野拉长到五至十年,Alpha收益便如璀璨星辰,远超Beta的贡献,成为投资领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恰似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图3:中美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创造能力对比

数据来源:Morningstar,截至2024-12-27

若是进一步探究,A股以散户为主的投资土壤和相对分散的市场结构,更容易生长出Alpha之花。具体来看,美股市场60%的机构占比,铸就了高效定价的铜墙铁壁,也让主动基金十年期胜率不足10%的困境成为必然。反观A股,21%的机构化率如同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散户的情绪波动、信息差与交易摩擦,皆为主动管理者留下丰沃的Alpha土壤。上交所数据显示,自然人投资者贡献了A股82%的交易量,这种非理性繁荣的背后,恰恰是超额收益的源泉。此外,美股的“七巨头”霸权正在吞噬美国主动管理的生存空间——前10%个股贡献85%收益的残酷现实,让标普500指数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墙。而A股68%的头部集中度,仍保留着草莽时代的多样性。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到北交所黑马,从AI新贵到消费细分龙头,分散化的市场结构为选股者提供了天然的护城河。这种红利,或许会随着注册制深化逐渐消退,但在2025年的当下,它仍是主动权益基金最锋利的矛。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微光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主动权益基金的逆袭绝非偶然。当AI革命重构全球产业链,当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进程行至中途,主动管理者正站在一个充满张力的历史象限——左侧是尚未退潮的估值洼地,右侧是科技爆炸掀起的惊涛骇浪。

答案或许早已写就:在非有效市场向半有效市场过渡的混沌期,在产业变革催生新王旧霸更替的裂变时刻,主动权益基金仍是普通投资者分享时代红利的极佳载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否极泰来,而是一曲关于进化与适应的宏大叙事。越过拐点,繁花自现。2025年,或许正是那个值得铭记的拐点之年。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