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夜2000万人睁眼到天亮:谁偷了我们的“睡觉自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0 08:54 5

摘要:凌晨3点,写字楼的灯还在亮着,我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不断敲着键盘,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改完了第8版方案。窗外传来一阵鸟叫,春分这天的太阳还没露脸,麻雀倒是准时上班了。

凌晨3点,写字楼的灯还在亮着,我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不断敲着键盘,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改完了第8版方案。窗外传来一阵鸟叫,春分这天的太阳还没露脸,麻雀倒是准时上班了。

我拍下电脑桌面上密密麻麻的文档,配文发朋友圈,“连鸟都比我自律,至少人家不用改PPT。”半小时后,这条动态炸出300条评论,清一色的“真实”“世另我”。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战场。

春分当天,春分失眠话题阅读量一个劲儿的往上冲,112万人晒出熬夜证据:凌晨3点的外卖订单截图、通宵直播网红的黑眼圈特写、滴滴司机凌晨4点接单记录……最扎心的评论来自北京程序员老张:“古人春分祭日求丰收,我们求老板少开俩会——丰收?能睡够6小时就谢天谢地!”

如果穿越回明朝的春分夜,画风肯定不一样。

《帝京景物略》里说,春分这天百官要去日坛迎太阳,老百姓在家“竖蛋祈年”。

啥是竖蛋祈年?

就是把鸡蛋立起来预示一年风调雨顺。太医还立了规矩:春分夜必须晚上9点前睡觉,因为“阴阳平分,熬夜最伤元气”。哪个官员敢偷偷加班,第二天能被同僚笑掉大牙,“连老天爷定的作息都敢违抗!”

可现在的打工人哪有这种福气?

上海某大厂会议室里,产品经理小王盯着满屏的需求文档发呆。领导刚在群里@全员:“趁春分昼夜平衡,咱们把方案也‘平衡’到完美!”

底下齐刷刷回复“收到”,但没人敢问:“昼夜平衡和改方案有毛关系?”

他摸出抽屉里的褪黑素吞了两粒,突然想起奶奶的话,“春分夜睡得好,一年不生病。”他对着空荡荡的工位苦笑,“奶奶,现在流行‘春分夜加班,一年不升职’。”

他暗自苦恼,白天多修改,晚上真不想加班呀。

熬夜这事儿,科学早就判了“死刑”。

据网上数据统计,连续1周熬到23点后,人体褪黑素分泌直接砍掉40%。相当于每天灌2两假酒。

但数据再吓人,也挡不住深圳外卖小哥凌晨蹲在马路牙子上刷手机。“白天送餐被顾客骂成狗,晚上不看点土味画面,我都怕自己抑郁。”他晃了晃手机,“你看这人说‘春分要吃春菜’,我倒是想,可半夜只有便利店关东煮。”

更荒诞的是春分作业。

北京某小学老师布置“观察春分日出”,我在想全班35个孩子,能有多少个完成这项作业。突然想起之前家长群里有人吐槽,“现在孩子以为太阳和Wi-Fi一样,都是24小时待机的。”

古人用春分测天地平衡,现代人用春分测血压平衡。

白居易曾写,“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说的是跟着花期调整农事。

现在年轻人跟着App调整作息。某睡眠软件推出“春分助眠套餐”,卖点竟是“AI模拟鸟叫声,让你假装睡在村里”。

看到有人买了会员后吐槽,“鸟叫是有了,但半夜微信群里@我的声音比鸟叫还勤快!”

熬夜越狠的人,越爱收藏早起攻略。

小红书上“5点起床挑战”的帖子永远爆火,但点开博主主页,最新动态往往是“熬夜改方案,挑战失败”。就像网友说的:“春分竖蛋?我能把眼袋竖起来就不错了!”

400年前,张岱在《夜航船》里写春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400年后,打工人在夜班车上刷着“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鸡汤文。

某乎上有个问题火了:“为什么春分夜失眠的人特别多?”高赞答案一针见血:“因为这天白昼黑夜终于平等了——可你的工作和休息呢?”

凌晨4点08分,我终于关上电脑。

电梯下行时,我透过玻璃幕墙看见天边泛起鱼肚白,突然想起《庄子》里那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我摸出手机拍下朝霞,配文发到朋友圈,“春分日出,打工人专享。”

10分钟后,评论区冒出52条统一回复:“收到,这就转发给老板。”

我……

来源:板姐聊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