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 《消化系统疾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年版
2. 《现代胃肠病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9 年版
一粒小药丸,真能“堵住”胃酸的洪流?
胃酸这玩意,平时不吭声,关键时候却像闹脾气的熊孩子,翻江倒海,烧得人胸口跟着火一样!不少人为了灭这场“火灾”,一口吞下奥美拉唑,觉得这药简直是“救命稻草”。
但问题是,这玩意吃上一天两天行,吃上五年、十年呢?会不会像长期借钱不还,最后债主找上门来?今天,就来扒一扒这颗小药丸的“前世今生”,看看它到底是良药,还是隐形的“甜蜜毒药”。
胃酸: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先别急着把胃酸当成敌人,它其实是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仔”。
· 消化食物:没有胃酸,蛋白质消化就跟没盐的菜一样,味同嚼蜡。
· 杀菌消毒:胃酸是胃里的“消毒水”,不少细菌一进来就被它灭了。
· 促进营养吸收:铁、钙、维生素 B12,都要靠胃酸帮忙吸收。
所以,胃酸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它跑错了地方——该老老实实待在胃里,它偏偏往食管里冲,烧得人痛不欲生。
这才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真正问题。
奥美拉唑:胃酸的“灭火器”,但灭得太狠了?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家族的“老大哥”,它的作用简单粗暴——直接“关掉”胃酸生产线,让胃酸减少 90% 以上。
吃下去,烧心立刻缓解,很多人因此对它爱不释手。
但问题是,胃酸被长期压制,身体就会“报复性”反弹。
停药后,胃酸分泌可能会比原来还旺盛,这就是所谓的“反跳现象”。
更严重的是,长期服用奥美拉唑,还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吃五年、十年,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胃酸减少,钙、镁、铁、维生素 B12 的吸收都会受到影响。
长期服用奥美拉唑,骨质疏松、骨折风险会明显升高。
有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 PPI 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风险比普通人高 44%(《中华消化杂志》2021 年第 41 卷)。
这可不是小事,髋部骨折对老年人来说,往往意味着长期卧床,甚至是生命危险。
胃酸是胃里的“消毒水”,把它关掉后,幽门螺杆菌就能趁虚而入,在胃里兴风作浪。而这种细菌可是胃癌的头号嫌疑犯!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 PPI 的人,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 2.4 倍(《现代胃肠病学》2019 年版)。
如果本身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风险更是雪上加霜。
胃酸减少后,不该进肠道的细菌也能大摇大摆地进去,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这不仅会引起腹胀、腹泻,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让身体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 PPI 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 年第 53 卷)。
虽然因果关系还不明确,但这个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PPI 还可能影响血管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本身就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来说,长期吃奥美拉唑,可能是在“火上浇油”。
中医怎么看?胃气虚了,百病生!
西医讲胃酸,中医讲“胃气”。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强,则饮食入胃能化生气血,身体自然健康。
奥美拉唑长期压制胃酸,相当于让胃的“炉火”熄灭,脾胃功能受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寒、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全身乏力、气血不足。
中医讲究“治未病”,调养脾胃才是根本。
平时可以吃点陈皮、山楂、茯苓、党参等健脾和胃的食物,少吃寒凉生冷的东西,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那么,胃不好到底该怎么办?
· 少吃油炸、辛辣、咖啡、酒精,这些都会刺激胃酸分泌。
·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南瓜、红薯,保护胃黏膜。
· 压力大时,胃酸分泌会异常,作息紊乱也会影响胃的自我修复能力。
· 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胃病很多时候是“气出来的”。
· 饭后散步 20 分钟,有助于胃排空,减少反流风险。
· 过度运动(如剧烈跑步)反而可能加重胃部不适。
· 轻度胃食管反流,可以试试铝碳酸镁等抗酸剂,副作用相对较小。
· 如果必须用 PPI,尽量短期使用,必要时换成 H2 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
写在最后
奥美拉唑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长期吃。
它就像消防员,火来了可以用,但天天让消防员住家里,房子迟早要出问题。
胃病最怕的不是没药吃,而是长期依赖药物,把根本问题忽略了。
养好脾胃,调整生活习惯,才是长久之计。毕竟,胃好了,人才能真正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湘珺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