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体彻底凉了,中文员工正式失业,这是当“墙头草”的必然结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17:16 5

摘要:其实这事早有预兆,特朗普很早以前就对这些机构不爽了,直接签署行政令砍掉了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的一堆美国国际媒体署下面的机构,继BBC之后,有一个美国的舆论战先锋直接被“断粮”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这才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这家无良媒体终于为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美国之音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不仅1300多名员工被强制休假,台长迈克尔·阿布拉莫维茨本人也跟着“放长假”了。

其实这事早有预兆,特朗普很早以前就对这些机构不爽了,直接签署行政令砍掉了包括“美国之音”在内的一堆美国国际媒体署下面的机构,继BBC之后,有一个美国的舆论战先锋直接被“断粮”了。

不少人对此挺惊讶,毕竟美国之音挺过了二战、冷战,这次居然撑不住要关门,还是让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想当年美国之音是华盛顿针对纳粹德国打舆论战的一把好手,再往后它摇身一变,成了对抗苏联的重要工具。

按理说这样的老牌子不该混到如此地步,结果特朗普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直接动刀把这个“舆论打手”给打瘫痪了,特朗普到底意欲何为呢?难道现在美国已经不需要舆论武器了吗?

还真不是,这里面跟钱的关系也不大,最关键是特朗普老觉得“美国之音”对他有些“不敬”。

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对这个媒体怒怼颇多,不仅因为它煽风点火对别国搞所谓“自由民主”那一套,最重要的是它好像总是没让特朗普满意。特朗普喷它传播所谓美国左翼思想,耗资不少却宣传不力,总之干嘛嘛不行,烧钱第一名。

“美国之音”也不仅只管对外广播,当年奥巴马在2013年取消了信息限制后,他们的声音不仅飘到海外,连美国本土居民也能听到他们的广播。

这些内容多半是为美国意识形态输出服务的,美国之音在我国的听众其实就不少,几十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个电台萌生了去美国的想法,把美国当成是世界上唯一的民主灯塔。

这就是美国之音存在的意义,通过舆论的手段美化美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美国产生畸形的好感,从而达到控制全球舆论的目的。

只不过美国之音的老一套做派没有获得特朗普的青睐而已,除了特朗普之外,马斯克对美国之音也颇多微词,在之前就曾喷过:根本没人听这些老古董电台,简直浪费美国人的钱,公开呛声说这些组织毫无意义,完全像自言自语。

结果话音刚落,“美国之音”干脆直接倒下了,看来时代真的变了,曾经美国把这些外宣媒体当成争夺世界话语权的工具,现在社会舆论和技术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人类早已走入了互联网时代,美国之音不是不好用,而是属于它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美国现在已经意识到这种靠老路子广播搞意识形态的时代的效率太低,花重金不值得,不如断了预算。

除了“美国之音”外,像什么“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等也跟着断了粮,往日靠美国的钱豢养的各个“战斗电台”现在都停了摆,看来斗争形势要变成全新的了。

不管美国之音是否成了特朗普的弃子,但至少在之前这个媒体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可没少干坏事。表面看似中立的媒体内里就是美国打舆论战的重要棋子,在对我国的报道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劣迹斑斑。

从“美国之音”在涉华问题上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么多年,美国之音操着所谓“传播自由民主”的旗号,但干的却是煽风点火的事儿。它们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尽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做文章,意图挑动社会对立。在新疆问题、香港问题和南海问题等方面,“美国之音”拼命找茬,不惜编造虚假信息,只为抹黑我国。

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不错的,但“美国之音”就是视而不见,偏要捏造“人权问题”博眼球,拼尽全力的想把我们放到世界的对立面去。

香港回归平稳发展了?它偏煽动“民主自由”的问题,拼命为“乱港分子”站台,南海问题明明是我国的主权问题,它们硬是要扯成“地区威胁”。

总之美国说啥都是“对的”,而我国干啥都要被挑刺,这种双重标准可真不是一天两天了。

柬埔寨首相洪森2023年2月访华,美国之音立马有了反应说三道四,结果话一出口柬埔寨外交部发言人安速强不乐意了,直接出来说了几句硬气话,怼得也挺直接。

安速强指出美国之音的文章就是在传播假新闻,意在扰乱视线,玩弄肮脏政治把戏,存心抹黑中柬两国正常合作交流的局面。所以现在美国之音已经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过街老鼠,很多国家早已经了解了美国之音的套路,所谓的文章和抹黑只不过不值一哂罢了。

美国之音做这些事情很明显,就是为了带节奏、搅浑水,看似想占据道德制高点,实际上就是为了抹黑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顺便给那些乱七八糟的势力撑腰。

这不就是典型的小人做派嘛,从来不敢光明磊落的搞对抗,反而都在背后放冷箭,其实就是懦弱的基本嘴脸。

但可千万不要觉得特朗普关闭了美国之音是对我国友好的表现,这些年美国从上到下反华排华的论调是没有变的,因为我们发展的太快太好,直接影响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所以特朗普不可能跟我们友好的,关掉“美国之音”的原因就一点,就是准备集中资源在更高效的阵地上,美国之音不是不好,只不过被淘汰了而已。

这几年国际舆论风向飞速转变,人人上TikTok刷短视频,盯推特看实时更新,美国作为地球村长,洞察趋势比谁都快,它们肯定不会在互联网大潮前掉队。

互联网本来就是美国发明的,直到现在美国依然掌握着互联网上的绝对主导权,所以在涉及到跨国议题时点点手指发条消息的效率,远比之前的广播收音机要高得多。

从这点来看,特朗普是准备升级对抗的形式了,关闭“美国之音”反而是美国转向互联网的信号,没那么多“历史的眼泪”和“负隅顽抗”。

而且这些年美国一直都在培养亲自己的“网络打手”,通过隐蔽手段在各国带节奏、挖墙脚,它们已经不需要再依赖“古老的”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进行文化输出,转而依赖互联网的多媒体和互动手段更为隐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要是某国粉丝量巨大的网红一夜之间转发了什么“奇怪的”言论,舆情会发酵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很多民众因为没有跟媒体公司接触过,根本意识不到水军带节奏的效果能有多迅猛。

年轻人喜欢的YouTube、Twitter早就已经是各国舆论争夺的主战场了,美国心里非常清楚,传统媒体已经过时了,与其花费巨资给一堆过气的电台节目,不如集中资源将所有精力投入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搞数字作战。

这样准确性强,速度更快,就跟撒网一样,广撒网一定能让某些群体立即高呼“绝对真相”,我国某些明星的流量操作其实也是跟这些外国机构学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放松警惕,这几年主流国家的媒体攻防战在这些互联网平台打得十分激烈,甚至连CIA招募特工都开始通过网络渠道,照这个趋势,接下来的舆情攻防只会更加集中于那些电子屏幕前,每一次刷屏、每一次点赞的瞬间,双方的战斗早已“打响”。

很多使用APP的网络用户根本没意识到,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参与到了国与国之间的网络争锋,现在美国已经把这套手段玩的非常现代化了,不仅范围广,迷惑性还极强,真有点关不完打不死的感觉。

再加上算法推荐给用户筛了他们乐意看的内容,几乎每人收到的内容都是他们爱听的,进一步让自己接受的内容经过包装跟过滤,背后的冰山现在已经越来越大了。

等民众反应过来的时候往往已经身处风口浪尖,这时那些早就被收买好的墙上草就开始随风倒,死死的压制住舆论的方向。

这种渗透更针也不像以往讲课一样的硬推销,变成了颠覆性的思想和方式软推,下点小糖衣炮弹,稍不小心网民思维就会被操控。这样的“自由之战”引起的变动比几十年前的冷战说得还要直白的那种渗入强得多。

它不过是以更隐性化的方式进展,而且速度往往比现实中的战斗响应更为可怕。一句句妥妥滴水穿石的话就在这条隐秘网线上跑得让人心惊肉跳。你可能每天刷着小视频、被某些梗或搞笑视频逗乐时,战争已经潜入了网络的神经末梢。这么玩成本不高、渗透力强,但洗脑力还蹭蹭往上涨,可以直接带动颠覆。

现在互联网的崛起让舆论战的打法跟以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人说这是好事,毕竟言论更加自由,渠道更多,事实也更加透明了。

可别忘了有一利就有一弊,现在这些看上去丰富多彩的社交媒体,实质上又成了虚假信息泛滥的“助推器”。

以前造个谣想要广泛传播得靠电视、报纸之类的官方途径,门槛较高。现在的谣言传播路径则彻底变了,随便建个账号就可以写些不负责任的东西,甚至都不用人特意推动,机器可以自动地完成这个事情。

斗争的形式已经完成了转变,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资料:

美媒怒了:她“毁掉”了美国之音

环球时报新媒体2025-03-18

1300名员工被休假,美国舆论战工具“美国之音”断粮

2025-03-17 界面新闻

社评:“美国之音”这个谎言工厂为何停摆

2025-03-17环球网

来源:Hi科普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