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曾经前途光明的女硕士,在考博受挫后患上精神疾病,最终失踪十多年。当家人终于找到她时,却发现她已经成家并育有两个孩子,而她的"丈夫"只轻飘飘地说了句:"收留她。"
女硕士失踪被强制生孩后续:男方面临牢狱,家属发声,更多内幕流出
精神疾病女硕士失踪13年后被找回,真相到底是什么?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名曾经前途光明的女硕士,在考博受挫后患上精神疾病,最终失踪十多年。当家人终于找到她时,却发现她已经成家并育有两个孩子,而她的"丈夫"只轻飘飘地说了句:"收留她。"
这件事迅速引发全网热议:这究竟是收留,还是一场被精心策划的操控?
天之骄女的陨落
卜女士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一路顺利考入研究生。然而,在攻读博士期间,由于没有及时更换二代身份证,导致她失去了考试资格。
这场意外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引发了精神疾病。
病情反复,她曾多次住院治疗,也曾休学回家静养,但最终在某一天彻底失踪了。家人四处寻找,甚至报警求助,但始终没有她的消息。
就这样,十多年过去,家人一直活在痛苦和希望交织的煎熬之中。
她是如何被找到的?
2023年11月,一位女子向寻亲志愿者求助,称自己的婶婶十多年前与叔叔生活在一起,但家人对婶婶的背景一无所知,希望能帮她找到亲人。
志愿者见到卜女士后,发现她识字且思维较清晰,便耐心引导她回忆。她竟然能说出父母、哥哥的名字,甚至记得自己曾就读的大学。
经过警方调查,确认这位"婶婶"就是13年前失踪的卜女士。
家人团聚,真相却令人不安
得知妹妹还活着,卜先生激动万分。然而,当兄妹重逢,妹妹却已经不认识他了。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丈夫也一同前来。12岁的儿子,8岁的女儿,揭开了她这些年的生活轨迹。
网络上迅速炸开了锅——一个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女子,为什么会突然"结婚生子"?她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生活在这里,还是被迫接受这一切?
“收留”还是“控制”?
据“丈夫”家属所说,卜女士15年前流浪到他们家中,精神状态不佳,曾被他们报警处理,但因拒绝沟通甚至攻击警察,警方未能提供帮助。
于是,他们便“好心”收留了她。两年后,她与家中的一名男性成了夫妻,并陆续生下两个孩子。
然而网友并不买账:如果真的想帮她,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努力寻找她的家人?为何等到孩子都这么大了才开始寻亲?这一切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目的?
疑点重重,网友质疑不断
事情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质疑:
有村民称,卜女士时常独自坐在石头上,目光呆滞,偶尔会接受村民施舍的食物。这样的状态真的能“自愿”结婚生子吗?
她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家人信息,甚至在最前面写下一个字——“跑”。这说明她并非完全丧失认知,她想要逃离这里!
更令人愤怒的是,她的“丈夫”竟然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开始直播带货,试图利用网络流量获利。这场“收留”,真的只是单纯的善意吗?
法律介入,真相水落石出?
在舆论的推动下,警方介入调查,并采取了强制措施。经过审查,卜女士的“丈夫”在明知她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仍然与她发生关系,并育有子女,这一行为涉嫌犯罪。目前,该案件已进入检察院审查阶段。
不过,警方表示,尚未找到确凿的拐卖证据,因此无法以拐卖罪定性。对此,卜女士的家人仍在商讨是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希望让法律还她一个公道。
志愿者遭受网暴,真正的受害者是谁?
令人唏嘘的是,这场事件还让最初帮助卜女士的志愿者朱玉堂陷入网暴,甚至有人指责他“破坏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但志愿者的立场很坚定:“我是去解救她的,是帮助她的。”
的确,这起事件中,最无辜的或许是那两个孩子,他们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但比起“家庭破裂”带来的伤害,成年人的责任与道德更值得深思。难道仅仅因为孩子的存在,就可以掩盖这场十几年的“控制”吗?
精神病人的权益该如何保护?
这个事件折射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会对精神病人的保护机制是否健全?
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特殊,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猎物”。他们的权益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剥夺。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建立更完善的寻亲和社会救助系统:如果当年警方有更有效的措施,或许卜女士早已回到家人身边。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法律保护:避免有人以“收留”为名,实则侵害他们的权益。
公众应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举报:社会力量的关注,能够帮助更多被忽视的人找到希望。
结语:正义不会缺席
从13年前的突然失踪,到如今终于被找到,卜女士的经历令人唏嘘。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个案,更是社会对于弱势群体保护的一个警示。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这场事件仍未完全落幕,希望最终的审判能够给她一个公正的交代,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精神病人的权益同样需要被保护。
来源:学神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