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区的路灯还亮着,天边刚蒙蒙亮,他就推着他那辆早已掉了漆的三轮车出门了。三轮车后面拴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铃铛,走起路来”叮铃叮铃”地响。
张老先生每天清晨四点半就起床了。
小区的路灯还亮着,天边刚蒙蒙亮,他就推着他那辆早已掉了漆的三轮车出门了。三轮车后面拴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铃铛,走起路来”叮铃叮铃”地响。
这铃铛是他孙女小雨五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小雨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就为了买这个铃铛给爷爷。“这样我就能听到爷爷回来了”,小雨当时笑着说。
十五年了,张老先生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家里人劝过他无数次。
“爸,您都七十多了,又不是没退休金,何必呢?”儿子张建国经常这样说。
老伴更是直接:“你一个堂堂中学校长,退休了就捡垃圾,多让人笑话啊!”
张老先生只是笑笑不说话,继续他的日常。
小区里的人都认识他。年轻人喊他”张爷爷”,同龄人喊他”老张头”。私底下,大家都管他叫”捡破烂的老校长”。
清晨的小区垃圾桶旁,他总是弯着腰,仔细地挑拣着可回收的物品。废纸、塑料瓶、易拉罐,他都分门别类地装进不同的袋子里。
三轮车后座上放着一个旧收音机,用胶带缠了又缠,天线上还绑着一根晾衣服的铁丝。收音机里播着他最爱听的评书,那声音断断续续的,时不时还夹杂着电流的”沙沙”声。
“张老师,早!”隔壁6栋的李奶奶倒完垃圾跟他打招呼。
“李婶早。”张老先生笑着点点头。
“听说您孙女考上北京那个什么大学了?”
“嗯,北医。”提起孙女,老人眼睛里闪着光。
“那可真厉害啊!将来是不是当大夫啊?”
张老先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想研究癌症,说要当研究员。”
李奶奶瞪大了眼:“那得读多少年啊?”
“本科五年,再读个博士,怎么也得十年八年的。”
李奶奶咂咂嘴:“花钱不少吧?”
张老先生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是啊,不过值得。”
李奶奶走后,他继续低头捡着塑料瓶。一只野猫从旁边窜过,把他吓了一跳,手里刚捡的易拉罐掉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响。
这声响惊醒了他的回忆。
十五年前,他刚退休那会儿,儿子儿媳忙于工作,小雨才五岁,没人照顾。他们住在学区房,月供压得儿子儿媳喘不过气来。
那一年,张老先生的退休金是2800元。他把2000元给了儿子,剩下的800元留给自己和老伴度日。
可小雨渐渐长大,学费、补习班、兴趣班,样样都要钱。儿子儿媳的工资涨得不如物价快,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有一天,张老先生在小区垃圾桶旁看到一个老人在捡废品。他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问:“大爷,您一个月能捡多少钱啊?”
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勤快点,一千多吧。”
那天晚上,张老先生辗转反侧,想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门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了他的”捡废品”生涯。
老伴一开始反对得厉害,说他丢人现眼。可当张老先生第一个月拿出1200元放在桌上时,老伴哭了。
“你一辈子教书育人,退休了却要捡垃圾…”
张老先生笑着摸摸老伴的头:“人穷志不能穷。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钱,但总得让小雨好好读书啊。”
从那以后,张老先生每个月都能额外挣1000多元。这些钱,他都交给儿子,专门用于小雨的学习和生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小雨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很少出去玩,课余时间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跟爷爷下棋。
“爷爷,你为什么要捡废品啊?”有一次,十二岁的小雨问他。
张老先生想了想,说:“爷爷喜欢干这个,锻炼身体。”
“可我同学说,他们看到你在垃圾桶旁弯腰,说你是捡破烂的…”小雨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小。
张老先生笑了:“爷爷不在乎这个。你只要记住,做人要有骨气,无论做什么,只要不违法乱纪,都是光明正大的。”
小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天晚上,张老先生的老伴悄悄告诉他:“小雨在学校被人笑话了,说她爷爷是捡垃圾的。”
张老先生沉默了许久,只说了一句:“总会过去的。”
第二天清晨,他照常出门捡废品。只是这一次,他绕开了小雨上学的路。
高考那年,小雨以全市第三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全家人都高兴坏了。张老先生难得喝了两杯酒,脸红扑扑的,眼睛里全是骄傲。
“爷爷,我考上北医了,您就别捡废品了吧?”酒桌上,小雨恳求道。
张老先生摇摇头:“北京花销大,你安心读书,其他的不用管。”
送小雨去北京的火车站,张老先生偷偷塞给她一个信封:“这是爷爷这些年捡废品存的钱,你拿着,在北京不够花就用。”
小雨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一叠百元大钞,足足三万元。
“爷爷…”小雨眼泪夺眶而出。
“去吧,好好学习。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老先生拍拍她的肩膀。
火车开动时,张老先生站在站台上,目送列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回到家,老伴问他:“你真打算一直捡下去啊?”
张老先生点点头:“习惯了。再说北京花销大,小雨以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呢。”
就这样,又过去了五年。
小雨本科毕业,顺利读上了研究生。她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说学校里的事,说北京的见闻,但从不提钱的事。
张老先生依然每天清晨出门捡废品。只是他的背驼了一些,步子也慢了一些。
三轮车上的收音机换了一个更旧的,是邻居扔掉他捡回来的。收音机旁边多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速效救心丸。
“老张,你这身体还捡什么垃圾啊?”同小区的王大爷经常这么说。
张老先生只是笑笑:“习惯了,不捡浑身不自在。”
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有时候弯腰捡东西,会突然眼前发黑,站都站不稳。
去年体检,医生说他有轻度心脏病,让他注意休息,别干重活。
他没告诉家里人。
小区里的保安小李知道后,经常帮他把捡来的废品搬上三轮车。有时还会特意留一些易拉罐给他。
“张爷爷,您就少捡点吧,注意身体啊。”小李总是这么劝他。
张老先生总是笑着说:“没事,我这身体硬朗着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去年冬天的那个电话。
“爷爷,我…我可能不能按时毕业了。”电话那头,小雨的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了?学习跟不上?”张老先生紧张地问。
“不是…我…我生病了。”
“感冒发烧?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
“不是…医生说…我得了白血病。”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
张老先生感觉天旋地转,手里的电话差点掉在地上。
“爷爷?您还在吗?”小雨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在,在…你别担心,爷爷这就去北京。”
挂了电话,张老先生颓然坐在沙发上,浑身发抖。
老伴吓坏了:“怎么了?小雨怎么了?”
“白血病…她得了白血病…”
那天晚上,全家人都没睡。
第二天一早,张老先生就和儿子张建国一起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铁。
医院里,小雨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头发稀疏。
“爷爷,爸…”看到他们,小雨强打精神笑了笑。
张建国跟医生详谈后回来,脸色凝重:“初步诊断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立即化疗,后续很可能需要骨髓移植。”
“要多少钱?”张老先生直截了当地问。
“保守估计,前期化疗就要50万左右。如果需要骨髓移植,至少还要再加80万…”
张老先生仿佛被雷击中,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回到小区,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休息,而是直接推着三轮车出门了。
“老头子,你这是干什么去?”老伴在后面喊。
“去捡废品。”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
“就是什么时候了,我才更要去!”张老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从那天起,张老先生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外面捡废品。早上四点出门,晚上九点才回来。
他跑的地方更远了,不仅仅是小区,还包括周边的街道、公园、商业区…只要有人扔垃圾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小区的人都知道了小雨的事,看到他都忍不住叹气。
“这老头子,捡一辈子也捡不够啊…”
“可怜哪,白发人送黑发人。”
张老先生充耳不闻,依旧每天推着三轮车出门。
有一天,他在一家咖啡馆后门捡废品时,被店员发现了。
“老爷子,您别捡了,我们店里的废品我给您留着,您每天固定时间来拿就行。”年轻的店员小王说。
张老先生愣了一下:“为什么帮我?”
小王笑了:“十五年前,您是振华中学的校长吧?我是您学校毕业的学生,您可能不记得我了。”
张老先生仔细看了看,确实没什么印象。
“我上学那会儿,成绩不好,总是逃课。有一次被您逮到,我以为您会狠狠批评我,没想到您只问了我一句话。”
“我问什么了?”
“您问我:’你觉得你这辈子想干什么?’当时我说不知道,您说:’那就先把眼前的书读好,等你知道了再说。’后来我真的认真学习了,虽然没考上大学,但现在自己开了这家咖啡馆,过得也不错。”
张老先生笑了笑:“那挺好。”
“您的事我听说了,您孙女在北京住院是吧?白血病?”
张老先生点点头,眼圈有些发红。
“老师,您把您的支付宝给我,我建个群,把咱们学校的校友都拉进来,大家一起帮帮忙。”
张老先生摇摇头:“不用了,我自己能行。”
来源:魔法师戴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