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学校药学院精准医学团队以滨州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20.3)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ase
近期,学校药学院精准医学团队以滨州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20.3)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fluorescent sensing: Mechanisms and detection applications”的综述。
药学院蔡园园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基于MOF的荧光传感示意图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配位形成的晶体多孔材料,兼具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作为理想的传感材料,MOFS具有以下优势:
(1)晶体结构明确,可精确定位金属原子与分析物的相互作用位点;
(2)超高比表面积,有利于分析物与传感探针充分接触,提高灵敏度;
(3)可调孔隙结构,既能增强与分析物的相互作用,又可实现分析物的预富集,显著提升传感性能。
这些特性使MOFS在传感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图2 基于MOFS的AIE机理测定NRHCS和TOB的荧光平台
目前,已有若干综述性工作对MOFS材料在荧光传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但这些综述主要集中于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的归纳整理,而MOFS材料的荧光传感机制缺乏系统性总结。因此,开展针对MOFS基纳米酶传感机制的系统性综述,不仅能够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而且对指导新型传感材料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图3 基于MOFS对感葡萄糖、多巴胺的检测
在综述中,作者阐述了MOFS荧光传感的可能机制,分为开启型、关闭型和比率型。此外,作者还对MOFS材料在荧光传感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因此,本综述将为基于MOFS的荧光传感在各种应用中的设计提供指导原则,同时作者也对基于MOFS的荧光传感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来源: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