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其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失调及环境因素。IBD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肠脑轴的作用加剧了这些共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医疗负担。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其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失调及环境因素。IBD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肠脑轴的作用加剧了这些共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医疗负担。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在临床和临床前模型中已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潜力,能够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血管舒张、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但这些气体分子的靶向递送仍面临严峻挑战。益生菌如E. coli Nissle 1917(EcN)被认为是IBD的潜在治疗工具,因其能调节免疫、增强上皮屏障并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然而,EcN在胃肠道内易被胃酸和胆盐破坏,且IBD环境中高水平活性氧可导致其死亡。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科大刘世勇教授/胡进明教授团队将益生菌EcN与CO/H2S释放共聚物(POSR)共载,设计出工程化益生菌POSR@EcN,实现了肠道递送气体信号分子。POSR@EcN在胃肠道中表现出增强的定植能力。小鼠IBD模型实验表明,经口服并辅以超声(US)治疗后,CO和H2S在炎症部位局部释放,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抑制炎症介质iNOS和TNF-α的表达,从而缓解肠道炎症。此外,CO/H2S递送提高了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恢复了肠道屏障完整性,并显著增加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促进有益菌群生长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产生。同时,CO/H2S促进乳酸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生长,提高了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乙酰胺(IAM)水平,调节肠脑轴,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缓解IBD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并恢复认知功能。相关成果以“Engineered Probiotics Enables Targeted Gut Delivery of Dual Gasotransmitter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rapy”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第一作者为马腾飞,干桂海为共同一作。
POSR@EcN的设计与制备
研究团队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合成了三种无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均含有相同量的OHF作为气体释放基元、RhB作为荧光标记物,并分别包含OEGMA、MPC或ODEA作为亲水基元(图1a)。无规共聚物自组装形成了直径相近的球形胶束(约30–32 nm;图1b)。随后,研究团队将这些具有等强度荧光的共聚物胶束与益生菌EcN共孵育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及CLSM评估细胞内荧光信号(图1c-f)。细菌流式细胞术数据和CLSM图像表明,含有三乙胺N-氧化物基团的POOR共聚物在益生菌EcN中表现出增强的内化能力。
图1:聚合物的设计与筛选
进一步研究团队合成了与POOR具有相同亲水端的POSR无规共聚物,在将POSR组装成胶束(30 nm;Figure 4.12a,b)后,研究团队首先评估了POOR和POSR胶束在超声US辐照下的降解速率。定量分析表明,POSR的表观降解速率(0.046 min-1)约为POOR(0.021 min-1)的两倍(图2a)。此外,CLSM进一步证实了POSR在益生菌EcN中的高效内化(图2b)。EcN对POSR的负载效率高达86.2%(图2c),POSR释放CO和H2S而不影响EcN的存活率(图2d)。更重要的是,尽管POSR被EcN内化,US辐照并未改变其气体释放速率(图2e)。鉴于CO和H2S具有高扩散性,这些气体信号分子在US辐照后可迅速扩散至细胞外(图2f)。
图2:聚合物POSR的性能表征
POSR@EcN对IBD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POSR负载显著提高了EcN在小鼠胃肠道环境中的耐受性,提高了益生菌的肠道定植能力(图3a)。局部释放的CO/H2S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AI)(图3b),降低了结肠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图3c),并有效促进上皮修复,恢复肠道屏障完整性(图3d)。POSR@EcN + US处理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图3e),促进了丁酸、异丁酸和乙酸等SCFAs的水平上调((图3f)),从而增强免疫调节,减少了肠道炎症,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并最终维持肠道健康。
图3:工程化益生菌POSR@EcN的性能表征
POSR@EcN对IBD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治疗
行为学实验(图4a,b)和GFAP和Iba1标记物对海马体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图4c),表明POSR@EcN治疗后IBD诱导的情绪和认知障碍、神经炎症程度减缓。局部释放CO/H2S通过上调吲哚产生菌以及色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IAM和最终代谢产物IAA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芳烃受体,抑制NLRP3通过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IL-1β产生,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图4e-g)。
图4:工程化益生菌POSR@EcN通过肠脑轴对抑郁样行为和神经炎症的调控
总结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引入释放CO/H2S的共聚物来改造益生菌EcN。所得到的工程化POSR@EcN在胃肠道中的定植能力得到增强,经口服给药后,通过超声触发CO/H2S气体递质靶向输送到IBD病理部位。CO和H2S通过诱导巨噬细胞从促炎的M1表型向抗炎的M2表型极化,促进IBD中的免疫调节,并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恢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此外,CO和H2S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减少了致病物种的数量,使得肠道产生大量的SCFAs,有效缓解了DSS诱导的IBD。除了对肠道健康的影响,CO和H2S还促进了IAA、IAM等代谢物的产生,这些代谢物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行为。通过调节肠脑轴,POSR@EcN抑制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了神经炎症,改善了IBD小鼠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这种方法克服了气体递质靶向病理部位的挑战,推动了它们在治疗IBD及相关共病中的治疗潜力。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吃不饱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