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昏迷日:中西医结合唤醒“沉睡的生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09:20 2

摘要:2025年3月22日是第五届世界昏迷日,主题为“精评细调,全程管理”。作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针灸康复一病区(昏迷促醒专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接经疗法”传承基地,我们始终秉持“治脑调神”理念,将中医针灸智慧与现代康复技术深度融合,为昏迷患者点亮生命的曙

世界昏迷日

中西医结合唤醒“沉睡的生命”

2025年3月22日

引言

2025年3月22日是第五届世界昏迷日,主题为“精评细调,全程管理”。作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针灸康复一病区(昏迷促醒专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接经疗法”传承基地,我们始终秉持“治脑调神”理念,将中医针灸智慧与现代康复技术深度融合,为昏迷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

Part.1

昏迷困境与精准评估

昏迷是脑损伤后最严重的意识障碍状态,常见于脑卒中、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传统治疗以药物、高压氧、神经电刺激为主,但效果有限。近年来,我们以“精评细调”为核心,通过多维度评估(如GCS评分、CRS-R量表、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测)精准定位患者意识层级,制定个性化促醒方案。同时,强调“全程管理”,从急性期到恢复期,整合中西医技术,覆盖促醒、功能康复、社会回归全链条。

Part.2

特色针灸技术:非遗针灸“岭南接经疗法”

01 理论渊源与创新实践

“岭南接经疗法”源于《黄帝内经》及《卫生宝鉴》的接经针法,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余瑾教授系统化完善,并由我科池响峰教授团队创新升级为非遗技术。其核心在于“接经通元,态医守神”,通过刺激十二经络、任督二脉、三焦系统及头部经络,形成大小周天循环,调和阴阳、疏通脑部微循环。

02 临床优势与应用

作用机制: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活全身经络气血,促进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功能,突破血脑屏障限制,直接改善脑部微循环。

适应症:中风昏迷、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其对长期昏迷患者促醒效果显著。近7年临床数据显示,科室累计促醒昏迷患者超1600例,有效率提升至40%以上。

Part.3

情景促醒治疗:感官唤醒与亲情呼唤的融合

1. 情景序贯治疗体系

科室首创“医护技家一体化”促醒康复模式,结合现代科技与人文关怀:

音乐疗法:选用低频五行音乐或患者病前喜爱的乐曲,通过声波共振调节脑电波,稳定心率与呼吸。

情景模拟:利用高清智能屏播放自然风光、家庭生活场景,激活视觉、听觉通路,唤醒记忆与情感。

个性化资料:家属录制生活视频、亲情呼唤语音,通过熟悉的声音和画面刺激边缘系统,增强促醒动力。

2. 神经调控协同技术

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脑仿生电刺激等,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例如,一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经“非遗针灸+情景促醒+神经调控”治疗15天后意识转清,2个月后独立行走。

Part.4

全程管理:从促醒到功能康复的闭环

01 早期介入与多学科协作

针对重症患者,科室在术后48小时内启动促醒方案,整合针灸、高压氧、现代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吞咽功能训练)。例如,颅脑损伤患者经“非遗针灸+高压氧治疗+康复训练”1个月后成功促醒,2个月实现拔除气切套管、助行器行走。

02 长期跟踪与社会回归

建立出院患者随访数据库,定期评估认知、运动功能,提供居家康复指导。2024年通过公众号“脑病昏迷促醒之家”线上服务超20万人次,覆盖全国昏迷患者家庭。

Part.5

典型案例:中西医结合创造生命奇迹

01 案例1:李某某,男,55岁,因“意识不清22天”入院。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非遗针灸促醒、情景促醒治疗及专科护理治疗后,短短20天就成功促醒。之后经过系统康复,患者顺利拔除气切套管、尿管、胃管,脱离了氧管,现能行走自理,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02 案例2:吴某,男性患者,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疝形成,意识障碍1月余。为求促醒治疗,转至我科促醒康复,经“医护技一体化”查房后,制定了个性化促醒方案,予非遗针灸配合情景促醒疗法、高压氧等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神志恢复,成功促醒。

结语

以非遗为基,以创新为翼

在世界昏迷日之际,我科将于2025年03月22日在我院康复楼举行“第一届昏迷促醒专科联盟家长会”系列科普公益活动,我们呼吁社会关注昏迷患者群体,传递“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针灸康复一病区(昏迷促醒专科)将继续深化“精评细调,全程管理”模式,推动非遗针灸“岭南接经疗法”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