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风风火火,熬夜加班、喝酒吃辣,什么都不当回事。可一旦过了50岁,身体就像老旧的房子,平时看着没啥事,哪天突然一场大雨,就漏水了。
信息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CDC)《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50岁后,身体像“旧房子”,带状疱疹随时找上门
人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风风火火,熬夜加班、喝酒吃辣,什么都不当回事。可一旦过了50岁,身体就像老旧的房子,平时看着没啥事,哪天突然一场大雨,就漏水了。
带状疱疹就是这么个“漏水”的问题,年轻时水泥封得严严实实,病毒躲在身体里不敢出来,可年纪一大,免疫力一降,它就像老鼠一样跑出来作乱。
有人说,带状疱疹不就是起点疹子吗?忍忍就过去了。可真不是那么回事!
这病专门挑50岁以上的盯,发作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疼得钻心,像有无数根烧红的针在扎,甚至有人形容像被火烧、被刀割,晚上睡不着,白天坐立不安。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即使疹子退了,疼痛还能持续好几年,医学上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病比普通的疼痛难缠十倍,甚至有人因为疼得受不了,抑郁了、轻生了。
谁最容易被带状疱疹盯上?这两类人当心了!
这个病可不是什么“随缘”得的,最常见的目标就是两类人: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病毒开心
糖尿病本身就是个“慢性折磨”,血糖高的时候,血管就像被糖浆泡着,免疫细胞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再加上神经本来就容易受损,带状疱疹一旦发作,疼痛的程度往往比普通人更剧烈,而且恢复起来也慢。
很多糖友都经历过,感冒、熬夜、忙碌一阵子,突然半边身体开始发烫、发痒,接着就出现一片红疹,随后就是锥心刺骨的疼。
免疫力低下的人:病毒最喜欢欺负的目标
免疫力低下可不只是说那些得了癌症、做了器官移植的人,像长期熬夜、压力大、营养不良、重感冒后的人,免疫系统也会变弱。
特别是那些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比如类风湿患者)、化疗病人,免疫力被压得更低,带状疱疹就像趁火打劫,一来就是一大片,严重的甚至发展成“播散性带状疱疹”,全身都是,甚至伤到眼睛、耳朵,留下终身后遗症。
带状疱疹的“前奏曲”,别等疼了才发现
这个病最狡猾的地方是,它在发作前几天,根本不会长疹子,而是先给你一点模糊不清的信号,让你误以为是普通腰痛、肩周炎、胃病。
信号1:皮肤奇痒、发热、刺痛
很多人发病前几天,感觉皮肤一块地方怪怪的,像被蚂蚁爬,又痒又痛,但表面看不出什么。
有人以为是过敏,甚至有人去搓澡、用力抓,结果几天后,密密麻麻的水泡出来了,才知道是带状疱疹。
信号2:单侧疼痛,像被电击
这病有个特点,它只在身体的一侧出现,通常是腰部、背部、胸口,疼起来像电流窜过,或者像针扎,有时候还会误以为是心绞痛、肾结石。
信号3:疲惫、低烧、全身不适
有些人在发病前,会感觉特别累,像感冒一样没精神,甚至低烧。
可等几天后,水泡出来了,才发现是带状疱疹。
一旦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这些坑别踩!
有人一看到水泡,第一反应是抹点药膏、忍一忍,等它自己好。
可带状疱疹可不是普通的皮肤病,它是病毒在神经里作乱,拖得越久,神经损伤越严重,后遗症越难缠。
三天内用抗病毒药,效果最好
这个病的黄金治疗时间是72小时,也就是三天内。
如果能在疹子刚出来的时候,赶紧用抗病毒药,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病毒复制被遏制,症状会轻很多,后期神经痛也能减少。
千万别自己挑破水泡
有些人看着水泡难受,忍不住用手去抠,结果感染加重,伤口变成溃疡,甚至留下疤痕。
正确的做法是等它自己干瘪、结痂,不要用力去揭皮。
疼痛别忍,越忍越糟糕
如果疼得受不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止痛药,比如神经痛药物普瑞巴林,或者局部麻醉膏。
很多人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疼痛记忆留在神经里,变成慢性疼痛,折磨好多年。
这一招预防带状疱疹,省10万医疗费!
有人说,这病能不能不生?答案是——可以!
现在有带状疱疹疫苗,50岁以上的人打一针,可以降低97%的发病率。美国、欧洲的很多老年人,早就把这疫苗当成“标配”。
国内的疫苗分两种:一种是活疫苗,便宜点,但保护率一般,一种是重组蛋白疫苗,保护率高,价格贵一点,但比起得病后的医疗费、痛苦程度,这点钱简直太值了。
有人可能觉得,自己身体不错,不需要打。可这病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免疫系统说了算。
很多人50岁前生龙活虎,50岁后免疫力突然下滑,等病毒发作了,才想起疫苗的好。
别拿自己的身体赌博
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病”是别人的事,熬夜、吃辣、喝酒、加班,什么都不当回事。
可到了中年,身体的账单一笔笔找上门,血糖高了,血压上来了,免疫力下降了,带状疱疹也来了。
这病不看你“强不强”,只看你“年纪够不够”,50岁就是道坎儿,尤其是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更是“重点关注对象”。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划算,疼过的人都懂,带状疱疹这事,能不经历,就别经历。
打一针疫苗,远离这场折磨,省下的不只是10万块医疗费,还有无数个不被疼痛折磨的日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医学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