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以“云认养”为代表的“认养经济”悄然兴起。相较传统的“认养经济”,“云认养”在认养对象、认养模式、营销手段、所涉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不过,对于“云认养”,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
近年来,以“云认养”为代表的“认养经济”悄然兴起。相较传统的“认养经济”,“云认养”在认养对象、认养模式、营销手段、所涉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不过,对于“云认养”,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
进入暑期,“云认养”迎来一波新热潮。专家指出,借助互联网平台,“云认养”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消费者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远程连接与多维互动,有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花3888元可“认养一亩田”
手机屏幕里,绿油油的水稻在河边长得郁郁葱葱。身在长春家里的李立荣便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农田的实时监控画面。
去年3月,李立荣经朋友介绍,通过手机小程序开始在线认养农田,一年费用是3888元。在认养页面,她可以选择认养农田的面积、类型和周期,并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查看农田画面,随时与农场管家在线沟通需求。
在认养农田的这一年里,李立荣和家人不仅能吃到田里的玉米、大米、稻蟹和农场的鸡蛋等,预计到明年3月,她还能收到屠宰分装后寄到家里的鸡肉。
可以选择‘线上托管’或者‘线下参与’。李立荣购买的项目主要包含网络检测、农事溯源、农事体验等10类服务,认养过程中可以获得600斤稻米、10斤稻蟹、10斤玉米糁、10斤柴鸡蛋、1只公鸡等10类食品。
消费者还可以购买“认养卡”,自己使用或转赠亲友。认养农田可以实现“私人订制”,每块认养田均配备认养标牌,可由认养者自行选择头像和名称,工作人员负责制作和安装。
重塑消费体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云认养”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认养经济”,“云认养”在认养对象、认养模式、营销手段、所涉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
“云认养”同时重塑了消费体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家住郑州的张清云选择在某景区旁的农场认养了一只鸡。“每年支付199元,能分期领到寄来的100颗鸡蛋,并在认养结束后收到一只3斤~5斤重的公鸡。”张清云表示,自己会在工作之余开车到农场亲自养鸡,还会约上朋友去周边景区旅游。
当前,消费者可参与认养的对象不仅有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还有鸡鸭、牛羊等动物,同时可参与认养古树、古民居、海洋生物等无实物收获的公益项目。例如,一些年轻人选择认养自然保护区的一棵千年古树,期待“让它替自己好好晒晒太阳,当自己打工内心困惑时去看看它”。还有人和他人共同认养一只海豚,在线看它在大海中自由游弋。
新的认养机制非常灵活,可以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有效衔接。消费者在参与“认养一棵脐橙树”项目时,可以选择一年一认养或十年一认养,认养果树的数量与树龄也没有限制。在营销模式方面,社交平台和口碑传播是部分认养项目的重要营销手段。除了在朋友圈、粉丝社群开展私域传播,还可在短视频平台开直播并跟达人合作等,同时收集消费者反馈,从而促使生产方式优化升级。
“认养经济”应避免陷入“真空状态”
对于“云认养”,一些消费者和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
有学者认为当前的“云认养”消费,主要集中在高端消费群体,受众面相对较小。此外,对于农户来说,运营成本较高,数字软件和生产监控追溯设备都需要在前期有大量投入。
与消费者建立信任是‘云认养’的难点,需要不断探索模式,长期积累才行。近几年,认养咖啡树在咖啡爱好者中流行。然而,一些消费者在付款后才发现,自己认养的项目并非一人一树。“监控看到的是整个咖啡园,我也不知道整个具体的种植流程是否科学,最后收到的咖啡豆也是集中烘焙的。”有消费者对此表示服务未达预期。
避免“云认养”陷入缺少消费者线下参与的“真空状态”,是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作为曾经开展果树“云认养”项目的果农曹春最终放弃了认养模式。由于果园所处地理位置不在城市周边,果树品种比较小众,且对互联网社交平台不了解而宣传不够,导致认养的人不多。曹春认为,如果没有消费者实地体验的环节,单纯依靠线上认养,效果和影响力都可能欠佳。
要推动“云认养”长远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发展多元化的认养模式,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推出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认养项目。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云认养”各个环节涉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建立公共认养平台,增强生产方参与动力及消费者信任度。三是可以考虑建立认养企业黑白名单等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上内容来源:农业数字化)
莫让互联网“ 云养XX”骗局毁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云养殖”对产业发展的未来
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云”。近几年,“云养”概念就很火,也一直被资本市场所关注。
商业逻辑路数就是:你在线上订单预购,线下帮你种(养)植,饲养期满获取收益。然而伴随着一些骗局的跳雷,一些投机者的“面目”揭露,“云养XXX”骗局仿佛宣告了某些“云养殖”模式的破产,但这口锅“云养殖”并不背,因为此类商业骗局本质上跟“云养殖”无关,只是用“云养”的新瓶装“庞氏骗局”的旧酒而已。你在这边“云养”、商业骗局在那边“养韭菜”的背后,套路还是那个套路,只不过人家借新概念进行包装炒作。
真正的“云养殖”模式,养的是实物(业),是市场消费的订单前置化,是后端市场的种(养)殖规模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是供应链流通的“降本增效”,是新兴科技技术与传统实业的强强联合,不是P2P化。
如果说,此前大火的旅行青蛙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那如今随着云养从云端虚拟态变成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新业态——“云养殖”平台匹配实物载体,云养本身也成了生物资产配置的途径,云养经济确实有成为新风口的态势。
图:某“云养殖”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企业入乡创业、大学生“创客”、农村能人在乡创业风声水起,新农民新技术活力迸发,新产业新业态迭代升级,引领更多先进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呈现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投资模式更加多样、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投资效益更加明显的特征,形成了新一轮创业创新和投资浪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乡村建设引入了新要素,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为“三农”发展增添了新活力。社会资本下乡前景广阔,要加大扶持力度。
乡村是投资兴业的热土,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政策环境优、市场容量大、消费需求旺、投资潜力大。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社会资本加速下乡,正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政策层面国家不遗余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优化"三农"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对农业供应链金融及其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市场实践探索,对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中的金融服务等微观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能够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信贷和信用评估的局限性思路,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市场的扩容,更为农业供应链金融资产开辟了直接证券化融资的创新通路,这其中“云养殖”对产业发展的未来潜力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
图: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眼下,许多互联网巨头已投身“云养殖”领域,无论是推出“AI养猪技术”,还是用全新的窄带蜂窝物联网系统管理“跑步鸡”,都反映了“云养殖”作为“互联网+实体产业”新模式的市场潜力。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疫情驱使各地方政府重新审视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运用数字经济加快产业革新的步伐,发挥平台经济作为农产品供需连接器的作用和价值,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溯源认证,重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朝向智慧化、场景化等方向不断迭代升级。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进入下半时,传统电商红利逐渐消退,社交电商的兴起弥补了传统电商巨头的不足,在帮扶三农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两者相辅相成,都将迎来各自新的发展机遇。
“云养殖”经济的未来潜力巨大,但注定不是“云养XX”等骗局支撑起来的。而戳穿、遏制和打击“云养XX”的骗局,固然需要民众多长点心,理智投资,不要迷信“躺赚”那套,但更需要的,还是监管层面提升敏感度。具体而言,农业、公安、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不妨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对宣称高额回报、发布集资信息的“新型农业”主体加强排查清理,对排查出的违法线索进行有效处置,及早查封、扣押、追缴涉案资产,同时也强化“云养殖”商业环节中所欠缺的合法合规制度,完善核心环节体系,优化市场环境。
不能让“云养XX”骗局毁了“云养殖”经济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前进路上对实业产业发展的未来。
来源:微会动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