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0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网格员方月萍已端着热气腾腾的粥碗叩响了住户俞伟的房门。“今天特意添加了红枣、枸杞,医生说这个对肝脏恢复有帮助。”说着,她熟练地支起折叠桌,将晾至适口的温水摆放在床头柜触手可及的位置。
3月20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网格员方月萍已端着热气腾腾的粥碗叩响了住户俞伟的房门。“今天特意添加了红枣、枸杞,医生说这个对肝脏恢复有帮助。”说着,她熟练地支起折叠桌,将晾至适口的温水摆放在床头柜触手可及的位置。
“那时,连翻身都需要人帮忙,医疗账单如雪片般堆积。”一年前,俞伟突发肝硬化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高额的费用更是雪上加霜。
转机出现在社区“排困员”的日常探访中。西夏区民政局了解俞伟处境后,通过“大数据+宁夏数字民政一体化平台”,实时调取俞伟的家庭收支、医疗支出等关键数据,及时将其纳入城市低保,每月759元的保障金如同及时雨,缓解其基本生活压力。
“这些关怀渗透在生活每个细节,像家人般温暖。”俞伟感慨道。
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宣传。
更精准的救助接踵而至。针对俞伟每月近万元的刚性医疗支出,西夏区启动“一人一策”救助方案,先后实施4次临时救助累计拨付3.25万元,同时,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俞伟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服务,包括每日送饭、代购物品、代办服务、就医陪护等。
“俞伟暂时居住在表姐家,于是我们时刻关注其残疾等级变化情况,并积极与当地民政部门对接,在他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第一时间,就将其纳入了集中供养范围。”西夏区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林佳丽说。
救助不是简单发钱,而是如同春雨般滋润。西夏区采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全力确保每一位有需要的群众都能被及时关注,特别是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排困员”定期上门,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
“尤其各部门数据共享,让救助审核变得更加透明、高效。”林佳丽介绍,系统一旦发现某家庭医疗支出突然大幅增加,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会立即联动社区进行核实,并在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西夏区依托宁夏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实现公安、人社、医保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构建起“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的双轨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58.47万元,保障3891人,做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宁夏日报记者 张璞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