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师之“名”,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突破。他们以课堂为沃土,以教研为阶梯,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从青涩到卓越,从困惑到豁然,每一步都镌刻着对专业的深耕与热忱。
校长寄语
教育之兴,系于良师;育才之道,成于匠心。
名师之“名”,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突破。他们以课堂为沃土,以教研为阶梯,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从青涩到卓越,从困惑到豁然,每一步都镌刻着对专业的深耕与热忱。
我们想藉由这一栏目,将航天中学老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希望借着这一捧薪火,传递师者赤诚的微光;随着这一泓清泉,滋养教育理想的根系。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让我们以匠心为舟,以情怀为帆,共赴育人育心的浩瀚征途!
丁宝林
航中名师
闫英杰
西安市航天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陕西省教学能手
陕西省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
陕西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
全球青少年美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名师故事
杏坛卅载成老枝,逢春又绽一抹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之道,虽不敢自话,然心向往之。
初为人师: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院校,分配到一所普通中学,虽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知足的。工作的第二年,我竟然被安排越级带高三语文。一开始,教学上我捉襟见肘,穷于应付。那一年,我二十三岁。受宠若惊,诚惶诚恐,暗下决心,绝不认输。
应届班的教学比较轻松,教材和我上高中时的一样,我的教学理念就是把自己做学生时的想法落实到我的课堂上:读课文要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讲课文不照本宣科,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引经据典,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启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表达;讲试题不强调答案,而注重审清题目要求,讲清解题思路分析,理顺答案模式;讲作文不只念范文得过且过,而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评阅作文一丝不苟,对习作里的词句段落不吝赞美,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在往届生的课堂上,我却压力山大。复习教材,学生没兴趣;做练考,教辅资料稀缺;自己编题命卷,刻蜡版油印,出力不讨好——同课头的老教师知足常乐,我孤军奋战,命题和答案免不了有纰漏,老前辈不依不饶,学生们以“狡辩”为乐,尤其是班里还有几位“同年兄”,更是拿着不知哪里来的难题挑战我的“权威”,等着看我的笑话呢。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就是高考复习么,我要发扬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日刨月掘,块装筐运,绝不退缩。身边没有师傅,就研读专业杂志,提升理论水平,构建对高考的自我认知体系。(这里要感谢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几年来,每本都仔细阅读,做摘抄笔记;有关高考的文章更是翻来覆去地学习,真的受益匪浅。)上学时代的大量阅读给我的“字词句篇”方面积累丰富,也给我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强化“语修逻文”的能力,我重新翻开大学教材——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共四册)和黄伯荣的《现代汉语》(上下册)——再次学习。上学时看书是为了考试过关,而且大学老师的讲解现在看来也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今要武装自己,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吃一惊,我竟然发现高考语文考查体系是依照《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本书的知识编排体系,结合中学教学提炼出来的,就连以前不曾关注的例句、例题里还藏有高考的原题呢。仿佛武陵人发现了桃花源般的惊喜,我把高考真题和大学教材(包括文选之类)联系起来,依葫芦画瓢,编制出来了不少颇有质量的试题和试卷,边学边练,边练边教,效果显著,我的教学终于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我也在毕业班教学中找到了方向。学生高考成绩优秀,我也跻身学校的“骨干队伍”。
有了四年的毕业班教学积淀,我有了一定的自信心。针对学生阅读量小,知识视野狭窄,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的现状,要提升语文学习成绩,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自身出发,提炼课堂教学语言,拓宽语文学习内容,让单调枯燥的应试复习变得丰富有趣,课堂上再也没有昏昏沉沉的氛围。字形和病句辨析,结合报刊、电视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字和语病,讲解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和语法知识,学生兴趣大增;成语复习,引经据典,补充大量的寓言故事、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出处,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古诗文阅读理解,归类文言词句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史传文言文、结合诗人的生平和时代,把诗歌鉴赏的知识能力体系化,让学生做题事半功倍;阅读理解复习和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以教材的课文为例,选出三大文体的范文,解构阅读理解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训练,鼓励学生作文模仿名家名篇,巧妙运用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和精美语段,这两大板块的难点也迎刃而解。除了教学上的探索,我还利用住校生的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播放经典影视剧和一些专题片,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年以后,有学生提起当年高三时期竟然看了不少电影,依旧津津乐道。
连续几年,我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在县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领导的担心,同行的质疑都消失了,我也更加得心应手了。1998年冬天,我报名参加了赛教活动,从学校到全市,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其他参赛教师团队合作,从说课到备课,精雕细琢;我则单枪匹马,孤勇无畏,笑傲群雄。至今我还记得赛教的课文是屈原的《涉江》,当我和学生一起诵读完这篇艰涩难懂的楚辞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脸严肃的评委专家们也对我微笑而颔。
三十而立:董道不豫,追求不止
2001年暑假,我接到了到陕西省教院参加跨世纪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一个半月的学习,陕西师大、西北大学和教育学院的专家名师纷纷亮相。学习内容既有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还有前沿的教改理念和电脑技术,让我大开眼界,如入宝库。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各地市的骨干教师,我仗着“年轻无知”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勇于发言,下课后和前辈们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后来,我来到了西安,成为了航天中学的一员。城市的学校毕竟是城市的学校。校园虽然偏于一隅,校舍其貌不扬,但却是一个新的平台:同事们身上的光环璀璨,他们毕业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等名牌高校,学养令人敬仰;学生大多来自航天六院,还有来自周边高校、科研单位的子弟如芝兰玉树;领导们温文尔雅,平易近人,亲师爱生。
如何在这里站稳脚跟,是我面临的挑战。听说我的前任老师是省教学能手,秀外慧中,才华横溢;上课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令人叹服——我深知我这个继任者只有超越或者不相上下方能立足。沉下心来,我认真钻研教材,用心备课磨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特别注重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图书馆、阅览室成了我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教育教学专著、语文教学专业报刊精研细读,摘抄笔记,记录心得,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拎着凳子腆着脸皮,听其他老师的课,虚心向前辈请教;和班主任、其他学科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和个性。面对新的学生,我用精彩的课堂教学打消了他们满脸的疑惑和不屑,让他们接纳了这个其貌不扬的“新老师”。
新的学校,新的学生,新的气象,我把以前的设想也付诸实施,开启我个人的教学“革命”。城市学生素质高,乐于沟通,我的课堂就积极鼓励他们发言,分组讨论;关注课堂生成性教学情境,有时学生和我因争论而面红耳赤,甚至追到办公室也不甘罢休——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写作教学分为作文和周记随笔两条线:作文教学重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打造高分模式;随笔教学重在关注生活、表达自我,提升认识,培养有见地有思想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每期的封面有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发现了班里很不少同学文笔优美,思想独立,颇具创新意识。后来我推荐他们参加全球青少年美文大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奖颇丰,我也荣膺多项“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付出有回报。那年的高考,我班有多名学生高考作文满分,成绩优秀,纷纷被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工大录取。优异的成绩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也让学校和家长认可了我。我丝毫不敢懈怠,年复一年,辛勤耕耘,我的学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学校在西安基础教育领域也跻身前茅。记得有一年,我所带班的语文高考平均成绩达到130,我作为嘉宾应邀到陕西电视台做节目,讲评高考试题,分享高考教学经验。
航天中学安排的各类活动和外出培训我积极参与,获益匪浅。外出培训参加会议,我曾向顾振彪、魏书生、黄厚江、顾之川、程红兵、余映潮等名家大师当面讨教,亲耳聆听曾仕强、俞敏洪、余华、陈忠实、高建群等名人大咖高谈阔论。学校邀请了贾平凹和肖云儒来给宇花文学社做报告,我做大会服务;李镇西来我们学校给我所带的班级开主题班会,我做他的副手;我去成都参加新教育年会,认识了仰慕有加的朱永新教授,在评课会上我“大放厥词”却被窦桂梅校长表扬,在餐厅里和钱梦龙先生争论课堂教学,在池塘边和郭初阳、干国祥、铁皮鼓把酒言欢,吃毛豆,啃兔头……我的眼前打开了新的天地:他们海量的阅读、激进的思想、大胆的创新,不甘平庸的境界,谁说中学老师就是唯唯诺诺,一老本分的穷酸腐儒呢?
从此以后,电脑互联网不再只是游戏、聊天消磨时间的休闲地,我迷上那些著名大网站——新浪博客、网易公开课、搜狐的文化教育、K12在线、新教育在线等,跟帖留言互动,心有戚戚。禁不住诱惑,我在QQ空间和新浪博客开了账户,把我的生活随笔码成文字,跨越时空阻隔,结朋交友;在“新教育在线”开辟了自留地,“心灵写实”专栏里留了下我三十余万字的教育随笔……有一年我还被评为了“新教育在线”的优秀版主呢。
那时候,我很喜欢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三十岁而立之年,不必频频回望,无需纠结太多,试过了就无悔,努力了便无憾。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纵马驰骋,沐浴着良师益友的春风细雨我茁壮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教学相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十不惑: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站在了陕西师范大学的报告厅里,台下是来自香港的中小学老师和师大的教育硕士生。我诚惶诚恐,厚着脸皮讲完了我的“语文教学之道”。报告会结束,许多师生坦诚和我交流探讨,我深切感受到了“sharing”的魅力并牢牢记住了这个单词,在以后的生活和教学中经常脱口而出。
每次接到外出讲课作报告的任务,我都如履薄冰,生怕被人耻笑了去。认真审题,积极沟通,潜心备课,制作课件,反复修改,力求实效。讲课的内容从语文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到阅读理解、诗歌鉴赏、写作训练,涉及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授课对象从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到偏远地区的教师、各地的骨干能手;上课地点从陕师大、西北大学到甘肃、宁夏、广东……每完成一次任务,我都觉得是一次深刻的学习,给别人上了课做了报告,其实也是对自己业务的检测和提升:课标解读细致了,文本解读新颖了,专业理论系统了,教改动态了解了,自我反思更深刻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三人”,他们的“善”照出了我的“小”,我诚恳地向他们请教,认真地向他们学习,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鄙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经常用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有感》)来勉励自己。读书,广泛地读书,坚持去读书,大量地读书,我从困境中一步步走了出来,教育教学和生活工作方面的许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人生之路也走得越来越释然,越来越坦荡……这大概就是“四十不惑”吧。
五十知天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提出过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对于这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万千朵浪花之一的你我,虽然并不知道这阵浪花被激起的原因,哪怕最终一切都会了无痕迹。但是我们依然要在静止的虚空,划过属于自己的轨迹,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因为在永恒静止的虚无当中,能够出现一朵被激起的浪花,本身就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辜负属于自己的这一段时光呢?所以说我们大可不必去追寻什么虚无缥缈的意义,因为就在你思考人生意义的这一刹那,你的人生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意义。
知天命之年,已然成杏坛老枝,我珍惜着每一个春天,努力绽放那一抹绯红,为桃李芬芳点染春色。
弟子侍坐,孔子问志,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圣哲之志,我永神往!
教学风采
家校之声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高一(6)班 杨宗润
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生活中,语文老师闫英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我们语文独特的风格与认真的态度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闫老师时而古板,时而幽默,其性格就像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书。在批改作业时,他严肃认真,一个标点、一处书写不规范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分毫必纠的态度时常让同学们叫苦连天,却又真真切切地改变着大家的学习态度,提高着大家的成绩。而一旦走进课堂,他又像变了个人,讲到有趣的课文段落,他妙语连珠,经常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故事,引人入胜,连打瞌睡的同学也开始聚精会神,讲到故事的高潮,时而搭配上他风趣的演绎,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那些枯燥的知识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沉醉于历史人物的传奇过往,感叹于诗词文化的背景魅力。
除了教学,闫老师的爱好与特长也十分丰富。课余时间他爱打乒乓球,体育课时总能在球台边看到他矫健的身影。偶尔他还会与同学们一起切磋,在球桌上来回地你来我往间,师生的距离在运动间被拉近。
同时,闫老师又有个“不良嗜好” —— 抽烟。每每课堂间隙,就会看到他倚着栏杆吞云吐雾,或许是在放松,又像是在思考。办公桌上,教案上字迹如剑,批注如诗,一缕烟气中,映衬烟火气与书卷气的二重奏。
闫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老师,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促进我们的提升和成长。他的严格要求让我们在语文学习上打下坚实基础,他的幽默风趣又让语文课堂不再沉闷无趣而充满欢乐。
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征文节选:
他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扁圆扁圆的眼镜,眼镜后面有一双像钻石一样的大眼睛,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常使我们在课上不敢开小差。他还有一张讲课生动、有趣的嘴巴。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阎老师。阎老师知识深渊,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生动、有趣。我特别爱上语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
——高一(2)常皓涵
他风趣幽默,总能给课堂带来笑声。虽然他年过半百,但是穿搭却依然年轻。在操场经常能看见他锻炼的身影,每次上他的课都能收获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闫英杰,虽然教语文却有着理科般严谨的逻辑,上他的课笔记是一定要记的。在讲评试卷时,他总能把考点具体化,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讲解课文时,总能妙语连珠,尤其是在讲解作者时。谈及李白,第一句话便是:此人放荡不羁,极爱自由。评价李白的人生更是精彩:揽世间之万物,赏自身之雄才。一次同学问他李白既然深受皇帝赏识,为什么皇帝不让他来当宰相?闫老师便说:李白极爱自由又好游山玩水,他当了宰相,谁来主持朝政呢?
他有时还会跟同学开玩笑,但若犯了错,惩罚也是少不了的,该赏该罚的雷厉风行的作风也使一些调皮的同学收敛了不少,让歪风邪气不再存在下去。
他是一位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语文老师,讲课很受学生欢迎,这就是我心中的好老师。
——高一(2)班雷松蔚
来源:西安中招网